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喜爱下雨的小孩,现在在哪里呢?

我可真讨厌下雨。
早早就看到昨天要下一天的雨,不得已定了个6点的表,把自己从床上拔起来。困倦着点开好几个打车软件,却也过了半个小时才打到车子去地铁站,若是步行过去,怕是要三四十分钟不说,还得淋个透心凉。
下了地铁正好赶上一阵瓢泼大雨,平时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七扭八歪地停在一旁无人问津。原本热闹的街头,也没有了那些闲来无事的退休老人,无论是早餐餐车还是早市的叫卖,都在大雨面前望而却步。
道路上满是涌动着的下水道的腐臭气息,我尽量小地呼吸,欺骗自己没有摄入这种危险的“毒气”。路口和小区口也都成了一片水潭,那些穿着普通鞋的上班族仍然在地铁站口望而却步,我脚上踩着拖鞋已经踏入了前进的河流。我不得不感叹我妻子的坚持,让我手里拎着鞋袜,脚踩着拖鞋,挽起裤腿出发。也是,这种天气还感叹什么形象啊!
风雨顺着伞边灌注到我的身上,“溪流”卷着泥沙和枝叶冲我袭来,哪怕在坑坑洼洼的便道上还得四处躲闪着楼顶抛下的处处瀑布。越往前走越是靠近汪洋,小区口的水伴着汽车涌起的浪涛开始攀登我的膝盖,裤腿早已无力躲避四向而来的水滴。我可太讨厌下雨了,走到办公室的楼里,才终得以结束这苦闷的早晨。
想着差不多十天前,才刚经历了这样如出一辙的场景,只是那次还是披着雨衣,穿着鞋袜,于是忍受了一整天的冰冷衣物的侵蚀。那个周末我回到了五百公里外的家乡,那个儿时生长的地方,我才想到,我其实一点都不讨厌下雨。
或者说,我曾经是个喜爱下雨的小孩。
小时候住在镇子旁的工人村里,记忆中那个地方永远是灰蒙蒙的天,以至于并不好分辨老天是不是想要下雨。但是每次下起大雨,小时候的我还是很兴奋。
一下雨,空气中就扬起泥土的气息,这是住在城市里再没有嗅到的味道。街道上的垃圾顺着道路流到远处,留下一个洗刷干净的世界。那时的楼前也是积着深深的水,我却尤其喜爱穿着凉鞋趟在冰凉的水中,跟着路上流淌的“溪流”踩着水奔跑着。
记得我还写过一个日记,标题就是“雨”。我和小伙伴们在盛夏的田野中玩着,天上下起了雨,我们却乐呵呵地奔跑。不知谁说了一声,雨是甜的,一帮人就傻乎乎地仰着头品尝着天降的甘露。我就此留下了雨是甜的的“思想钢印”,而我也写下了,我喜爱下雨。
我无法理解那时的自己,再次品尝雨水,只觉得无味甚至带着点苦涩。似乎街上比那时已经变得更干净了,似乎积水也不是那么地深那么地多,可是那时的兴奋和乐趣却再也没有回到我的身上。那时无论烈阳还是下雨,我都开心地在外面奔跑。而现在,我只想窝到家中,听着外面的蝉鸣或暴雨,我却安全地待在家中,这就已经足够了。
其实想来,人一直都讨厌下雨。
猫猫不喜欢自己的毛发被弄湿,人也不想自己穿着湿乎乎的粘着身体的衣服。
远古的人们不得不奔迫于打猎采集,暴雨只会让猎物变得稀少,火种也可能灭失。人的基因里必然也是不喜雨的,就和现在的我一样。只是后来农业社会的人们,祈求着雨下给那些渴求甘露的庄稼,而对于雨只希望风调雨顺,对雨的感情熔铸着丰收的希望。
而现在,雨只是生产和消费的来源,想要的只是有安全的水使用,对于雨,只求不要下到自己的头上,我们也再也没有闲情雅致去观赏雨究竟如何。儿时的我们从来没有背负着什么重担,自然一切都是轻松的,有时疯狂的雨水也是一个有趣的玩伴。
但是只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吗?
大概不是的,总有人仍然享受着雨的愉悦。试想撑着伞漫步在公园的小道上,淅淅沥沥的雨水滴入水潭,哗啦啦的声音隔绝了城市的喧嚣,留下的是独属于自己的美景。又或是坐在大玻璃窗的飘窗上,看着外面雨水滴落在树梢上,远处的街道只余下几朵雨伞在慢慢移动,远处的天边在乌云的尽头,有一丝丝阳光射入这个世界。雨会让这一切都变得美好,总有人喜爱这雨。只是我在上班的路上,我也许看到了一样的景色,但是我讨厌下雨。
有人能够享受观雨如景的心境,却有人却急切于骑在电瓶车上送着即将到时的外卖;有人忙乱中脚踩着积水上班,有人却孤寂于流浪者的角落无人问津。这社会就是如此,雨公平地下在这个世界,却给人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能够抒发出这些情感,也是因为我得益于满足温饱的童年生活,有略有学识的工人父母,得以获得足够的教育,能够上到一个还能摸点鱼的班。剩下是我后来的努力,不断思考和学习,以建立世界观和写作的思路。这其实都是何等的不公。有人可以凭借他们的优势,让雨变成美景,我可以让雨变成我的感叹或是谈资,而更多的人却从来没有这种条件,甚至没有能力去想雨究竟如何。
我们没有选择。
没办法选择接受的教育和童年,在童年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其他技术、爱好的能力,也许在之后许多年都难以建立起。虽然学习某个东西最好的时间是现在,但是又怎么不会自卑于在儿时没有眼界去接触这些呢。就连学习习惯,这都是一种奢侈,在经历了多年的教育和考试后,我都再也不想接触任何考试,也没有耐心去长时间学习某种技术或者知识。
当我在想那么多人为什么沉浸于短暂的快感,不断地观看着反智的小视频和文章,不去思考和获取知识的时候,这何尝不是如同那些砖家们说为什么不把房子租出去拿私家车跑滴滴呢?何尝不是高干富商子弟们的何不食肉糜呢?我们厌恶周公子和北极鲶鱼,也许也有人痛恨这样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我。指责别人和催促别人思考和学习,是否也是那样值得厌恶?我想起罗翔的那个视频《对上海名媛指责过后,我发现错误在我》,我们都在缺乏反思和同理心的社会中活着。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喜欢社会化抚养的设想。每个人享受基础的生活生长环境,获得更加公平的机会,能够给社会以希望和活力,实在是会令人兴奋。只希望有一天,那些人们都能有机会去观看雨的美丽,可以思考雨的公平或不公。雨水带来了潮水,仍不知它向何处涌动,只希望这潮水能让那些普通人也拥有曾经梦寐以求的机会吧。
曾经喜爱下雨的小孩,现在在哪里呢?也许就在奔波于生活,在思考着未来。顾不上喜爱雨,甚至顾不上去讨厌了。也许哪天会应潮而起,如果潮水迟迟未来,也总有人会逆潮而泳。

雨,下给穷人,也下给富人,下给义的人,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雨并不公平,因为它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