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目的论)2

2021-04-29 05:45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二、有机体原则和机械论原则

        我们之前提到过,在牛顿物理学之后,我们已经把目的论赶出了自然界,那么为什么康德还要提出一个内在目的论,也就是有机体原则呢?当时的自然科学都是用机械论解释万事万物的,一切都可以用机械的关系来解释,康德认为,这种精细化了的机械论确实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是机械关系或者说机械论并不能解释所有东西,我们还要补充某种有机体的原则,或者说内在目的论。

        但是他认为这种有机体原则,并不是自然界本身的一种“构成性的”原则,而只是我们在研究自然界的时候的一种辅助性的或者“调节性的”原则。我们为了把握有机体,但是这种机械关系太复杂了,我们的理性有限,所以不能完全把握,所以我们就发明一种有机体的观点,来弥补我们认识上的不足。康德的自然科学观点很特殊,他基本上是机械论的,但是他看到了机械论的不足之处,所以他要想个办法来补充机械论的不足。人如果是上帝,有那种无限的理性,那是可以把万物都看作是机械的,但是人又没有,所以人的理性就要发明出这种目的论理念,来帮助我们的机械论,对有机自然物来加以全面的把握。但是目的论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一个主观的原则,或者说它只是一条反思判断力的原则,之前我们讲过,所谓反思判断力,就是把合目的性看作好像是属于对象的,其实是为了我们自身认识上的一种需要。只是我们假定有这么一种目的,不是对象本身的一种结构,就像我们说动物有本能的目的,交配觅食,植物有一个成长为了传宗接代的目的。所以这实际上还是一种反思判断力,不算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知识。

        我们对牛顿物理学的机械论的那种理解,是立足于知性的。但是理性可以超越我们有限的知性而把握到无限的东西,那就是目的,内在目的。我们把内在目的当做是对一个对象的无限多的关系的一种总体的把握。那种总体的把握我们用机械论达不到,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理性达到。用理性可以超前的,超越的去达到它,并且用这样一种理性来指导我们的机械论的科学研究。它们属于不同的层次,不能说它们是矛盾的,相反,它们是相互依赖的。所以,目的论和机械论的一种相互依赖,它也是一种诸认识能力的协调活动。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目的论)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