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水素:相约星期二之初秋养生正当时

末伏尾声,初秋已至,此时的养生计划应当适时转变啦。可是出伏、入秋有各自的讲究,本期《相约星期二》直播间给家人们分享初秋养生的奥秘!
末伏养生养什么?
“一夏无病三分虚”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度过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就容易出现倦怠、乏力、没精神、肚子胀等不适的情况。

而这里的“虚”,特指的是脾胃虚。
人体的精微物质不足,导致气血不足,身体不适,胃的动能也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三伏——末伏阶段,脾胃虚弱极易引发以下状况:
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腹泻便秘
!因此末伏养生要养脾胃 !
立秋后的饮食要以养脾胃为主,努力帮脾胃养精蓄锐,为秋季打好基础。
养脾胃有什么重要性?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属土,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
这几个主要功能,分别代表什么呢?
1、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液、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输送给其他脏器,起到一个传输官的作用,对生命非常重要;
2、主升清:脾和胃相表里,脾部主将食物的精华通过升清送到心肺,传输到全身;胃部主降浑浊,将残渣、糟粕排出;
3、主统血: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血液和三个脏器关系最密切。如果脾统血功能不足,可能会引发血崩、血漏或尿血等情况;
4、主肌肉:肌肉的营养是从脾的运化吸收得来的,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盛;如脾的消化吸收有障碍,往往会形体消瘦;

温馨提示:思伤脾——人忧思过度时,往往不思饮食,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怎么养脾胃?
养脾先养胃
俗话又说:“夏天重养胃”,所以养脾得先养胃,而吃饭只吃七分饱,对胃部动能运作、延年益寿有重要作用。
那么具体该怎么养脾胃呢?
1、按摩:
中丹田
(膻中穴)
左手大拇指放在四指中间,握成空心拳,放置在双乳头正中间的穴位,吸气以后,敲三下,再大声哈哈笑一下,有助于激活胸腺的再生。
下丹田
右手放在肚脐眼及下方,左手放在右手上方,晚上睡觉前,逆时针按摩;早上醒来后,顺时针按摩,分别按摩90-120次,有助于大肠经排便。
2、注意饮食:
多吃利于脾胃消化、健脾胃的食物,如炖煮莲藕、排骨、白扁豆等:
3、祛湿:
1、把手掌放在膝盖上,按压血海穴,或按压中丹田,对祛湿有帮助;
2、食用姜片,有助于升阳暖胃祛湿,改善末梢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
自制出伏送暑补肾汤
即将告别炎热的夏季,许多家人们难免感到乏力、倦怠,直播间特此准备了“出伏送暑补肾汤”的食方制作方法,一起为入秋打好基础!
一、材料准备


二、操作步骤
1、按照家里人口取适量豆腐,切成厚厚的小方块;
2、将长豇豆、空心菜切成两公分左右长度或适宜入口的小条;

3、蓝泵水烧开后,加入适量盐、油,再等待二次沸腾;
4、水二次沸腾后,依次加入豆腐、豇豆(需注意,豇豆务必煮熟),敞开锅盖;
5、烧开后,再加入空心菜,继续敞开锅盖,有助于保持食材颜色不变;
6、再次烧开后,加入适量水素;
7、最后放入白胡椒粉、鲜乐宝,盛出锅即可。

温馨提示:如无长豇豆,可选用酸豆角代替~味道会更鲜甜酸爽哦!
看了本期直播,才知道中医学上的“后天之本——脾胃”,对身体机能的协调运作有重要意义。学会自制补肾汤,养生时不再忽略身体上的任何一个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