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药方剂数据库--科研,检索,文献

2022-12-24 17:30 作者:python_biology  | 我要投稿


图片

中药方剂是医生根据临床经验,以若干中药材配合组成的药方。

中药方剂体现中国祖先智慧.中药方剂包含了辩证思维.中药方剂是一个经典模型,药材组成剂量非常考究


君药、臣药、佐药、使药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君臣佐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主病之为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

图片

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其药味较少,药量根据药力相对较其他药大。

臣药协助君药,以增强治疗作用。

佐药是协助君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和峻烈性,或为其反佐。

使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证所在,或调和方中诸药作用。


案例麻黄汤

《伤寒论》的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主治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属风寒表实证。

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针对主证为君药;

桂枝辛温解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峻发其汗为臣药;

杏仁肃肺降气,助麻黄以平喘为佐药;

甘草调和麻黄、桂枝峻烈发汗之性为使药。

图片

中药方剂数据库包含数万个经典方剂.

图片

中药方剂数据库包含19个维度信息

图片

Excel展示部分数据

图片

使用对象

生物医药企业

医药数据库创建

生物医药从业者,科研人员

论文,作业,专利,项目申报

中药方剂数据库商务联系邮箱231469242@qq.com


中药方剂数据库巨大科研价值

中药方剂数据库有较大科研价值,对数万个方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后,显示常见中药材如下.熟悉中医的都知道,甘草为使用频率最高中药材,诸多方剂会加入甘草.

图片


最早方剂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

图片

中药方剂数据库的方剂来源历代各朝代医书.

《内经》

战国时期的《内经》虽仅载方13首,但对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五十二病方》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 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

在《汉书.艺文志》中载有经方十一家,其中除有大量当时医家的经验方外,还有方剂专著《汤液经法》,对方剂理论进行了初步总结。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关于如何选择剂型的理论。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上药VS中药VS下药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

张仲景的《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由于组方合法,选药精当,用量准确,变化巧妙,疗效卓著,被后世尊为经方。在伤寒方中所使用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栓剂、软膏剂、酒剂、醋剂、灌肠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等,几乎包括了除注射剂以外的所有传统剂型。

葛洪《肘后方》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方书著述的数量倍增,但多已亡佚。晋代仅存的葛洪《肘后方》中收载了大量验、便、廉的有效方剂,并首次提出成品药的概念,主张将药物加工成一定剂型,贮之以备急用,隋代的《四海类聚方》多达2600卷,《四海类聚单方》300卷,足见方剂发展之迅速。

孙思邈著《千金要方》

唐代药王孙思邈著《千金要方》,载方5300首。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

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太平圣惠方》

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方6000多首。

宋代出现了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太平圣惠方》, 载方16834首,《圣济总录》载方2万余首,《和剂局方》载方297首,是官方和剂局制售中药成药的处方和制剂规范,也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发的成药典。

金元时期有刘、张、朱、李四大家。刘河间善用寒凉,著有《宣明论方》、《伤寒直格方》等;张子和主张攻下,著有《儒门事亲》;朱丹溪长于滋阴,著有《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李东垣专于补益脾胃,著有《脾胃论》、《兰室秘藏》等,都对方剂的运用有所创建和发挥。宋元时期局方盛行,金元诸家又提倡不泥古方,主张临证拟方,出现了与经方对峙的时方。金代成无己著《伤寒明理药方论》,选伤寒方20首,依《内经》理论为之作解,首开为方作论之先河。

《普济方》

明代朱组织编著《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方书之最。吴《医方考》综编历代医家名方,并对其方药、见证一一作考,详析方义,为第一部方论专著。

清代,方论专著大量涌现,如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罗美的《名医方论》、吴谦的《删补名医方论》、汪昂的《医方集解》、吴仪洛的《成方切用》等,丰富了研讨方剂的理论。为了便于阅读和记忆,这时还出现了大量方歌手册,如汪昂的《汤头歌诀》、张秉承的《成方便读》、 陈修园的 《伤寒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时方歌括》等。

《医学衷中参西录》

以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等医家为代表的温病学派的建立,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的有效方剂,促进了方剂学的发展。西医传入中国后,中医界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新思潮,如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方160首,立法处方均有新见解,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中药方剂数据库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有合作需要,请给up主留言

文章视频版本如下:

python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公众号(python生物信息学),未经许可,不得抄袭。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中药方剂数据库--科研,检索,文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