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与乱搞
昨天晚上给一个学生补习二分,大概有个类似洛谷P1102 A-B数对的题目,阅读题目,对过一遍思路,大概就是枚举题目中的A,二分题目中的B,根据A - B 与 C的大小关系进行调整。然后等啊等啊等.....

学生给我调出来一段代码,我一看,瞬间...懵了。
兴高采烈地给我解释,自己整了个二分套二分,说对了两个点(上面的代码是调好了的,也保留了他原来的代码的风格),说实话,我当时都不太想给他调这个代码。但是架不住他那个兴奋的状态,想了想,也有道理,就是当确定B的值之后,就用二分看一共有多少个B,调通之后,虽然当然多了一个log的复杂度。但是看着他自己完成的兴奋劲,也有一种欣慰。
等待学生自己完成探索问题的意义,构造解决问题的工具,尝试,失败,再尝试,再次失败,不断发起尝试,在这个过程中领悟,或者说这种“乱搞”,或许才是STEM的真意。
当然这个本该自然的过程,对于大多课堂来说是艰难的,要不要完成课堂设计的目标,学生多有先完成后完成怎么处理,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就在门口等着学生拿着一个好的作品,进行介绍...
尽管实践时困难重重,还是期待多做一个等待的老师,多一些乱搞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