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红楼:香梦沉酣乐中悲,寒塘鹤影楚云飞
【学习活动】
诗话主题:菊花——咏物诗
主讲学生:王圣晧 王尚宇
主评学生:卢嘉祺
板报创作:李听雨、卢嘉祺、王圣晧
【板报设计】

【视频助读】

【诗歌鉴赏】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①无赖:百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②欹:此处同“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③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写了不少与菊有关的诗文。评章:鉴赏,议论。
【赏析】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魁夺菊花诗”,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无一字提到“菊”字,却写出了菊花的高风亮节,立意新颖,含蕴隽永。
首联,从佛晓到黄昏,诗人深受诗歌创作冲动困扰,绕着菊篱漫步沉思,或独自倚石吟咏。本联写黛玉为咏菊的诗情所困,像诗魔附体坐立不安,把诗人那种专心致志、无法抑制的创作激情描写得活灵活现。
颔联,笔端藏着灵秀对着秋菊临摹,口齿含着菊花香对着月亮吟咏。此联紧扣“咏菊”,描绘出秋霜、菊香的情境,塑造了主人公对月吟咏的形象。“噙香”,含着菊香,“香”字合写花美、人美,集情、诗美于一联,表现了作者秀逸超群的才思。
颈联“素怨”“秋心”,采用借代、互文手法,菊有何怨?寄人篱下。菊有何心?孤标傲世。作者借贞白高洁的秋菊,抒发了诗人自我怜惜的哀怨、不被人理解的愁绪。
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平章”,品评,鉴赏;“高风”,高风亮节。此联借陶渊明品评菊花的疏野淡泊、孤高傲世,寄寓作者渴望和心爱的人一起,像陶渊明恬退隐逸地生活。
(撰稿人,高一19班 王圣皓)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菊影》是史湘云创作的一首歌咏菊花影子的诗,又具有现代“朦胧诗”的特点。枕霞旧友中的“枕霞”代史湘云姓,因史老太君娘家有枕霞阁;“旧友”,老朋友,预示史湘云日后被史家抛弃。史湘云通过描绘秋光、灯下与月下的菊影情状,感伤旧人不见、梦中难寻艰难处境,表现一种看不透、摸不着的朦胧美。
首联写秋阳下的菊影。菊花繁叶茂,菊影重叠交织;伴随日光西斜推移,菊影偷偷度过荒凉的花圃小径。旧时的欢声笑语犹在,人事繁华已逝。该联营造出一片寂静的氛围。
颔联,不知不觉,夜晚早已降临,摇曳的灯光透过窗纸,菊影忽长忽短,忽近忽远,疏密盘虬,宛如一幅浓淡不同的水墨画。月光冲破篱笆,菊影定格于精致的篱格,仿佛被关锁在玲珑透剔建筑物中。月光、篱影和菊影,层层舒展,活灵活现。“锁”,封锁;“玲珑”指透剔的篱影。“锁玲珑”,“锁(于)玲珑”的略写,“于”表被动,即菊影被月下的篱影关锁。这是大观园儿女们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苦闷迷惘的真实写照。
颈联触景生情,转写菊花之神。“寒芳”“霜印”均指菊影,遣词华美,情味深长。菊花的灵魂应留驻在晃动的菊影里,既然有灵魂,那它是不是也作梦呢?影子虽然传神,但毕竟虚幻,菊花的梦也象菊影那样虚幻空灵。菊花是现实诗意片段的象征,菊影代表史湘云心中的回忆。此联透露出天真烂漫的史湘云梦想成空、孤守凄凉的悲剧命运。
尾联,珍重美好的菊影,不愿踏碎它。如果踏碎了花影,你凭什么用醉眼迷离来辨认它的朦胧美呢?“暗香”指菊,因写月夜花影,所以用“暗”。“凭谁”,即凭什么。末句意思是影子本来朦胧,加之醉眼迷离,看去就更模糊难以辨认。
《菊影》整诗,咏物为主,写人为辅。作者借菊影的朦胧之美,从侧面抒发史湘云所追求的幸福生活的虚无,暗示了史湘云的人生梦想终究是一场空。
(撰稿人,高一19班 王尚宇)
【诗歌短评】
1.学生评价

2.教师评价
香梦沉酣乐中悲,寒塘鹤影楚云飞
——“海棠花”史湘云的“甄史”人生
项仁军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按照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方法,如果说贾宝玉伏笔乾隆,潇湘妃子林黛玉暗喻孝贤纯皇后,那么枕霞旧友史湘云则指乾隆帝潜邸时的八妃之哲悯皇贵妃。
香梦沉酣,身份谐趣“沉香亭”。《红楼梦》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掣花签,史湘云就得了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借杨贵妃海棠春睡,影射史湘云的“贵妃”身份。而《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的偶结海棠社,林黛玉、薛宝钗所咏海棠花应为秋海棠,它喜阳平凡、热情明快,其花语为呵护、苦恋。而海棠花的“花贵妃”称呼,则又是第六十三回史湘云掣海棠花签伏笔“贵妃”身份的先驱者。后来居上“压倒群芳”史湘云的《咏白海棠》“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霜娥”是比喻白海棠还指“娥皇女英”中的“娥皇”——富察氏·噶哈里,乾隆潜邸时八妃之哲悯皇贵妃。“偏爱冷”,因乾隆“每加敬服,钟爱异常”嫡福晋沙济富察氏(后来的孝贤纯皇后),身为试婚侍妾富察氏·噶哈里,尽管生下庶长子永璜却“不得宠”,“寂寞度朝昏”,并于雍正十三年七月撒手人寰——“倩女亦离魂”。正如“死啦都要爱”,乾隆元年追封为哲妃,乾隆十年追晋皇贵妃,册谥哲悯皇贵妃。
脂砚斋【蒙回前总批:海棠名诗社,林史傲秋闺。纵有才八斗,不如富贵儿。】
好一个“林史傲秋闺”!在海棠诗社第二次咏物兼赋事的“菊”为实字的诗词大战中,林黛玉的《咏菊》夺魁,“花魁”林黛玉正揭示其孝贤纯皇后的身份。史湘云《菊影》,更映射宝亲王侧福晋富察氏·噶哈里身份。《菊影》“潜度偷移三径中”,暗写乾隆迎娶孝贤纯皇后前,富察氏·噶哈里与和硕宝亲王弘历有过一段夫妻恩爱的快乐时光。“篱筛破月锁玲珑”,这里的“月”指嫡福晋沙济富察氏;“篱影”,“月”光照耀下的篱笆影子;“锁玲珑”,合写孝贤纯皇后诞育嫡子永琏、永琮,闭锁富察氏·噶哈里所生“玲珑”——庶长子永璜。“霜印传神梦也空”,伴随着永琏、永琮的相继夭折,庶长子永璜建储承继大统的梦想成空。乾隆十三年(1748年),永璜在嫡母(孝贤纯皇后)去世时“脸上竟然看出不来悲伤”,被乾隆皇帝责骂并剥夺了承继大统的梦想。乾隆十五年庚午(公元1750年)三月十五日申刻,永璜忧惧而终,年仅23岁。“休踏碎”“醉眼认朦胧”,不要踏碎这醉梦一场的人生悲歌,希望醒来仍是当初“香梦沉酣”!
乐中悲,寒塘鹤影楚云飞。史湘云判词《乐中悲》:“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厮配得才貌仙郎……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厮配得才貌仙郎”,即指向15岁弘历试婚格格——富察氏·噶哈里。作为弘历的初恋兼第一个女人噶哈里相貌秀丽,温柔可人,暗示史湘云早于林黛玉婚配和硕宝亲王,成为弘历潜邸时的格格。《红楼梦》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林黛玉史湘云姊妹两人在凹晶馆赏月时即景吟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上句史湘云“寒塘渡鹤影”是言富察氏·噶哈里的“影子”史湘云。富察氏·噶哈里在雍正十三年七月乾隆即帝位前七天去世,双关史湘云也应早早病故,照应判词“云散高唐”,包含“楚云飞”之意。“渡鹤影”,呼应“珍重暗香”的“暗香”,特指梅花香,典出北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的林逋自幼孤贫好学,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下,性格孤傲清高,不慕名利,像极苦难末世的史湘云(哲悯皇贵妃)。虽有一段“皇贵妃”的经历,但毕竟是“寒塘渡鹤影”,不真切不长久,不久郁闷而死驾鹤西归。下句“冷月葬诗魂”,林黛玉投湘江殉夫舜帝,即“水涸湘江”,关涉孝贤纯皇后赴水自尽。《清史稿·列传·后妃》:“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恸,兼程还京师,殡於长春宫,服缟素十二日。”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清代曹雪芹《题石头记》)只要破解了史湘云《咏白海棠》《菊影》的密码,就可解《红楼梦》作者(甄宝玉)和史湘云(枕霞旧友)的“甄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