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田丸》第四十四集——筑城

2018-06-01 21:09 作者:历史独角兽  | 我要投稿

作者:戯鬼君

历时十个月,真田丸终于筑成。许多观众所期待的真田赤备也正式亮相!大坂冬之阵也将正式开始。真田信繁(幸村)即将迈入他人生的辉煌时刻!所用绘图均转自推上丸绘,文中如有写错的地方,还望小伙伴们批评指正!

侃剧:

第44回“筑城”所引发的日推话题量达到了《真田丸》播出以来的峰值,在放送之后,日推观众又发出“神回”之类的评价。尽管可能是由于自己是一个戏剧爱好者,鬼君还是更喜欢上一回“军议”,但是不得不说OP变ED确实也算是神来之笔。这也预示着《真田丸》全剧高潮的正式到来!除此之外,这一回中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写也融合得甚是巧妙,比如村松殿再扮舞女入阵等等。

内忧

开场OP不翼而飞,单刀直入地进入剧情。知晓采取笼城策略的浪人众对此颇为不满。经由上一回“军议”的铺垫,这一回丰臣高层与浪人众之间的矛盾正式显露了出来,成为了重点刻画的冲突点。在此之后,家康得到了丰臣方的情报。这也抛出了一个“谁是内奸”的扣子。估计之后几回的剧情中,“大坂城的内奸是谁?”也将是今后推动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变化的点。

在幸村思考新的策略时,堀田作兵卫与佐助终于进入大坂,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与坏消息。作兵卫完成了幸村对他的嘱托,阿菊不仅成为信浓的女儿,也成为了信浓人的妻子。另一边,幸村得悉真田信吉和真田信政追随德川的消息。从幸村不知道信吉和信政之名的细节可以感受到一种关系的隔差,也为之后信政的激烈反应做好铺垫。另外,幸村对宿命的觉悟也与上上回“味方”中信之的台词两相呼应。

在第一回“船出”中,幸村注意到南边德川的动向,这一句的描写在当时看来算是反应出昌幸、幸村父子二人的相似之处。在这一回“筑城”中,幸村再一次注意到南边的动向。从台词设计上,幸村的口吻与当年的昌幸谋划各种“大新闻”极其相似,如第19回“恋路”中昌幸计划攻取骏府城的情节。而这两次幸村都注意到南边,也是宿命的再一次体现。

对比《真田太平记》小说以及电视剧版中后藤又兵卫让出大坂南边的情节塑造,《真田丸》在这一块则是又进一步增强了“让出”合理性。小说中,后藤又兵卫的行为算是意气之争,幸村则一直保持着一种很冷静的态度。描述完冲突之后,小说以一句“后藤又兵卫最终让出了工地”而结束。电视剧中,则是以后藤又兵卫豪爽的性格而结束了这场纷争。之前两种塑造,着眼点都聚焦在后藤又兵卫,幸村的冷静态度似乎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这一回除了突出后藤又兵卫豪爽性格之外,幸村的策略成为了后藤又兵卫决定让出的关键因素。我们先来看一下二人的聊天场所,安排在了大坂城中的“餐厅”。这样也就带出了大角与左卫门。从他与幸村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算是老资历的人,并且与幸村相识。大家可能对他并不熟悉,在大坂夏之阵时大角与左卫门是大坂城中纵火者。因此,大家可以留心一下这个人物之后的言行。

在后藤与幸村的对话中,对于幸村诚恳的态度,后藤并不为所动。之后,幸村开始跟后藤讲述自己的策略。从剧作的角度上来说,两者之间的一问一答也十分清楚地向观众讲解了“真田丸”的策略。

整体而言,“真田丸”的策略与第一次上田合战中昌幸的作战方案异曲同工。“真田丸”设计了诱敌的小道。乱杭和逆茂木的威力已经在第十三回“决战”中展现了出来,并在此的基础上增加了沟壑。最后的虎口出兵,歼灭残兵的策略跟第一次上田合战中真田信之从户石城赶来围歼德川军的方法基本一致。这里分享几张剧中实景“真田丸”的竣工图与概念图。

之后,尽管秀赖赞赏幸村谋划的布阵图,然而却被大藏卿局和织田有乐斋所否定。在《真田太平记》中,大坂之阵的部分所刻画的矛盾是幸村个人与丰臣高层之间的,而《真田丸》中将矛盾主要放在了浪人众与丰臣高层之间,幸村一方面在剧本中是体现这一矛盾的载体,另一方面也作为协调两方关系的中间人。前后两张布阵图的差别再一次激怒了浪人众的情绪,而为了浪人众,幸村决定去找茶茶商谈。

在整部剧中,浪人众与丰臣高层之间的矛盾其实也是丰臣家悲剧宿命的具体表现。这点鬼君稍后再来分析,先来说一下大藏卿局。之前第33回“动乱”的剧评中,鬼君提到过大藏卿局的表现可能会为之后的情节做铺垫。现在看来,这也确实如此。那么,鬼君再来梳理一下大藏卿局在剧中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大藏卿局在剧中的变化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第14回“大坂”至第29回“异变”。在这一阶段中,剧本主要突出的是大藏卿局对茶茶的忠诚、理解与关爱。对于茶茶内心的想法,大藏卿局比任何人都更为清楚,比如,大藏卿局了解茶茶已经不会悲伤(第16回“表里”),大藏卿局向信繁解释茶茶只在乎秀赖的感受(第29回“异变”)等等。另外,在这一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身为茶茶乳母的大藏卿局督导茶茶的行为(第14回“大坂”、第17回“再会”)。

第二个阶段是从第30回“黄昏”至第38回“昌幸”。在这一阶段中,大藏卿局则逐渐在丰臣内部掌握话语权,但影响力相对有限。在第30回“黄昏”中,秀吉从树上摔落,而稳住当时场面的人不是宁宁、不是茶茶、也不是三成,而是大藏卿局。在第34回“举兵”中,大藏卿局先后两次打断了三成或家康与茶茶之间的讨论。

另外,第33回“动乱”中的描写是最具有象征性的。三成前往大坂,希望秀赖出阵并得到太阁马印,然而,利家、片桐、大藏卿局并不同意。在整个讨论的场景中,三个人与三成的讨论方式和态度设计得都不一样。作为长辈的利家缓缓地劝导,片桐则是以旁听为主,而大藏卿局是三个人当中态度最为激烈的,并且在茶茶询问时,大藏卿局隐瞒了这件事。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其作为茶茶代言人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在逐渐掌握话语权之后大藏卿局的可怖。

第三个阶段是从第40回“幸村”开始。清正已死,片桐被逐。丰臣家人才凋零的现状使得大藏卿局成为了丰臣高层的决策者之一。尽管大藏卿局的行为让许多观众十分愤懑,但是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秀赖顶撞茶茶之后,大藏卿局眼神中所透露出对茶茶的关切以及大野治长承担责任之后,身为母亲的大藏卿局的复杂情绪。

幸村与茶茶的交涉安排在了一个玩花牌的情境之中。二人也分别代表着各自的集团。幸村建议必须相信全部浪人,然而茶茶并不认同。这里有一段茶茶说明自己想法的台词。这段台词一方面为之后秀赖顶撞茶茶的情节做铺垫,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茶茶对于浪人众的不信任。最后,幸村与茶茶的交涉以失败而告终。面对失意的幸村,大野治长决定隐瞒状况,让浪人众自主备战,而内忧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筑城

在剧中,按高梨内记和幸村的说法是“真田丸”在此时才开始正式建造,并且工期十分紧张。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是“真田丸”的建造在信繁入城之前便开始了,最后是由信繁担任了守备的工作。另外,根据黑田基树先生与丸岛和洋先生二人的说法,在文禄之役时,真田军的军装就已经是赤备了。因此,剧组也反复讨论过赤备的登场时间,最终确立在“真田丸”建成时登场。

之后长达八分多钟的时间里,剧情再一次展现了各方动向。近几回中,非丰臣方之间的剧情虽然很短,但是集中且流畅,几乎都是一环扣一环地推进。秀忠火急火燎地从江户奔赴京都。在上一回中,真田信吉的台词便有抱怨过行军过快的意思。在这回,一直努力洗刷关原迟到耻辱的秀忠却又被家康一阵训斥!

另一边,村松殿也即将赶上信吉与信政的军队。然而,村松殿要想进入军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战争的环境,人们的通行会被阻隔,而能够通过军阵的人基本都是商人或者是文艺工作者。剧中所想体现的也就是当时这个状况。丹田梗再次出场,出云阿国也再次出场,却已经是下一代。但是,凭借着当时的这份因缘,村松殿也得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军阵之中。这也不禁回想起剧中小田原征伐时秀吉与众人欣赏出云阿国表演的场景。

村松殿将信之所交代的事宜告知给信吉、信政。但是,流淌着武人之血的信政拒绝如此行事,一方面基于其本身好武的个性,另一方面也有着他对幸村这位叔叔并没有多少认同感。在激烈讨论的时候,小山田茂诚再一次鼓动信吉发声。而这一次,信吉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信政愤懑而去。

顺着真田军的情节,场景又来到了江户。在一个近景镜头中,信之讲述着自己的心事。下一个镜头则显示场景中有另一个人在场。 之后,一个全景镜头让观众知道另一个人是小野阿通。小野用熏香治疗着信之。从二者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小野之所以来到江户是由于信之挂念他的安危。

剧中,继承了昌幸之幸的信繁也跟昌幸愈发相像,有着与昌幸相仿的优点与缺陷。尽管信之舍弃了昌幸的幸字,但是信之也有着与昌幸相仿之处——对京都女子的喜爱。昌幸与薰夫人之间自不必说,另外,伏见普请期间,昌幸疏于工事,终日与吉野太夫游玩一处。这种对京都女子的喜爱也遗传到了信之身上。但是,已然发现事态的稻姬将会怎样行动?这也算之后剧情中值得期待的点了。

剧情行云流水地展示了各方动态之后,再一次回到了大坂城中。“真田丸”的建造工事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堀田作兵卫则带来了赤备的“一号试验品”。作兵卫的台词也透露出由于时间紧迫,赤备的制造只能以涂色的方式来完成。官方吐槽也再一次出现“像溪蟹......”

然而,不仅“真田丸”的工事被丰臣高层所发现,其余浪人各自准备的阵地也都被丰臣高层所发现。大野治长愿意承担责任,秀赖面有难色,却希望信任幸村等人。然而,有乐斋对昌幸的判语又让秀赖选择了停止工事。丰臣家悲剧的宿命也再一次出现。用剧中某一回的标题来概括其对于丰臣家悲剧宿命的刻画,那便是不信。这种不信的宿命也将伴随着丰臣家走向灭亡。

剧中,对于不信的体现从第15回“秀吉”中便已发生!初入大坂的幸村看见了秀吉怒视权三的场面。尽管这种因素是由于感情问题,但是归根到底,其实也是一种不信。在下一回“表里”中,权三就被加藤清正投井而死。知晓内情的幸村也遭遇了进入大坂的第一次危机。第17回“再会”中,幸村则见证了加藤、福岛二人与三成之间的不信。

从人物成长阶段来看,第19回“恋路”是幸村正式融入到丰臣家内部的开始。同时,在这一回中,幸村也成为了一起不信事件的主角。各种流言蜚语在大坂城中不断传播。片桐不信任他并且不给幸村解释的机会。加藤也对他虎视眈眈。为此而感到不安的幸村还曾去请求秀次的帮助。

而到第19回“恋路”为止,丰臣家内部所出现的不信都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不信的危害也仅在乎于个人之间。在第20回“前兆”中,丰臣家的不信宿命则开始了扩散。不信的宿命不仅仅开始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开始动摇着整个丰臣政权。这一回所呈现出来的不信也是多角度的,有着秀吉对自己的不信,有着百姓对关白秀吉的不信,亦有着幸村对三成的不信等等。

之后,在剧中所刻画的关白秀次事件中,秀次对于秀吉的恐惧也是一种不信。这种不信也扭曲着秀次的心理。尽管秀次有过振作,但是最终仍以悲剧收尾,当然刻画的问题,就另当别论了。而秀吉对于亲族的不信,也让秀秋产生了阴影,乃至于之后关原之役的倒戈。

尽管之后秀吉逝去,但是不信的宿命依旧围绕着丰臣家。作为丰臣重臣的三成与加藤之间依旧充满着不信任,始终存在着一个对立或是合作的困惑。在人才逐渐凋零之后的丰臣家中,身为老臣的片桐且元却也无法获得信任,最终只得离开大坂。而现在这种不信的宿命又围绕在丰臣高层与浪人众之间。

对于不信宿命的对抗,也将是剧中塑造丰臣高层人物的重要着眼点。对于丰臣家的忠心,大野治长与木村重成克服了这一宿命,并与浪人众逐渐意气相投。上回提过茶茶与秀赖之间的关系结构与北条父子颇为相似,也正如北条氏直为了北条家的命运而与氏政展开激烈讨论一样,秀赖也在这一回向茶茶表达了自己的觉悟。从观众心理上来看,如果让秀赖一直保持着一种决策无能的形象,那么,最后秀赖的死亡也无法激起观众们的情绪。

在秀赖走后,茶茶脸上所浮现的表情,也不禁让人想起剧中“犬伏之别”昌幸独饮时的一笑。尽管不认同秀赖的看法,但是茶茶也为秀赖的成长而感到一种喜悦。这一笔也再一次扣住了“父与子”的主题。

战前

之后,佐助带来了敌方的布阵图。顺着情节的发展,场景又转至家康之阵。诸多熟悉的面孔再一次,比如上杉景胜、伊达政宗、直江兼续等等。伊达与上杉的闲聊之语也呼应了第24回“灭亡”时昌幸计划进攻大坂的构想,但是,幸村却成了守城的一方。家康缓缓而至,并发表战前讲话。从整段台词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康对此仗必胜的乐观心态。

在伊达向德川表露忠心的时候,剧中给了片仓景纲一个镜头。实际上,此时片仓景纲抱病在身,并未参加大坂之役。参加大坂之役的是其子片仓重长。从这点处理上来看,鬼君个人觉得片仓重长可能不会登场了。其实,同样的处理方式还有小山田茂诚。跟随真田军参加大坂之役并非是小山田茂诚,而是其子小山田之知。

在上一回“军议”中,通过情节的发展,剧情向我们说明了五人众参加大坂之役的目的与想法。而在这里,短短不到一分钟的对话便将木村重成与塙团右卫门的参战想法表达了出来。木村重成希望可以跟随大家,多多学习。塙团右卫门则收希望通过这场战争成为大名。当后藤问道这能战胜之时,幸村再一次乐观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之后,家康战壕教学课堂的故事出自于《翁物语》。这也呼应着之前幸村所说的德川军的士兵经验不足。作为经历过战国时代的长者,德川家康与本多正信仿佛年轻了数十岁一般教授着大家挖战壕的技巧。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个情节也很能反应出德川高层与丰臣高层之间的差距。

尽管教学时精气神十足,但是家康总归上了岁数,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此时,大坂城内再次送来丰臣方的布阵图。剧中的家康对于真田之名有所忌惮,但是内野家康的眼神变得十分犀利,遥望着大坂城。这种充满斗志的表现很能体现家康天下人的气量,同时也预示着宿命对决的再一次上演。


最后,真田赤备与真田丸正式登场。虽然这一次剧组花费了一个月的工期来搭建实景“真田丸”,但其实完成的只有实际真田丸的四分之一。全景“真田丸”则是以实景与特效结合的方式出现。另外,在大坂之役时,为了避免两方的真田军队混淆,幸村处并未使用六文钱马印,而是使用了黑四方旗马印(如下图)。但是,从剧情效果和民间影响上来看,六文钱马印更能激起观众的反应。


《真田丸》第四十四集——筑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