10分钟记住地理(六)——行测「地理类」题目的特点
全文字数|3.1千
阅读时间|11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特点一:题量少,综合性强且错误率高
2.特点二:考查点细,对考生基础要求高
3.特点三:信息密集,经常需要推理4可能的热门考点总结

前言:
「地理类」考题在「常识判断」板块中所占比例并不高,绝对难度也不高,但错误率相当高,因此在寸土必争的行测考场上有必要投入精力去复习,但学习地理知识的意义不仅止于此。
很多人都知道「读史可以明智」,但读地理同样使人明智,而且还能充分开拓思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历史人物几千年前做出抉择的原因,不同区位的发展状况,中美两国全球布局和博弈等,都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
从个人的角度,西瓜非常推荐大家多学习地理知识,除了有助于公考,对开拓自己的综合思路很有帮助。
一、特点一:题量少,综合性强且错误率高
地理类题目总体数量较少,一般每套行测题「常识判断」板块只有1~2道题和地理有关。
虽然地理类题目数量少,但综合性较强,主要原因是地理这一科目包含范围非常广,包括但不限于宇宙天体、气象环境,人文地貌,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等,适合结合其他科目或热点新闻共同考查。
行测地理类题目最突出的特点是正确率不高,大部分在30%~50%之间。
虽然地理类题目的正确率堪比「数量关系」,但它绝对难度并不高,没有特别复杂的计算或高难度推理,但很看重考生的基础是否牢固。
很多考生之所以做不对地理题,就是基础差导致不会做,然后随便蒙了一个——这就非常可惜了,因为分数本来能拿到的。
二、特点二:考查点细,对考生基础要求高
地理类题目的考查点非常细致,它往往不会考查一个「大面」的内容,而是考查「大面」中的一个点,这就对考生的基础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比如在考查「地貌」时,出题者可能不会直白地要求考生将地貌和名称对应起来,但却有可能出一张图片,问你图片对应什么地貌,此时考生就没有可参考的描述,如果只对地貌的概念有粗略认识,基础不牢固的话,就很可能做错这道题。
目前行测中尚未出现超出初中地理课范畴的难题,因此考生打牢自身基础非常重要。通俗点说,如果不专门复习,那考生的地理题成绩,很可能和初中地理的水平密切相关。
如果哪位小伙伴对自己的地理基础不太满意,建议重新认真逐个复习初中知识考点,最好再买本地理教材慢慢看——就相当于花钱买个心安了。
三、特点三:信息密集,经常需要推理
地理类题目对推理的要求非常高,其原因和「地理」本身信息密集的特点有关。
无论是一张地图、气象图还是对某地环境的描述,往往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就像上文所说的,几千年前一支军队的选择都和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举例来说,在一支部队的侧面是山地,道路险阻,但却有一条罕为人知的隐秘道路,恰好在某一两个月该地的气象条件较好(降水少,风力小),那么进攻方的统帅就会考虑到从这条路去偷袭,而这一切要素用一张地图就能展现出来。
其实,地理知识不仅在行测考试中出现,和当今的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
从小了说,个人的职业规划必须考虑地理因素,你的职业前景和你所在地点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等密切相关;往大了说,政府高层的政策规划都首先要考虑各种地理因素,无论领导什么专业出身,如果主政一方,首先要彻底了解的就是该地区的各种地理因素。四可能的热门考点总结结合近些年的考题,西瓜对未来行测「常识判断」中可能考查的地理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预测,大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天文类相关
和天文类相关题目往往正确率特别低,甚至还有多个题的正确率在25%左右(也就是「随便蒙一个」的正确率),可以看出很多人确实对天文知识不感兴趣……
「天文类」相关题目往往和「热点新闻」密切结合,但有的考生可能就知道一个「冥王星被踢出八大行星」「拍了黑洞照片」「中国火星探测器着陆」,除此之外一无所知,这样显然是不够的。
以「中国火星探测」为例,我们不仅要知道探测器的名字,还要知道探测器名字的含义、着陆的时间、探测器发射火箭的名字等,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火星探测的原理、火星探测的意义。
别的不说,大家都看过《流浪地球》吧?至少知道「引力弹弓」的作用原理吧?这就是火星探测器运行的最基本原理,如果这都不知道……赶快去学习下吧!至少把百度百科中「天问一号」的词条赶快看一下!

百度百科「天问一号」词条,里面的可能考点太多了,如文昌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轨道修正、深空「自拍」、火星着陆、名称渊源等……
一个出题者很轻松就能在「天问一号」一个知识点里出十几道国考行测题,因为里面的重要事件太多了,例如:
(1)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中国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3)祝融号火星车火星表面移动过程视频是人类首次获取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过程影像。
上面三个是最可能考到的,除此之外,天问一号还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六是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这些都是可能的考点。
总的来说,关于「天文类」题目,尤其是近年来的热点新闻,都要多看多想,多去了解,多多益善。
可能的热门考点:
(1)黑洞、中微子、引力波,系外行星等天文现象的探索。
(2)中国最新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和月球探索、火星探索、空间站建设、天文卫星相关的成果。
(3)热门的天文学会议决定,如「冥王星被踢出八大卫星」等。
2.气象和气候
这方面如果考查的话,主要以考查我国的气象、气候为主。
可能的热门考点:
(1)热门新闻,如我国今年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台风、洪水灾害。
(2)24节气的定义、24节气所在时间段常发生的天气现象、提到24节气的古诗词。
(3)结合重要的指标数据分析,如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我国南部山区从山地到山顶的植被变化等。
3.时区
「时区」类题目最主要的就是计算难度大,由于很多「常识判断」题只需要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就能做出来,而基础差的考生做「时区」题可能需要做几分钟,往往会影响到解题的心态,这点需要注意。
关于这一点西瓜在之前的「10分钟记住地理」系列中已经讲述了解析的技巧,建议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学习。
4.世界地理
可能的热门考点:这里如考查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区域,如「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东地区、欧洲、美国等,往往较为综合。比如给出密西西比河的流向,然后选项中出现「该国是世界上遭受的风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就要想到「河流走向和山脉走向有关,美国南北向的山脉无法有效抵御南北向的风灾」;选项中出现「该国中部地区农业非常发达」,就要想要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密西西比河大致的地理位置等。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考查具体一个省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更多会结合其他科目来天南海北地去测试考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出正确答案。
比如题干说「关于油料作物说法错误的是」,这里就把生物和地理结合起来了,选项中既有芝麻果实的颜色,又有花生生长的适宜环境,还有低温对大豆和油菜的影响等,考生需要抽丝剥茧地分析出选项的错误点。
地理类图片:
初高中地理对图片的考查非常常见,不过由于此类题目较难,行测时间又较为紧张,因此之前出现的不那么多,但是现在大家分数都上来了,可能以后出题者会更倾向于来选择此类素材。
可能的热门考点:
(1)给出一张地图,有等高线、交通线、用地性质和风向等因素,然后考查哪儿适合建工厂,哪片区域适合搞服务业,城市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2)给出大气环流图、地形图、温度变化图、降水量图等,结合生物、历史、古诗词等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结:
地理类题目绝对难度不高,但真题的正确率往往很低,原因在于很多考生的基础不牢固。大家要多关注初中地理教材和热门新闻,通过「百度百科」等方式积极汲取相关知识,在快乐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