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现在开始晚了吗?2022年为何我实现了最高20%的收益?
2022年终究还是远去了。作为投资者,想必2022留给大家的都是比较痛苦的经历。今天我也试着来回顾一下我的2022,同时聊一聊做量化交易从现在来看,晚不晚?
01三年又三年,现在开始,晚了吗?
2022年初的一个普通的周末,我泡了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开始跑回测。
动量效应: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依旧会取得高于平均的收益率。整个解释中最核心的词汇是“延续”,“延续”的左边是过去的历史行情,右边是未来的未知行情,由此分析得出:动量效应是研究过去的历史行情,并预测过去的行情能延续。那么,这样选取动量因子呢?一时没有了头绪。
这时,只见微信窗口我的小伙伴跟我留言,我们就攀谈起来,他跟我聊了他之前做量化的一些策略、思路。当他说了某个观点后,我忽然感觉我的思路一下子通畅了,马上就行动起来。但当我回测完他的思路的那一刻,我又犹豫了,虽然感觉这是绝妙的思路,直接能够帮助我们躲避牛转熊的大跌,但看着有点不太真实,如果实盘的话,效果真的能有那么好吗?
反反复复的检查回测代码,该考虑的因素也考虑了,策略确实表现不俗。这时候我能做的也就是不做主观判断,通过实盘去检验了。
02 2022 走得稳 跟得上
说是实盘,但从年初到年中这大半年时间资金一直在国债ETF里面躺着。不过,我着实是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从去年各路大V高喊4000点,到意料之外的俄乌冲突爆发和通胀预期,市场就如同高山滚石一般朝着山底滑落。期间各个行业的调整、投资者的哀嚎,也算让我真正见识到熊市是这样的一幅景象。幸运!除此之外我还真拿不出什么词来形容了。
转机往往发生在投资者最绝望的时候。
四月底,从现在看,进入到阶段调整的尾声,但也最为惨烈,股市几乎呈90°往下跌。那时在网上看到不少投资者受不了而选择割肉离场。至此,2022年沪深300下跌超20%
人终究还是人,会贪婪也会恐惧,除了一些像对待房子一样对待投资的投资者外,这样的下跌当然也会更加的恐惧、迷茫,而当人的头脑被这些情绪占据的时候,操作也就变形了,从嗜血的狼变成了惊慌的羊。
从四月底开始,上证指数开始了反弹,只不过之前经历了2、3月的横盘后下跌,这次,人们显然有点犹豫了。但市场却是在一路走高。
2022年五月下旬,动量策略终于发出了进场持仓的信号,从当时来看,五月24号的调整使我泛起了嘀咕,会不会买在反弹的高点?不过一想,以我对市场、对股票的认知来看,不比市场上任何一位投资者多多少。
如果我一开始就是以我的主观想法来做操作,会不会我就是那绝望割肉离场中的一员?至此,我还是按照信号的指示进场持仓了。最终涨幅15.47%,而沪深300指数涨幅5.76%。我有点兴奋,经历了这一波操作之后,我对策略的兴趣更大了。
2022年7月底,趁着动量策略发出信号空仓之际,我在回测中把动量策略的历年情况,做了一个整理,并衍生出了几个新的版本。总体而言,这些策略能在上涨的时候跟得上,而在下跌的时候能够及时退出,而这能将我们在牛市中的收益保住,不至于在熊市中又吐回去。
一句话,走得稳,跟得上。
04 2023年展望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的知识比不上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我的时间更比不上做全职投资的。对于2023年,我除了能复述一些自媒体的或喜或悲的言论之外,也着实没什么见解。我能做的无非就是跟随,跟随策略,而策略跟随市场,这就够了。
滴滴,2023年,动量策略再次发出信号,我跟了,你——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