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时代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新书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2023-07-26 14:29 作者:品牌中国视频栏目  | 我要投稿


7月21日,“新时代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高峰论坛会暨广东省郁南县三产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广州新城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编曾永浩,广州灏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道法自然广州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幸福农法”创始人孙保兴教授,南方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徐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张俊杰,CCTV《传承工匠精神·彰显国潮魅力》专案制片人、《品牌中国》栏目总编辑周龙,郁南县大方镇巴戟天种植农民专家杨星桥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高峰论坛会,并针对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郁南县巴戟天三产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会上,广州新城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曾永浩分享了由其主编,并由国家级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书对多年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凝练,对农村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对乡村振兴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关于乡村振兴的理论思索和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六大乡村振兴类型,26种不同模式,是广大乡村工作者坚守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上得出的中国经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指导用书,对致力于乡村振兴研究的学者、对乡村振兴实际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下一阶段我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和落实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极好的工作样本和启示。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张俊杰对本书高度评价:“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形势严峻,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守好我国根基“三农”至关重要、是关键之本。《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书,主要由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的一批专家学者及乡村振兴一线工作者,历时1年多的时间,倾心总结新农村、美丽乡村、宜居村庄、绿道驿道、名镇名村、连片示范区建设等乡村振兴的前沿理论及实践案例,集其精华而成就的一本理论基础扎实、适用性强的书籍。该书遵循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乡村全域的空间部署及建设行动安排,实现了村域自然风光化、产业生态化、聚落景致化、文化本土化、设施便捷化、治理融合化。该书可以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行动提供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借鉴。”

此外,本书还得到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原常务副校长伍江、浙江省景观设计和建设行业协会会长方胜浩、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等众多专家的高度好评。

之后,广州灏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道法自然广州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幸福农法”创始人孙保兴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幸福农法”的概念及实践案例。幸福农法是在遵循”道法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绿色生物科技和以植物精华为活性材料的中医中药技术为核心并辅以量子纳米技术、智能控制而建立的新型农耕方法。运用幸福农法以生产出不含农药化肥、抗生素、转基因、重金属、除草剂和激素的“六无”农产品为显著特征。幸福农法是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的有效载体,是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的关键支撑。


图 3 会中探讨

对此,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张俊杰表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这是国家三农工作的长期任务要求。广州灏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道法自然(广州)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孙保兴院长所介绍的《幸福农法6.0技术所构建的广域本性农畜牧种养循环体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模式》符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要求,是农业产业需求导向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了农畜牧产业升级新路径。20世纪70年代中期,澳洲生态学家比尔莫里森与大卫洪葛兰提出了朴门永续农业概念,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借助这一概念,正在我国德清莫干山进行朴门农场实践且已取得显著成效。孙保兴院长提出的“幸福农法6.0”,是遵循我国传统文化的“道法自然”规律,运用现代绿色生物科技和以植物精华为活性材料的中医中药技术为核心而建立的新型农耕模式。该模式有四个核心观点及路劲即摒弃传统使用化肥农药种养农产品的方式,依照地势、地形、地质和水文环境建立最优生长农作物植物体系和最优循环种养体系;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代替化肥,利用生态平衡和中药祛除原理来防治病虫害,修复土壤以形成良田;用科学的方法并借用自然之力,生产出不含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抗生素、重金属的“六无”农产品;同时获得增产、增收、提质与优化种养环境,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种养新模式、新体系。“幸福农法6.0”既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又有在上海、山东、广东、海南、江苏、甘肃、宁夏、郁南等地的实践,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解决三农症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值得大力推广。


之后,会议还围绕“大方镇北回归线黄金带《巴戟天中药产业》发展模式”的主题进行了交流。南方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徐良教授对此进新了把脉定向,对推进大方镇巴戟天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分享了他从业多年来在药用植物栽培、中药产业开发等专业领域的成果。他认为,郁南县大方镇应该紧抓“中医药振兴+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培训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种植,提高耕作技术,充分发挥中药特色产业优势,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药材农业现代产业发展之路。

郁南县大方镇巴戟天种植农民专家杨星桥在会上介绍了大方镇巴戟天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困境。他表示,大方镇的药农只能收种植劳作得来的辛苦钱,随着各地开展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迫切需要把大方镇巴戟天具有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从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发展。

会上,各专家代表就大方镇巴戟天中药产业的发展路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孙保兴教授认为,首先是要确立大方镇巴戟天的产业定位,划定产业界限;徐良教授认为,大方镇需要进一步制定高水平的品牌发展战略,以高品质产品、系统的行业标准及制度的创新共同推动巴戟天产业的发展;张俊杰教授则表示,郁南黄金森林的设想是大面积种植优质高产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山桐子,打造北回归线的黄金森林。该设想如得以实现,有助于郁南建设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生态之都、宜居宜业和美之城”,同时,建设成为北回归线上的“旅游之都、康养益年特色之城”。有别于北回归线其他城市,郁南的绿色特色家园,将吸引世界游客常驻。


本次活动意义重大,是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生动结合。在会上,各专家代表达成共识:产业旺则乡村兴。只有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有效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此外,必须协同各领域专家,充分发挥专业领域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新书发布会在广州举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