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安史之乱是必然还是偶然?大唐丧失多少终结这场叛乱机会?(三)

2022-03-24 21:20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守住通关,打一个持久战让其他的军队能够不断地上前线,安史之乱并不会打到七年多,估计也就有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因为在大堂广袤的国土上还有很多你根本想不到的人员能够跳出来维护这个国家的完整和统一。像我们非常熟悉的大书法家颜真卿,这都是亲自上阵的,还有郭子仪、李光弼,还有一些根本不知名的像七品官员张巡,自己能带着几千人挡住对方十几万人的进攻,就在绥阳这一地建立了不是的气功,宁可让自己粉身碎骨。也要维护整个国家的安宁,这是一批大唐忠臣所付出的努力,你只要给他们点儿时间,安史之乱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顶多是当时的一个局部叛乱而已。

但是历史非常遗憾地向高仙芝、封常清这样的将领就活活的被其他人给陷害了,就说他们不敢打仗啊,结果呢,却被自己人杀害了,这是非常让人痛心的事情啊,如果这两个人不被杀,大唐不会有这么大的创伤。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非常让人感到遗憾的,这就是著名的将领哥舒翰。哥舒翰这个人是非常传奇的一个人物,他跟安禄山之间一直也不对付,历史上记载哥舒翰功劳的诗词都不少,有一首非常有名,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听着就一种豪气勃发的感觉,确实如此哥舒翰作为富二代将二代能够为国家出生入死,也确确实实是个人物,非常遗憾的是,他本来是西北的名帅。

但当时也是50出头了,正在家里花天酒地,以为离开战场了,跟我没什么关系了,但是国家有需要啊,活活把他从酒桌旁边拽起来,专门让他上前线了。哥舒翰上前线的时候,他也采取高限制的做法,坚守潼关,他带领的是西北十几万大军的,这都是国家的精兵,如果按他的思考方式,我继续采取高限制的措施就守住通关,你进不来我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等着郭子仪、李光弼他们从河朔一带不断地袭扰对方,慢慢的局势就能扭转了。就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杨国忠这些人继续开始跟唐宣宗禁言了,说你看看高仙芝、封长清被杀了,结果没想到来了哥舒翰还是闭门不出,他是不是也要反叛?

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这个朝廷从最初的不相信任何人会反叛,因为当时安禄山高官厚禄,而且皇上也特别赏识他,不可能反叛的,到现在我看谁都像叛将,这就是一种受了创伤之后,一种应急的心理反应。所以唐玄宗也就狐疑了,这个人到底可不可信?你哥舒翰心里有没有大唐王朝?后来他们得到消息了,说前方就有老弱病残在那儿直接进行进攻,他们的十几万大军却不敢反扑,否则的话安禄山早就被灭了。

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朝廷明确说了,你还得主动进攻。哥舒翰心里其实明白安禄山刚开始用兵,他怎么可能派老弱病残进攻长安?这肯定是假招不能出战,但是皇上的命令下来了,怎么办?只好出战一出战直接中计了,中计了往回跑吧,往哪儿跑啊?这下哥舒翰本人都被手下的叛军给抓住了,直接投奔安禄山去。投奔安禄山的时候两个人曾经针尖对麦芒,安禄山也问他,你当年飞扬跋扈跟我较劲挺牛,结果哥舒翰什么状态?我当年不懂事儿现在都怪我陛下您是最牛的,我现在承认您是皇上,留我一条性命就可以了。

英雄末路的时候,其实非常不容易但是没过多久,正好安禄山自己也没活下去,让自己的儿子加上身边的宦官给杀掉了,据说把他肚子抛开的时候,说这个肚子里的油和血鸭肠子流了半天,你想想那得多大一个肚子,就是这么一个人物,稀里糊涂的把大唐王朝拖进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那当然了我们反复讲,如果唐宣宗再冷静一些,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战争危害。但是一切都没有假设,历史不再给你机会了。唐玄宗终于没有守住潼关,打算带着人往外跑了。往外跑的过程当中就遇到了一场长恨歌当中提到的马嵬兵变。

安史之乱是必然还是偶然?大唐丧失多少终结这场叛乱机会?(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