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降低?备考人数变少?24考研会更容易上岸吗?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前几年的考研,可以说是卷生卷死!不过感觉今年,好像不太一样了~
尽管今年放开后大家的选择会更多,所以很多同学都在猜测考研热度是不是下降了?24考研人数是不是也会下降?
还是让我们用数据来分析吧,看看24考研是不是真的会更容易上岸?

今年,不少网上授课的学长学姐反应说,他们的学习视频浏览量好像也没有以往高了,发的干货资料也没人看了。

▷图片来源:微博
而且不少在校同学也反应图书馆的座位相比往年空了不少。

▷图片来源:知乎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备考的人看上去减少的呢?
01
考公热,换个赛道卷编制
除了考研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了公务员考试。

▷图片来源:微博
毕竟读完研后还是需要找工作,因此,对于一些原本纠结考研还是考公的同学来说,现在更倾向于考公。
编制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而且相比于其他工作,福利和待遇也更加优厚。
02
出国读研人数增多
据央视发布的《留学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22-2023 申请季,留学申请人数暴增 63% !无论是申请人数、申请数量,均出现明显上涨。

▷央视《留学市场调查》
可以预见,2023 年的留学生人数将会再创新高,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考研热。
对于那些想要通过深造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扩大国际视野的学生来说,出国读研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既然要预测24考研的趋势,那么就不得不提23考研的情况。
报考人数
23考研报名人数47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7万人,增幅只有3.7%,与2016年以来年均15.8%的增速相比,下降明显。

▷数据来源:研招网
招生名额
2023年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考761763人,学硕名额增长0.9%;专硕名额增长1.6%。整体虽然没有缩招,但扩招趋势也不明显。
历届录取人数,向上滑动阅览

根据报考人数和招生名额,我们也可以计算出23考研的报录比大致为6.2:1。
据统计,在去除推免生和非全日制考生后,23考研全日制统考报录比为5.7:1,这意味着每6个考生中就有1个能成功上岸。
另外与22考研5.6:1的报录比相比,23考研变化不大,意味着考研难度并没有上涨太多,还是非常稳定的!
那么,具体到报录趋势方面来看主要有两大趋势。
01
趋势一:“逆向考研”显著
一般情况下,考研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选择“往上考”,比如“双非”报“211”,“211”报“985”,但23年名校报名人数增长停滞,“双非”高校反而显著增长。
据新东方的考研报告显示:
清华大学减少了2000人,降低了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减少了984人,降低了6.09%;
考研报考人数下降比较明显!
除此之外,“逆向考研”也表现在了地域上。传统的高教大省如陕西、四川等,报名人数增长趋缓,增速只有2.5%和1.6%;
而高教相对薄弱省份如广西、湖南、安徽等省则增长迅猛,增速分别为13.9%、7.9%和7.1%。
历届各省市报考人数,向上滑动阅览

▷历届考研报考人数
02
趋势二:专硕招生人数大于学硕
从23考研的数据来看,艺术学、哲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学硕招生名额均有减少,其中艺术学学硕名额缩水4%;

与学硕恰恰相反,各院校艺术类的专硕招生人数却节节攀升。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23年大湾区研究院开始招生,加上良乡和唐山两个研究院,北理在专硕的招生人数上增加了不少。

结合23考研的趋势和数据,加上今年一些新的政策即将实施,诸如:新版研究生专业目录、推免及非全招生比例变大、专硕成为高校招生主流等情况。我们给24考研做出如下预测(仅供参考)。
01
预测一:24考研报名人数约498.6万
从这十几年的数据来看,考研报名人数与高校毕业生人数间存在着比例关系。
如21-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909万、1076万、1158万,考研人数为377万、457万和474万,后者约为前者的41.6%左右。
而2024年预计将有1187万高校毕业生,所以可以粗略初步得出报名人数约为493.8万。

▷图片来源:研招网
但23考研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弃考率也是历史最高,并且今年就业形势并不好,所以预估二战的人数会增多。
在493.8万的基础上,再给一个1%的幅度,也就是最终预估24考研报考人数约为498.6万人。
当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趋势应该是八九不离十,考研报名人数增长速度会逐步放缓,未来也许更多的人会选择出国,或者考公考编等直接就业的渠道。
02
预测二:24考研不会再明显扩招
受限于学校教学资源、导师数量、生源质量等限制,估计24考研录取名额应该也不会大量增长。
并且教育部于2022年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在2024年正式实施。

▷来源教育部网站
修订后版本正式将交叉学科写入学科目录,新增包括近20个可授予专硕学位的专业。
所以新增专业比较多,招生结构需要重新分配这个大背景,估计也就扩招一万人左右。
03
预测三:交叉学科,新增了报考名额
新设专业更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就业,而且新设专业现阶段的报考难度也比较小。
尤其是交叉学科下的1403设计学(可授工学、艺术学学位)将为艺术生报考提供了更多选择。

▷来源:新版学科目录
交叉学科因为是初次招生招生,院校的培养计划可能还没有充分准备,这就需要自己衡量了。

23考研的艺术国家线逆势上涨,即便如此,400+高分也非常多!也说明了艺术类的考研竞争日趋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复试占比的提高、高校只接受校内调剂等,这都无形中增加了考研难度和竞争力。从考生的主要来源渠道来看,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数量以及考研二战人数都不在少数。因此热度不会有很明显的下降。
但与考公和考编相比,尽管考研的难度也有所提高,但整体的难度还是要容易很多的。因此选择考研还是一个大的趋势,毕竟研究生上岸也能有效的改变现状。
但不管考研热度是否下降,难度是否提高。既然已经选择了考研,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希望大家都能拼尽全力,取得优异的成绩,成功上岸,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