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讲透《金瓶梅》笔记

2023-07-27 15:17 作者:偶尔也读书  | 我要投稿

00 发刊词 来,给欲望做个思想实验

1.《金瓶梅》写的是欲望动物,也是城市动物。

2.《金瓶梅》丰富而驳杂,阅读它充满挑战。

3.人在任何年龄都能走进《红楼梦》,但读《金瓶梅》有门槛,需要耐心、阅历、慈悲心和一个好向导

01 线索 《金瓶梅》讲了个什么故事

作者以西门庆为核心,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蜘蛛网,串联起商业、财富、权力和欲望。一只手写西门庆如何积累财富与权力,另一只手写繁琐的家庭生活,饮食男女,还勾连起复杂的社会阶层。众声喧哗,欲望沸腾。作者写透了人心和欲望也写透了各色人物一路被欲望裹挟,最后沉入深渊的故事

跟你熟悉的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不同《金瓶梅》是一部真正的市井小说一一有世相,有众生相,有万物生长。

1《金瓶梅》第30回和第79回是两个关键转折点,第30回是西门庆世俗成功的顶点。第79回是西门庆欲望的顶点。

2.按照西门庆的命运起伏,小说可以分为快速爬坡、高台波动、断崖崩溃三个阶段。

3.快速掌握《金瓶梅》的人物关系西门庆是核心节点。《金瓶梅》的书名,是潘金莲、李瓶儿和春梅的名字各抽了一个字组合而成,同时又构成了“金瓶插梅花”的意象,非常绮丽繁华

02 版本:我们读哪一本《金瓶梅》

词话本和绣像本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过去传统上理解为父子关系,认为绣像本是一个有极高文学修养的人,在词话本的基础上润色修改的结果。但也有另一派观点认为它们是兄弟关系,是各自对手抄本进行了加工。这个问题其实至今都还没有定论,但通过我前边在回目、风格、情节和主旨上的对比,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我说,绣像本才是真正让《金瓶梅》成为不朽文学经典的版本。

1.《金瓶梅》分两大版本系统,一个是词话本,一个是绣像本。

2.相比词话本,绣像本更简洁紧凑更有文学的自觉性,对生命意义和本质的追问,也更决绝,更有超越性

3.绣像本才是真正让《金瓶梅》成为不朽文学经典的版本

03 传播:为什么《金瓶梅》成了第一禁书

《金瓶梅》自从诞生起,就是一部毁誉参半的小说。它洞悉了人生的虚无,对成人世界毫无遮掩地暴露,未必是所有年龄段的读者都能承受的。在这个意义上,读《金瓶梅》,的确需要一定的心智、阅历和耐心。在相对成熟的年龄,翻开《金瓶梅》,才不会被书中千疮百孔的人吓倒然后会生发对人性的理解和包容,体会到作者冷酷无情背后的大慈悲。

1.《金瓶梅》成为禁书,跟不加节制的性描写有关。

2. 抛开性描写的问题,《金瓶梅》的主题仍然是限制级的,它过于暴露现实的黑暗和虚无。

04 潘金莲:为什么说她是情欲的化身?

潘金莲是《金瓶梅》里写的最好的人物形象。作者把她当作了情欲的化身。她渴望对等、甚至独占的爱情,情欲受阻,她会烦恼会痛苦。她在嫉妒中煎熬,因嫉妒而沉沦。毒杀武大吓死官哥儿,折磨李瓶儿,害死西门庆,情欲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寸草不生。

她既充满诱惑,又让人害怕;她的情欲有合理之处,却又危险而复杂。

这样的女性形象,在传统中国文学中非常另类。

1.潘金莲是《金瓶梅》里写的最好的人物形象。她被当作的情欲的化身,是中国文学史不同以往的新角色。

2.《金瓶梅》写出了情欲的合理性,也写出了危险性和复杂性。

3.伟大的小说,往往是人性的试炼场而不是道德的审判台。

05 西门庆:欲望张扬到极致会怎样?

在《金瓶梅》里,西门庆是欲望的化身,作者没有停留在道德说教、因果报应的层面上,而是以佛学的慈悲心,既写下欲望的生机和活力,也写下不能节制的欲望导致的毁灭和虚无。

1.西门庆是更大维度上欲望的代表,他在金钱、性和权力方面,毫无节制。

2.《金瓶梅》既写了西门庆的放纵直接、不知魇足,也写透了他的不知敬畏、不计后果。

3.在《金瓶梅》之前的中国文学里,从来没有西门庆这样热气腾腾、欲望责张的商人形象。

06 李瓶儿:情到深处为什么会走向死?

李瓶儿是西门庆用情最深的女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美丽、温柔、痴情,也看到了软弱和自私,既看到她有美好的一面,也看到她黑暗的一面,还看到她遭受的巨大苦楚。这种人性的深层真实和复杂,需要写作者有巨大的勇气,也需要深刻的慈悲。

1.因为对西门庆一片痴情,李瓶儿不贪钱、不嫉妒、不独占。

2.佛学所说的“贪嗔痴”,西门庆占了一个“贪”,他放纵,不知节制;潘金莲是“嗔”,狂怒之火永不停歇;李瓶儿则占了一个“痴”,她的痴情,同样让她走向了毁灭。

07 庞春梅:一个丫鬟为什么能排进书名?

春梅是小说里一个心高气傲的丫,她有罕见的自尊,也因此性情暴躁。西门庆死后,作者给了她守备夫人的尊贵,把她托上高位再重重摔下,最终她像西门庆一样纵欲身亡。这个人物的骄傲,同样是作者烘托“色即是空”主题的一角,因此占到了小说书名的三分之一。这个人物强大的自我和自尊,甚至突破了小说主旨,赢得了很多读者和评论者的激赏。

1.春梅个性刚烈、自视甚高。强烈的自尊带来傲慢,在佛家看这恰恰是罪业所在

2.在骄傲的驱使下,春梅像西门庆一样,欲望升腾、肆无忌惮,最后纵欲身

3.春梅跟潘金莲的女性情义,跟西门庆虚假的兄弟结义构成了鲜明对比。

08 死亡:为什么贯穿始终挥之不去?

《金瓶梅》这部小说强迫我们直面死亡,从大量病例般细致的死亡描写里,让我们看见生命的有限和欲望的毁灭性。这让《金瓶梅》直接抵达了哲学和宗教的高度。在生死问题上《金瓶梅》其实非常严肃,非常深邃。不过,这个主题,恰恰又隐藏在富贵繁华色欲纵横的情节之下,很容易被人忽略。

1.《金瓶梅》的死亡书写,不但与死亡现场直接面对面,而且把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展现给人看。

2.“死亡”才是《金瓶梅》真正的主角,从头到尾贯穿全书。

3.《金瓶梅》的作者他不相信人能顿悟,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虚无。

09 吴月娘:为什么被叫做奸险好人?

被张竹坡评价为“奸险好人”的吴月娘,坚守儒家传统的三从四德,努力扮演着好女人的角色,面对秩序和道德的崩塌,她也做了许多无望的努力,最后依旧人财两空,落寞一生。

小说并没有把吴月娘写成一个脸谱化的正妻这个角色要丰满复杂得多。

1.作为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追求正经贤良,行为举止符合儒家伦理对于正妻的要求。

2.面对丈夫的花心和其它女性的威胁吴月娘果断地采取各种行动,尤其是抓牢财产。

3.即便是“奸险”的吴月娘,小说作者也看得到她的悲哀和苦楚。

10 武松:英雄是怎么被解构的?

武松离开崇尚暴力、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水浒》世界,来到欲望升腾、人间烟火的《金瓶梅》,通过我对英雄出场、雪天调情和虐杀金莲的层层分析,你会发现,传统的英雄换了一个世界,就水土不服地解体了,成了冷血之人。

1.水浒里的英雄武松,在凡人之书《金瓶梅》里,正义感和道德感摇摇欲坠。

2.对潘金莲的残酷虐杀,对侄女的不管不顾,进一步解构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3.在《金瓶梅》里,贪欲走不通,武松的禁欲同样走不通。

11 应伯爵:西门庆为什么离不开帮闲?

应伯爵是个相当生动的文学形象,通过他,作者颠覆了理想的男性情义。同时,应伯爵是西门庆商业王国的重要节点。儒家传统道德眼里的帮闲丑角,放到商业社会里看,却是能量十足的猎头和中介。这个人物风趣活泼,在饭局上制造了很多笑料,却死得悄无声息。

1.应伯爵善于察言观色,他消息灵通,能说会道,是西门庆饭局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2.用儒家传统看应伯爵,他是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但在《金瓶梅》的商业世界里,他是中间商、猎头和经纪人,承担了新的社会分工。

3.《金瓶梅》中的应伯爵,包括西门庆的结义兄弟们,对传统文化中义薄云天的男性友谊,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和颠

12 王六儿:为什么无情的人结局最好?

王六儿是书中一个颠覆传统道德观的人物,她是潘金莲的镜像,却有着跟潘金莲完全不同的命运。她先跟小叔子韩二偷情,后来又勾搭上西门庆,还得到了西门庆的资助,买了房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不但夫妻和睦,作者还让她在乱世里,跟女儿重逢,最终嫁给了小叔,一家人相依为命。

在王六儿这个人物身上,《金瓶梅》的作者看见了生活的真实,而且真正做到了众生平等,他看见无论贵贱不分贫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苟且,也都有自己的不得已。

1.王六儿是一个颠覆传统道德的人物她是有夫之妇,跟小叔通奸,又成了西门庆的情人,在小说里却平安到老。

2.王六儿是潘金莲的镜像,韩家兄弟是武家兄弟的镜像。两对镜像关系,命运迥然不同。

2.王六儿是“无情”之人,她把一切当成交易,也就摆脱了欲望的束缚

13 商业:西门庆是怎么实现人生逆袭的?

《金瓶梅》花大量笔墨,写了西门庆如何从一个不爱读书、又没有背景的药铺老板的儿子,实现了人生逆袭。这其中,有清河县的地利之便,更有他作为商人的各种天赋,当然也少不了官商勾结。我们读这部小说,能读到非常生动具体的历史细节,感知非常真切的时代图j。

《金瓶梅》这本书,真是博大丰盛。既有西门庆这样野心勃勃的商人,又呈现了时代内在的破败。

1.出身小店铺、不爱读书的西门庆,靠着商业实现了人生逆袭,

2.西门庆很有生意头脑,嗅觉灵敏,很会判断商机,有不俗的管理激励手段。

3.西门庆生意做大做强,也离不开与权力的勾兑。

14 民生:市井小民是怎么活下来的?

《金瓶梅》不仅有全景镜头,让我们看见恢弘的时代背景,也有特写镜头,让我们看见清河县里从事各色服务业的市井小民。他们机敏勤快,生生不息,他们是商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分工,也孕育着新人格。

1.《金瓶梅》里活灵活现地写了理发师、货郎、画师、媒婆等各色小人物。

2.在《金瓶梅》的商业世界里,小人物自食其力,支撑起了城市的服务业。

3.《金瓶梅》写活小人物,体现了作者超越传统文人的价值观。

15 器物:富商家是怎么生活的?

《金瓶梅》第一次把日常生活和具体器物,带入虚构的小说世界里,写器物服饰,既细致又真实,写出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写出了物质世界的浮华。在虚实之间,小说的境界为之-变。这种写法,也影响了后来的《红楼梦》。

1.从《金瓶梅》的描写来看,商人西门庆家的消费大胆突破了旧有等级的限制。以高大满为美的趣味,也跟当时的文人审美大相径庭。

2.小说通过写人对器物的占有和争夺写出商业社会复杂的人心和欲望,也通过器物流转,体现人心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3.通过细致地描写器物《金瓶梅》为《红楼梦》奠定了基础

16 饭局:为什么小说里总在吃吃喝喝?

金瓶梅》是我见过的最爱写吃喝的小说,几乎每一回都会写到吃饭喝酒。

小说写到的市井烟火,完全符合《金瓶梅》些造的新兴城市商人角色;小说中西门庆家的丰富食材,映射了当时发达的物流和商贸。饭后是陌生人社会重要的社交方式,西门庆热表于为饭局买单,很大程度上把饭局当作了结交人脉的工具。在这种场合里,跟谁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1.《金瓶梅》里的食物,气质是市井烟火,符合典型人物的生活环境和身份特征。

2.西门庆家的饮食,食材丰富,南北杂糅,反映出了典型的商业社会消费特征。

3.《金瓶梅》里的饭局非常频繁,它呈现的是活跃的城市社交生活。

17 精神:市民社会有什么文化娱乐?

《金瓶梅》十分细致地描摹了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西门庆生活的清河县,娱乐业相当发达,小说里唱曲、行酒令、算命、求神拜佛,有生机勃勃的一面,也有世俗功利的一面。这种精神生活,跟传统儒家士大夫的追求迥然不同。

1.《金瓶梅》小说里的精神生活,比文人士大夫更泼辣直白,也更市井和功利

2.《金瓶梅》里的娱乐业相当发达,占卜算命也很常见,市民阶层普遍参与。

3.《金瓶梅》有意呈现俗文化,俗得热闹,俗得功利,甚至还大胆嘲笑了传统士大夫和雅文化。

18 仪式:小说为什么偏爱元宵节和葬礼?

《金瓶梅》在礼仪活动中取舍非常明显,公众节庆,重点写了城市狂欢气质的元宵节,个人仪式里,西门庆的生日和李瓶儿的葬礼尤其值得细读,小说总是在最繁华的地方透露出悲凉。

1.《金瓶梅》里节庆仪式,花笔墨最多的是元宵,人生仪式,重点写的是生日和葬礼。

2.远离传统宗族,远离乡村,元宵节自然成了《金瓶梅》里最重要的节日。

3.《金瓶梅》重点写了李瓶儿的葬礼在喧闹中送走死亡,生者却来不及对生死凝神思考。

19 假想:《金瓶梅》能入选中学课本吗?

把“李瓶儿之死”单独拿出来,就是一部关于爱与死的短篇小说,这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金瓶梅》的这个篇章,在精湛的写实技巧和深逻的哲学内涵方面,完全可以跟世界文学名篇里同样题材的作品媲美。

1.李瓶儿之死,写出了一个凡人面对死亡的恐惧和孤独。

2.理解《金瓶梅》这部书里人性的复杂和深邃,不不读西门庆和李瓶儿的生离死别。

20 尾声:“第一奇书”到底奇在哪儿?

1.《金瓶梅》是一部逸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奇书。

2.《金瓶梅》的作者是一个官商两路南北通吃、雅俗俱全、雌雄同体的奇人。

3《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纯虚构长篇小说,且结构严密,成熟度之高让人惊叹,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讲透《金瓶梅》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