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学习爵士乐?JZSchool 黄健怡校长直播答疑详细解读!
作为国内第一批玩爵士乐的人,黄校长在爵士这一小众行业里从事已有 20 年,他见证也参与了爵士乐在中国的兴起和传播。
而作为 JZ School 的校长,他跟其他爵士乐教育者一起,传播者爵士乐和现代音乐理念及文化,目睹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爵士新力量的成长。
黄校长的形象一贯高冷略严肃,但在不久前的全日制直播答疑课上,他不仅解答了同学们的疑 问,分享了爵士乐学习和创作的心得,还聊了许多往日趣事与生活片段。先来提前看看他都跟 同学们聊了些什么吧!
如何平衡听和练?
创作遇到瓶颈怎么办?
接下来会有 J3 的演出安排吗?
如何在老生常谈和曲高和寡之间取舍?
在 JZ 上完三学期想出国的话
应该读研究生还是本科?
......
专业学习
一定要大量地听
01 如何平衡听和练?
你可以听着练。虽然不知道他弹的是什么,但是你尽量模仿他的语气,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说得具体一点,“听”其实是要你听细节。你可以从不同维度去听,听他的演奏方式,或者自己目前在攻克的一个东西,比如说处理旋律的方式,你也可以专门去听一下鼓和贝斯在干什 么,或者专门听 Comping 在干什么,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的,有没有你比较喜欢的办法,综合 出一个自己的东西。
还有我们最常做的一件事情——扒 Solo。其实扒 Solo 就是听嘛。
练其实也是一样,练的时候一定要听。很多人练的时候是不听的,这个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弹完以后,我问你刚才为什么这么弹,他说我不知道。
我经常会问题,你告诉我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断? 我经常说,你愿意断、愿意连,其实都 OK, 问题是,这个断和连要是你自己有意识做的。就是说,你要能做到手听脑子的话。
这也是我一直跟同学们说的,你的手要听脑子的话,你脑子要想,想要演出什么东西、演出什 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动作。等弹出来的时候,你的耳朵要去听,听自己弹的东西和脑子里面预设能不能相互印证,弹的是不是我所想要的。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老师。我们平时练琴要很仔细地听,你要分辨自己弹的东西,不然,一辈子都要靠别人来指正。这样效率很低,有业务问题自己可以发现,然后想办法解决,这样进步才会快,才能少走弯路。
02 对于来学一年爵士的学生来说标准曲的曲库大概在多少比较合理呢?
尽可能多的去接触。至于你问多少,我觉得就看你自己了。每个礼拜熟悉两三首我觉得不过分,经过几个月积累,你就有很多曲子。
然后你不停地去 Jam,不停地在家里练,在一个相对没有压力环境下,看自己能不能把它弹下 来。如果能弹下来,你才有可能在外面也能弹好。
因为你面对的乐手不一样、乐手水平也不一样,还有观众、还会紧张什么的,会打折扣。
03 自己一个人怎么练曲子?
首先对曲子来说有两件事情,一是怎么弹好旋律,二是大量阅读这些曲子。
那么,弹好旋律就意味着你的两个手要配合,掌握了一定的机械能力之后,要大量阅读、倾听 每首要学的曲子。
其实很多事情自己就可以完成,你在家里面给自己一个场景,我今天练什么?我可以练从来没 听过、也没看过的谱子,或者我可以练听别人弹过但是自己从来没试过的曲子。
你把谱子拿出来,看一遍能不能弹出来,可以给自己做实验,以一个职业乐手的标准,看弹一遍能不能弹起来。
如果不行怎么办?一开始你可以选简单一点的。所谓简单一点就是说,不要选太 B-bop 的、 八分音符很多的、速度很快的。你可以选一些四分音符比较多的 Swing 的曲子,看自己能不能处理下来。
当然你也可以反过头来。先给自己一个差不多的速度,看能不能弹下来,再回过头来对着看旋律该怎么处理、左手是不是有些来不及想反应不过来的,把问题处理好了再继续弹,一点点嗑,这个事就成了。
音乐创作
听从内心的声音
04 一方面我希望自己的歌特立独行 一方面又发现好听的旋律大都相似如何平衡?
这个平衡问题其实没办法太量化,我觉得最好的应该是你最真实的想法、你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状态。
这个是很重要的,你不能为了怪而怪。你自己有一个审美,你写的歌最好还是遵从内心最深处 的想法,按自己舒服的样子来,因为这就是你。
我觉得音乐不一定要复杂,不一定要转那么多调,你可以做得很简单,但是很有质感。简单的东西有适合的演奏方式或者很好的乐器的声音,他也成立。
每首曲子成立的点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可以玩得很巧妙。虽然你的曲子一直很简单,但是他 中间会有个什么东西是出乎意料的,或者是他的配器、他的音色等等。
所以你自己会有一个点,你想给别人听什么?可能是一个特别酷的 Bassline,或者让别人琢磨不定的东西,我觉得有这些就够了。
05 黄老师在创作中有瓶颈期吗?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一般怎么解决呢?
问得非常好!首先回答你,有!
怎么解决呢?先“放弃”。
比如说我要开始做一张专辑,但曲目远远不够。有时候一下子有一个 idea, 每首曲子我都会有一个 idea,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基本上是和声的概念、律动的概念、段落的概念,有了概念以后, 我就去实施。
有时候做着做着,实在想不到什么好主意了,其实“放弃”是很容易的,你不去想它就行。
但你不是真正的放弃。你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可以去听一听别人的曲子。
不过,每个曲子创作的过程不一样。比如有些曲子已经有前八小节,我一直不太找得到往下发展的路,但我知道它肯定在那,所以我每天都弹,每天弹好多遍,弹完这个东西我就想,这个曲子可以往哪个方向去,我会尝试把它记下来,然后弹下来,看顺不顺。如果不是心中想象的 、色彩和状态,就把它“枪毙”再重写,会写很多版。
在这件事情上,用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你们来说,包括对我来说,作为一个从事音乐 的人来说,可能很容易演出、干活、教学生,这就过去了。但是这样下去我觉得我的人生没有意义了,还是要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情。
我认为我自己是这样的,不太有人做的事情我就爱做。但如果想做不一样的,肯定会比较难 嘛。如果做一个比较常规的,很容易过得去,等有了经验和能力之后,想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就没那么容易。
你们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对自己有压力、有要求,要上进。来上这个学完全是为了你们自己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为了应付我们,应付回课。
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你就一定要有主动性,要有主观能动性。我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试过每天去扒别人的 Solo ,我之前就做过。
听着好像很恐怖,其实也不难,每天花个几分钟、十分钟,扒四小节、八小节就 OK 了。这就回到了前面的问题,还是要大量地听。
或者,对你来说方便一点,你可以全听 S'tandard 的,因为 Standard 都有谱子嘛。听到一句 特别好听的,或者是一段 Solo,你扒下来就知道是什么和声,对大家来说省事很多。
扒下来之后,你要去消化它,练熟它,把它慢慢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这件事情每天都要做。我 以前有好多本子都是自己扒下来的各种各样的片段。
所以学习现代音乐或者爵士乐,光等着老师来喂是喂不过来的,而且一个老师所知道的东西都 是有限的。所以我特别希望你们可以多跟不同老师学,每个老师有自己的一个切入点 虽然这个核心内容都差不多,不同的角度切入点非常有意思。
第二个事情就是,你们自己要主动。现在大家都不够主动,不够“狠”。你想运指如飞、思 如泉涌,就得对自己狠一点,就得练。
从哪开始练?从点滴开始。每天给自己规划时间,比如扒谱,这件事情有可能只花半个小时, 你用前十分钟扒个四小节,可能都不用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去分析它。看起来挺简单的但效果 不错,里面用了哪些道理、哪些手段?用笔记积累下来。
06 感觉近几年 J3 的演出比较少了,接下来还会有 J3 的演出安排吗?
这一年没有演出安排,我以后不准备再做 J3 了,基于几个原因,首先是我耳朵听觉已经疲惫了。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没写出更多的东西,演来演去就那么几个曲子,我演得头也大。也不是不能再写新的,但我总觉得好像写不出什么让我觉得有特点的东西。可能是自我要求吧。
第二点原因呢,因为这个 J3 演出也挺累人的,我每次要背两个琴,重死我了,一把年纪了, 不高兴再背这个琴。
所以我前面跟大家说,我很想、很喜欢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现在我有个比较电子的 +++++ 乐 队,这没什么人干过。J3 在一起也有十几年了,是时候换着玩玩了。
往事趣闻
07 黄老师最开始怎么接触到爵士乐的?
小的时候听过,当时放的那些西洋音乐很多就是爵士乐。
但真正知道还是上大学时候。我应该是最早的一批,但不是最早的那一个,那时候已经有人开始玩了,像朱蟒就比我早起码两年。
我会去看他们排练、演出,但是没有去研究过。大学毕业之后实在没事干了,我才开始玩爵士乐,也是差不多那个时候,我认识了老任。
08 听说黄老师和大米是同学,有没有之前一起读书时的趣事可以分享呢?
我研究生两年跟他是同学,第一年的时候我跟他其实没有太多的交集。一年级快结束、二年级的时候他认识了他现在的太太。因为我是学校里面唯一一个中国人,他就跑过来跟我说中国话,跟我说了几句他学的中国话,还告诉我他的名字叫张大米。我问为什么叫张大米,他说因为比较好写哈哈。
后来呢,我发现他人非常好,聊下来也很专业,所以我们就俩经常一块玩。他的毕业音乐会是我给他弹钢琴,他那时候写的曲子巨难无比,我恶狠狠地练了一个月。我的毕业考试的萨克斯手也是他。
至今我还有一个录音,有一首曲子是我们俩的二重奏,现在我觉得还是蛮厉害的,那样的钢琴弹法,现在不练的话我也弹不出来。
当时有一个综合性考试,因为考试不通过拿不到毕业证,而且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没过 的话,这两年就白读了。考试很难,要考整整两天,真的有同学没考过。
后来我知道自己考过了,准备回国,大米同学去读他的大博士去了。我记得他在纽约读博士的 时候,我去加拿大和美国演出,还去找他玩了。那时候我就跟他说,来上海玩吧,后来他毕业之后,来上海度过了整整三个月的夏天。
再后来,因为他太太的关系,他去了成都。我觉得这个事情非常有意思,要不然成都的爵士音乐应该没有现在这么好。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他又来上海了。
继续深造
做好充分准备
09 罗格斯大学的爵士演奏专业硕士是偏重演奏实战还是学术研究?
演奏专业肯定是偏演奏呀!
如果你要学音乐学,进行爵士音乐研究,那肯定是学术。当然演奏 专业也有大课,叫“历史研究”,他教你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思路、概念和方式去研究 历史。
这门课并不是告诉你历史上谁在哪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告诉你,如果想了解某一个时期某个人的事迹,你从哪些渠道能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这样你的研究才不会有偏差。这个对写论文帮助很大。
10
在 JZ 上完三学期以后,如果出国深造的话,您比较推荐读研究生还是本科呀?
看你自己能力吧,我觉得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个学期内容还是很多的,如果你真的想在一年内上完,而且消化得很好的话,还是不太容易的。我觉得本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想读研究生的话,你也可以去试试,因为其实也花不了太多精力。
从学本领的角度出发,多学点东西其实是件好事。因为你的演奏能力不是按照你是本科还研究生来划分的,它就是按照你演奏能力来划分的。这是市场对一个乐手的要求,我不管你是个博士还是个研究生还是个没上过学的,只要你能力强就 OK。
11 本科跟研究生研究大概有什么区别?
研究生的话有可能要求你自主性比较强,他可以给你更大的发展的空间,因为他假设你已经学到了本科该学的所有的技术东西,上来就会让你写大乐队。如果你没有本科的小乐队编配的经验,这个东西你就没法胜任。
研究生可能在演奏上面有更多的发展的空间,要求有对不同东西的探索。其实这东西没有办法 量化得很细,他不像教科书。就像学古典音乐其实没有教材,教材就是曲子,爵士也是一 样。
而且每个学校设置课程也不一样,比如和声课什么的。我记得在罗格斯我就没上过和声课和视唱练耳课,因为他本科已经教过了。我们会上一些编曲的课程,记得我的第一个作业就是写一个五重奏,但如果你前面的基础不是非常扎实和牢靠的话,你就头大了。
这次答疑课
黄校长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什么
还记得吗?
一定要多听!
用心听自己弹的,做自己的老师
用心听别人弹的,做他们的学生
想跟黄老师面对面交流
你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的疑惑?
话不多说
我要去听大师的 Standard 扒 solo 了
到时候来 JZ School 一起 Jam 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