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现实而唯物的世界那真正的热爱——论文艺作品中虚拟和现实的关系_[前引]

2019-04-05 21:58 作者:晴阳火鸟akh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本来是就五等分的花嫁最近的剧情发展做一个分析,因为篇幅拆分至此】

你们家是有祖传瞳术吗jpg

自我上次写有关中野一花这个角色已经过去不久了

当时写了几篇文章,在创作文章的时候,漫画剧情也一直在发展着

由于写文章需要一定精力和时间

而我现在正处于努力难以见到实际成效的温水煮青蛙时期

但处于理性的信念,又不敢放下手头的工作


所以当我写完一些有关一花的文章时

《五等分的花嫁》这部作品已经处于操作爆炸的时期了

(以下含有剧透,请跳过至表情包之后的文段)

此图片防剧透

!@#

作为一花党,当时面临的就是一花背刺自己最关爱最放不下的三玖的剧情

用三玖的样子

对男主隐瞒了三玖喜欢他的感情

甚至还用三玖的样子暗示男主

“一花喜欢你呦,我会支持你们的”



这之后各种神奇操作,贴吧老哥和评论区都疯狂爆炸

包括二乃不断朝男主进攻表达心意

五月爆出自己的第二身份

三玖在为男主付出渐渐努力但大环境在不断突变

这之后,在现在我们迎来了最新的剧情

一花欲继续自己的谎言,结果刚好被撞个正着

爆炸般的情节发展即将在新的一话一触即发


请大家自行跳过


以上

就是原先作为佛系一花党

因为角色而被吸引最后投入感情去看作品

并不在乎最后结果,只关心角色的塑造和观感的共鸣

现在感觉在被不断喂屎胡翔而缓不过来

胃痛加一口老血糊在肚子里持续自闭的up主

所遇到的情况


接下来就是贴吧和各种爆炸

我想大家也不是没有见过类似的情况

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做这种事情

比如说讨厌某个角色而去黑某个角色

或者和其他人喜好不同

而在讨论作品的时候擦枪走火,引起争吵——反正就是贴吧撕逼的各种情况和模式


所以我今天在讲述作品其中的一些问题

探讨一花这个角色的塑造,以及五等分这个作品的一些设定和剧情发展

甚至衍生到后宫作品的一些性质之前


我先就贴吧三玖党和一花党的事情,

【觉得无聊的可以跳过】

浅显的探讨一下文艺作品和以下这句话的辩证理解:

“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真实感的人一定脑子有问题”

“我™就是要在虚拟世界找寻真实感”

(以下是对于评论区和贴吧等等讨论场所的过程梗概,可以自行跳过)


党争我们见得也不少了

以前的草莓百分百、后来的伪恋甚至俺妹等等

甚至你能在评论区见到非常多看了让你想笑的各种宅男思维的无聊但有趣的贯口

“既然你们都要xxx,那我就把xxx抱走了”

“趁没人承包xxx”

“xxx是异端,xxx才是正义!”

“小孩子是不会懂成熟女性的魅力的”

“没错你们的老婆在我xx上”

大概和我们看待追韩剧的女生发花痴的那种感觉差不多嗯


一花剧情爆炸之后其实群体之间爆发的事情也很老套

无非就是——

1先某些人把一花拉出来婊一遍,树立一些标语和概念

然后替自己“所爱”出一顿气

完了觉得自己义愤填膺、慷慨陈词


2先不说这些人有可能会代表一些和他们看法相左的一些人

反正这些人肯定又刺激到被婊角色的相应群体

【我们姑且先叫做一花党吧】

于是肯定一花党会有些人回应这个东西

这就是第二轮婊


3而这个时候开始就非常蛋疼了

首先一花党中本身就有很多群体


有我这样对于结果比较佛系偏角色塑造的一花党

——@

那种纯粹因为某些元素或者癖好喜欢的就不说了(比如御姐控,小恶魔控)


也有纯正的炒股一花党,

就是为了讨论作品主线,

这些人对于角色更有代入感和感情投入

——@

而这些人之中又因为对于一花的共鸣和带入感不同显现出不同的反应

其中一些人就是回应第一批“婊”一花份子的第二波参与者


在这之后又有其他份子——比如觉得一花角色突然立体起来而皈依的

甚至其中最为激进的就是

——唯恐天下不乱的搅屎棍爱好者

——和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的黑化爱好者


4好这个时候就炸开锅了

因为你说出来的话在你的理解中可能是在嘲讽你的敌人

但是这个过程中aoe其他群体甚至是同一群体不同意见的观众是非常常见的过程

所以这也是撕逼越来越大的原因


【首先一些观众被另一些反一花观众给“代表”了】

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误伤到这些人,大多是第二波参与者(或者说某些一花党)


【其次,一花党内部也有不同的观点】

那么在第二回合交锋的时候,最容易被误伤的就是像我这样的佛系一花党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角色的理解和认知,不同的人不但看法不同

就连认知的方面也不同

同样的角色不同人认可的方面是不同的

就像我这样的佛系一花党,对于这个角色竟然和其他看作品时候不同,投入了大量的代入感


但同样我的自尊心非常强,并且内心敏感

所以我绝无法容忍后来春场给一花安排的剧情之中的原则性错误

(我并不认为一花后面背刺三玖的剧情优秀,并且也不认为这种变化合乎逻辑)

因此后续的骂战之中你可以看到各种牛鬼蛇神和牛头不对马嘴的混战

也可以看到各种逻辑上的问题


5最难受的一点是什么呢

我这样的观众并不觉得一花的做法正确

然而,就有那么一圈人,和我们意见向左

为这种剧情设置找到了很多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理由

完了

这下其他被别人代表了的一花爱好者里外不是人

我们也被其他人划分为——“恬不知耻臭不要脸不觉得绿茶行为有问题的人”

这还说什么呢,无论是队友还是作者都不让你好过

想要辩解发现对方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那就自闭呗,还能说啥


所以后面评论区的风气就变了

不再是讨论具体的认真客观的东西,而纯粹变成了敌我识别和跟风迫害

仿佛每个人都要在此问题中表态

然后被贴上各种意识形态的标签——啥?你是一花党,你居然喜欢那种绿茶婊?

你和那群洗地的是一路货色,我鄙视你!

这玩意是拿来显得你高尚的检测器吗?

更不要说在这些剧情之后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无脑迫害一花这个角色

出来什么事情先说一花背刺或者一花要背刺甚至一花背刺也没用

你们的大脑里是只装着背刺吗?

你要觉得不服去找春场啊!


哎这种什么DnG争的

乱七八糟真的好蠢啊

【配钥匙,配钥匙空耳jpg】


某些三玖爱好者认为——

一花的行为应该让相关代表来补偿和谢罪

什么“你们”一花党怎么怎么样,什么我们“三玖”怎么怎么样

COA,这简直就是我们家隔壁

那个封建南方小男人对着我们家说:

你们北方人xxx这种弱智的感觉

md北方人怎么了,北方人不是人?

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力自己挣饭吃碍着你了?

这种人和我在学校里遇见的南方同学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由此我来讲一些有些人比较欠缺的东西吧


如何对待虚拟和现实?


我们就拿上面的事情来说,在这些事情之中就已经显示出有些人的态度上的认知错误

以后你遇到这种人,如果对面尚且还有那么点b数和良知

大可以将我这篇文章甩他脸上


1首先,提了多少遍了也记不住的东西

凡事不要一概而论,不要太过绝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遇到人上了不管青红皂白就先骂一顿,你自己想想这是有脑子的人做的事情吗?

这其中有各种aoe和误伤

你说的人里面有各种人都和你发泄原因没半点关系

说白了就是有很多人在网上他只想要发泄,出了问题遇到现象不会先看清楚状况


2总是自我意识过剩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待作品

另外一个是待人处事的态度

这体现在双方身上

首先,无论是第一批婊一花的人,还是后来为一花的背刺行为洗地的人

总是过度的将自己和他人带入到作品之中,并且无视作品自身的性质

无论一花做出什么行为你都要记住那是作者安排的——和观众有个屁的直接关系?

有作者安排就说明——虚拟角色是多面的

她可能各个方面不能自圆其说,并且作者塑造的东西虽然能够引起共鸣

但归根结底,无论是虚拟还是真实的角色

人对待事物的态度都是多面而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和两极分化的

而且,往往有很多人喜欢将一些组合出来的东西认为的人格化,

也喜欢自以为是而不周全考虑的情况下、去自发的给别人打上自己理解中的标签


看到角色仿佛看到自己受苦的各种幻象,

自己喜欢的角色受苦就感觉像是被人在欺负自己一样

我寻思这不都是作者安排的吗?



你对角色投入感情没什么问题,

但是你自顾自的把自己的认知和角色重叠,认为那就是你的化身和真实

同时还将你所憎恨的角色和其他观众 ,仿佛在作品中发泄就击败了象征着现实世界你深恶痛绝的符号和人物,仿佛这昭示了你的胜利

有什么意义呢?

你自己立靶子自己打,分不清创作和现实并认为一花党也是和“一花”这种角色一样的人

这显得你道德高尚,说明你和某些人不一样?

还是说你通过这种方式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怎么的?


真的就像我基友说的那样

“某些贴吧老哥啊,你别看他在网上素质三连如何如何猛,到了生活中全是小嘴抹了蜜”


再者,有很多人看事情过于情绪化而主观化

我们生活的是一个唯物世界,

人形成的观念和感受虽然很多时候是唯心的

但是世界上不止你一个人,也不止你一个事物

一旦事物多了起来,各种因素交杂在一起,

自然而然很多事情就不由人为主观意志所改变

无论是婊一花的人还是某些一花党

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就是——表面上看他说的头头是道各种引经据典

其实扒开表象看本质也就是最简单的小孩子脾气——

我受欺负了,我被欺负了我要报复回来,凭什么亏的是我

既然我亏了,那我也要让别人和我一样亏,别人也不能好受

错的是世界而不是我,别人都是坏人,我要打回去——所以我做什么错误的事情都是对的

住口!这是正当防卫jpg

甚至——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错的,谁强谁说了算


我想大家可能已经知道我在说哪些人了

如何和s13交流jpg


一花背刺三玖都已经造成非常多的后续实际问题和现实结果了

这也能洗的咯?这也能说是正确的?

我真的不知道某些人的三观是怎么长的,

还是说因为喜欢角色

所以无原则支持,认为角色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

所以要为自己找理由解释一波?

你看个剧也能像NAOcan某饭圈人一样?

为啥这个年代的好多人

总是意识不到“个人崇拜”这种近似反智主义的无脑行为的危害性?


甚至还能非常义正言辞

并附带一些感觉自己比别人要更早参悟到世界真谛

那种优越感和得意的神情

我寻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是被打倒好几年了吗

怎么现在还有真的把孔乙己行为当成一种荣耀的

【背刺不能算婊!为爱鼓掌这种事不择手段可是讴歌青春,怎么能算绿茶行为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只能说我们聊不来,三观不一样


甚至更有甚者,有人觉得如果你接受不了这种东西就是不爱这个角色,

就说明你不是真的爱,说明你对她的喜欢这种感情是虚假的

这都9012年了,怎么还有人拿角色进行道德绑架的?

我寻思某些追偶像的人恐怕也不过如此脑残,真的是无条件的狂热“信仰”式捆绑性爱情

【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的剧情和作品设定中会详细讲解】


有一句话我挺认同的

无论你再怎么喜欢纸片人,你都要清楚的认知你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纸片人兄弟jpg

你要真的对于角色有什么情绪

去找作者啊?

这归根结底不都是作者安排的吗?




ok既然事情到了这一部分,我就暂且来简单讲一下

在文艺作品之中,怎么去理解虚构这一手法


以下是对于文艺作品的虚实的讨论

反正大家也已经看到我刚才放的图了

最早文艺类作品是真的没有作为创作手段而创作虚构内容的

大家看过的也不少,像《论语》《史记》

最早这些作品就是服从最基本的文字的功能——记录

后来当文学达到一定程度上之后,自然作者们对于写作中人为构造虚拟情节这一行为

就站在创作的角度上,真正的作为文艺作品的视角下去分析和对待虚构

【这其中诞生过非常多的派系,有强调故事性的,

也有让人看了想死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重点:可以去搜索一下卡夫卡和马尔克斯这两位作者


文艺作品要符合现实世界的内在规律,

这样的作品才有稳固的结构和内在逻辑,有实际意义而不会虚无主义最后脱离现实

创作者要妥善处理

其体裁和传达过程中的独有性质

因为观众看待文艺作品,和作者创作文艺作品,都有和认知现实不同的方面

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更为复杂的集成化思维意识,

而不是现实世界的各种表面现象和要求

因此不能要求文艺作品完全现实、真实,而应该从内在和认知层面上去看待它


就像现在,你看到的五胞胎

无论一花三玖还是二乃四叶以及五月

这都是由作者创作的

【这一点我想就是猪也该知道了】


并且,基于大脑功能的复杂性,

人的认知是非常复杂的

在现实世界中你对事物和人的理解尚且是多层次递进而且分多方面的

思绪这个东西是无法简单量化和一言论之的

更不要说文艺作品这种更没有现实限制而且还诞生过意识流风格作家的体裁

你所看到的心思细腻的一花是一花,

你看到后来被作者安排背刺三玖的也是一花

这是角色的不同方面

而不同的人喜欢角色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就像我,喜欢一花但是无法容忍后来情节中一花行为的原则性错误



因此,如果你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情绪总是单项而且倾向于简单的定性

那么只能说你看待文艺作品甚至是待人处事过于平面化

这是对待作品的虚拟色彩的第一个应该有的基本认知


其次,我开头也给出了两个图片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艺术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除了这句话本身的意思

还说明艺术是人为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创作

是将冰冷严酷的现实世界进行意识化加工的一种手段

上面的两张图,都有其道理所在

原因是因为,观众看文艺作品和我们平时对待现实的过程是不一样的


首先,文艺作品其实是二手资料,是建立在现实之上产生的东西

【现实世界是第一手资料】

实际上这世界里的任何作品创作出来,

并不存在所谓完全摆脱实际凭空造出来的东西,只有简单改变和组合现实元素的文艺作品

【超验世界不可知】

你对于二手资料的处理要通过观赏文艺作品这样的媒介

并且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文字、结构性因素例如文学的形式,叙事的结构等等

而且,在此过程中,你作为观众而持有的心态、视角、注意力、潜意识、认知倾向

都会随之发生偏移,和你平常对待现实并不完全一样

那么这里就可以发现:

和对待现实世界不同的,就是文艺作品本身的特性产生的效应


为什么文艺作品既可以脱离现实,又不能脱离现实?

因为文艺作品需要的,不是和现实一样,而是——具有真实感或者符合客观世界的内在逻辑

【说白了就是要合理,你可以虚构但不能胡来、不讲道理】

具有真实感的事物,在文艺作品中才有充实的价值,不会显得虚无、意义不大


和【现象不一定表达本质】同样,

就算是虚拟的文艺作品也可以透露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


这就是文艺作品的虚实——可以虚拟但不能脱离逻辑

出色的虚拟世界,都是自恰而自圆其说的



在后面我会用“真、善、美”这个大方向简单讲述这些方面

我们可以时常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文艺作品中

虚拟和现实的关系以及人物创作的优秀和不足:

1可不可能出现

有些时候,现实比小说要精彩

现实中有些事情发生的概率小,但是并不是不可能发生

以此为创作的作品大多有猎奇倾向

比如《死神来了》等等


2是否符合现实或者展现现实

这就和上面的因素刚好相辅相成

有些事情,我们主观上厌恶

但这些事情却恰好是现实的主流

对于这些事情非常扎实而尖利的描写

体现出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展现一代人深刻的社会现实

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主要功能

由于这些文艺作品大多有着非常深刻的剖析

所以这些作品是最为主流并且受众广泛的作品风格



3善——是否好而美妙

这个说白了就是伟光正或者大团圆

有很多时候你单纯的记录流水账是没什么意义的

就像上面所说的,文艺作品有其自有性质

文艺作品是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第二手资料

因此很多时候在现实中经常出现的东西,放在文艺作品中没多少意义

这个时候就需要升华主题或者给出大团圆这样的处理

作为观众,有了代入感之后

希望获得可能现实无法得到的美感和幸福

就可以称之为善

虽然我们平时大多听到的

是这两种做法的负面效应——zhXnzhX正确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看后宫番的观众

希望自己喜欢的妹子胜出——这种想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并且,文艺作品不是现实,因此文艺作品往往要基于现实更上一层楼

这个时候体现出来的各种美好愿望,甚至人物最后的成长,就可以称之为善

比如说具有教育意义的各种作品中浪子回头等

这是文艺作品逐渐偏离现实而朝着人意识层面发展的方面

(但实际上,这里的善对于很多观众来讲反而是二次元的美好,是一种幸福之美)



美(美学——艺术作品和人类认知中的美感)

4是否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这就涉及到艺术方面的东西了

我们知道,人对于艺术性的审视过程是很复杂的

有很多作品,他的主要内容并不像批判现实主义一样集中在现实面上

也不像其他作品一样会给出善哉善哉的情节发展

甚至对于大多数人来讲

这些东西一点都不美


举几个例子吧

对于很多人来讲,悲剧这样的东西可一点都不美

暴力美学不美,工业金属不美,哥特和朋克不美,惊悚吓人的东西也同样不美

毕加索画的让人看不懂的立体主义不美,后现代艺术的尿盆便池也不美

审丑学不美,支离破碎强调解构和重构的现代主义不美

反乌托邦和大都会以及后来产生的赛博朋克文化也是充满了消极和抑郁——也不够美


但这些东西也占据了非常大篇幅的艺术发展历史

有很多时候,文艺作品的重点未必是真实可靠的纪实,也未必是构建虚拟世界的美好

就像批判现实主义是对现实的深刻剖析,

现代主义文学例如《城堡》等等大多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于人性的毁灭和割裂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给予发明照相机之后艺术创作全新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是对古典传统的精英式艺术观念的反叛和分解

也有人希望在悲剧中——达到对于悲痛的现实世界体会中的愉悦


这就是文艺作品概念上的美:

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升华和表达——作者对观众的表达和思想寄托

这些是文艺作品独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热爱并不符合现实的文艺作品的原因

客观世界是远超你的个人意愿的倾听者,但文艺作品时时刻刻向你展现创造者的灵魂深处


5悲剧之美(文艺和现实的冲突与不同)

为什么传世名作大多是悲剧?

我觉得其中的问题在于——悲剧虽然大多是bad end

但是并不是因为bad end本身,而是通过并不符合人美好期望的情节发展

最后体现出的东西才是悲剧真的传世而被传颂的原因


不完美的结局带来了很多东西,不同的人对此也贡献了大量的解释和原理上的分析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悲剧起到了对观众情感上的释放作用

在悲剧过程中,人们感受到共通的悲痛,达到对生活的共鸣

这种心态和感情交互过程带来了愉悦

(感觉有点像斯德哥尔摩?)



就我个人理解而言

我觉得悲剧的特殊性在于其对于矛盾的巧妙应用

一个作品要展现、讲述、表达一些东西给观众,

势必需要将东西主动去展开了给观众看,

这其中就需要按照文艺作品体裁的特性进行一些处理

因为我们知道客观世界是不会主动向你讲述的


其次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并不是“文艺”式的

因此,悲剧和矛盾在文艺作品中起到驱动力作用

这两者是作品得以展开而发展并真的达到像观众进行文艺性传达的原动力

这样作品就不太会变得一滩死水而无法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的作品就可以强行或者不和逻辑的制造矛盾和悲剧】


我们俗称的“黑深残”就是对于这两者的应用过于强行

(当然你本身就是去看猎奇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哦不对,不是这张


人很多时候,只有在残缺和局部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内部的东西

就像以前所说的——悲剧就是将人真正珍视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样人才会意识到并从内心精神上去珍惜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意识到缺少的东西,自然就是该明白而该去热爱的东西

【控制变量法——确定正确对象——痛彻前非】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习惯的东西,正是因为过于熟悉而逐渐丢失我们的注意力

而喜剧往往在结果和情节上达到整体和结果上的过于完整

一般大团圆之后基本上就没什么好讲的了——这在人们想看的东西上已经结束了



另外,人是有惰性的

有一句话叫做“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同样,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知道美好的东西得来不易,对世界的态度也就越慈爱悲悯


在悲剧之中,

人通过意识到“这世界上谁活着都不容易”

以及“正是因为世界的残酷,人的努力才更加具有人性的光辉”

诞生出正视残酷现实的坚强和决心

这就是在悲剧中由痛苦恸哭而产生的豁然开朗并愉悦的过程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不可能事事都完美无缺

如果这世界上一定要有残酷的事情的话

那我宁愿它完整的留在小说之中,永远不再现实里发生

——小说中的悲剧,是为了让人将现实活成完整的戏剧,是为了给人背水一战的坦荡内心


真善美

将会成为我之后讲述现在情节发展的几个重要的标准

将其可以简单分为

这几个标准:

1是否真的可能存在

(现实中真实)

2是否现实、反映时代特性和现象

(真实的现实)


3是否称得上善

(都是好事jpg——期望美好的真实)


4是否可以称之为作品的“美”

(表达现实和真实)

5是否称得上悲剧式的美

(正视和理解真实的现实)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

我会分为两段——

一、《“爱情是自私的”毒害了多少人》

这篇文章会主要讲述:

1起源:我对后宫作品和五等分的态度变化

(这是感情基础前提)

2人物的初步定位——人物的内核基调

(这是交代一定前提,并为后面的探讨做论据基础)

3(1)交代74话这个重要转折点

(这部分会插一些在第二点)

这一部分我会讲述

我对现在一花这个角色的定位改变

这件事情的态度和分析

3(2)进入作品分析的主要部分

详细解析:一花这个角色出色的地方、一花这个角色的困境和转变

一花角色转变的详细过程和其中的缺陷

一花现在的定位以及——一花这个角色走出自己的定式了吗?

【最后几项可能会小嘴抹了蜜并有粗鄙之语还请大家见谅】



其中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我个人的爱情观

但是我会以我的观念来讲述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辩证过程

所以大家大可以放心的当另外一个小说来看


也会以此来顺带不可避免的对其他角色进行评价

然后会表达一下我作为观众为什么不满

以及我对这个角色投入的感情和期望


同时也会因为上一段的分析,延伸到下面这一部分——

二、因为名字太长了所以索性直接叫

《我们大家都是工具人——传统后宫作品的根源性内在缺陷》

其实我是想以这个为题:《虚幻之物的美感来自因为本能而产生的衍生物的反补效应》

这里会展现我对于后宫作品的态度和分析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迷幻摇滚歌曲《Dive to blue》的歌词结束这篇文章吧

(这首歌的乐队是高达oo第一季op1“Daybreak`s bell”的演唱者)


何もかもが堕ちてくけど

虽然一切都将坠落


君だけは大人にならないで

唯独你    请千万别成为大人


懐かしい光に導かれて

令人怀念的光芒指引着我


あなたは優しく手を振る

你温柔地挥挥手

見なれた未来にも別れを告げて

也向看贯的未来道别

壊れた幻想をえがこう

描绘出破碎的幻想

定められた運命を切り裂いて空へと抜け出そう

剥断既定的命运 挣脱至广阔天空

hyde—— i wish


对现实而唯物的世界那真正的热爱——论文艺作品中虚拟和现实的关系_[前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