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口腔溃疡是缺维生素?你有没有想过是你没有管住压力!

2023-08-24 20:50 作者:bili_28881803177  | 我要投稿

你认识口腔溃疡吗?你身边有经常口腔溃疡的人吗?反正它是我的老熟人了。从小到大,口腔溃疡宛如正弦函数,规律性地拜访我。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常常鼓起肿痛的嘴,撅着“烈焰红唇”,生怕牙齿碰到溃疡面,疼得全身抽痛。我尝试了许多抗争手段:食用大量蔬菜、服用维生素B、使用各种口腔喷雾……不一而足,却收效甚微,该溃疡还是会溃疡,甚至小时候溃疡一处,上中学了一口气溃疡三四处,与我同在,陪我成长,到最后,我差不多做好了与它和解的准备。

去国外做交换生那一年,让我察觉出了一丝“异样”。那个北方国度常见土豆一类的块茎类蔬菜,绿叶菜很少,喜欢吃各种青菜的我不得不作出让步;我时不时还会跟同学涮个火锅,也没有规律服用维生素片,虽然种种可能刺激口腔溃疡的因素交织纠缠,一年下来,老熟人却几乎没有登门拜访。
怎么回事?后来,我发现,我的口腔溃疡爆发期与压力高峰重合度极高。领导一口气交给我几个大活,或是某个项目难以推进,不出两天,溃疡就蠢蠢欲动。上网一查,口腔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研究甚多。原来,心理压力上升,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响应,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身体释放皮质醇一类的应激激素,对感染和炎症的应对能力下降,口腔黏膜更容易受到损伤。
原来如此!留学期间,学术生涯发展超乎想象地顺利,我也很快顺应了在异国他乡的生活,还结识了一批交心的朋友,压力水平降到了有限的十几年人生里的下阈,即使饮食规律被打破,仍然没有给溃疡可乘之机。在我身上,高压的生理警报突出地表现为口腔溃疡,也许在你的身上,是脱发、失眠、挥之不去的倦怠感……



你的神经太紧绷了


写一篇截稿日期紧迫的文章,准备一场千人观看的演讲,这一类容易察觉的外部刺激性事件,都可能成为压力和疲劳感的来源。但是,你的神经如果一直处于警觉(vigilance)状态,即使没有那么多来自外界的任务,你也可能会有“灯枯油尽”之感。哪些因素会让你持续警觉?这个问题或许很难量化描述。我们不妨“回到”石器时代:暮色四合,你隐隐觉得,黑暗掩映着伺机而动的豺狼虎豹,你还能踏实睡去吗?你很可能因为惊惧而无法陷入深度睡眠,睡睡醒醒;或者干脆睁眼到天明。可以说,警觉通常源于这种引发不安全感的因素比如:不舒适的环境——所谓中年男女下班在车里静坐一会,不直接回家,可能就是神经系统隐隐约约感到了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不和谐的关系——如果一想到要见某个人就头疼,尤其这个人还是你在上班时朝夕相处的同事、上司,你很难不抗拒。怎么避免不必要的警觉?简单来说,就是移除威胁感的来源,改变环境,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如果你察觉到面对某个人时自己总是觉得压力重重,也许跟对方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是个好主意——审视、直面自己的压力,是走出它的第一步



压力也不完全是洪水猛兽


试想,你接到一件关键任务,做出成绩,就能获得上司青睐,甚至平步青云。你充满雄心壮志,渴望在短时间内取得卓越的成就,心弦越拉越紧,仿佛弓上的箭,随时准备释放。你很在乎,但你又担心自己太紧张了,你可能会搞砸。但是紧张有没有用呢?心理学家Robert M. Yerkes和John Dillingham Dodson于1908年发现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正如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所揭示的,压力对于性能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线性的。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出最佳的表现,在内在的动力的驱动下,良好的压力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要精准地掌握这种平衡并不容易。就像在一场双人舞中,需要二人对动作的力度和节奏都有准确的掌握,才能跳得精彩。与压力共舞,亦是如此。


管理你的压力


压力越大,越想放纵?晚睡、玩手机、暴饮暴食、拖延……结果状态更糟糕了,到头来自怨自艾,自我贬损。放纵往往是一种逃避,是对于现实问题的一种回避方式,它只是将压力这座冰山暂时压下水面,而并未真正解决根本问题。也许以下建议可以帮你更好管控压力。

  

睡眠!睡眠!睡眠!


在管控压力的手段中,睡觉堪称最有用的一种。有时候,一个“睡到自然醒、浑身骨如酥”的好觉,能让你产生“生活里没有什么难关过不了”的慨叹。理想状况是每天按时就寝,睡前关灯,不看手机,这往往就能解决大部分人的问题。但是对于许多面临紧急任务、不得不加班的人来说,每天按时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是做不到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证睡眠模式的稳定和时长,即固定自己的入睡时间,保证起码5小时的睡眠。午睡也是个补充手段。需要指出的是,有睡眠障碍的人,则可能需要到医院寻求治疗方案。部分医院已经开设睡眠实验室,能监测睡眠模式和大脑活动,就睡眠问题可以提供更详细也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前阵子,韩国人健身房半夜人满为患的消息充斥社交媒体,看似自律,却是冒着自耗的风险。睡眠和健身之中,应当优先保证睡眠。

  

动起来,可能更轻松


当我们面对压力和疲劳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消磨时间或逃避现实。然而,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并不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相反,走出去,与朋友一同参与锻炼活动,可能是更轻松的解药。
适度的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情绪和精神状态。运动如同一场魔法,它能够唤起体内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内啡肽,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愉悦和放松。跑步、爬山、游泳、骑车、瑜伽、冥想等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心肺功能,还能促进大脑释放出让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这些活动相对较少涉及脑力需求,能够为大脑提供休息的机会,使你在运动后感受到轻松和愉悦。另一方面,参与社交锻炼活动也能在缓解压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与朋友一起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团队合作和社会联系,还能够提供情感的宣泄出口。与他人一同参与活动,分享欢笑和努力的过程,有助于减轻疲劳和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规律生活


一系列研究发现,遵循规律的作息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稳定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按时起床、规律饮食,生物钟稳定,能够减少焦虑和疲劳,从而让我们更有信心地面对挑战。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增强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当我们能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培养积极的行为模式,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自信心不仅在应对压力时起到积极的作用,还能够影响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使我们更有信心地面对未知的挑战。神经科学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规律的生活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促进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增强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

  

清楚自己的极限


关于应对压力的研究指出,了解自己的极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并避免因为超负荷而导致身心健康问题。通过认识自己的能力和限制,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规划任务和目标,从而减轻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自我认知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合理地分配精力,还可以防止因过度努力而损害健康。


END



口腔溃疡是缺维生素?你有没有想过是你没有管住压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