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省联盟的海军复兴梦——荷兰20世纪主力舰建造计划简史(上)

2019-11-19 20:04 作者:千本蔷薇十字  | 我要投稿

(题图为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为荷兰海军设计的806号方案战列舰)

在距今400多年前的16世纪,荷兰的7个行省签署乌德勒支同盟对抗西班牙,即为七省联盟——荷兰共和国的前身。七省联盟体系下的荷兰迎来了一段黄金时期,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间,荷兰的经济科技军事均高速发展,一时间荷兰人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1694年服役的风帆战舰“七省”号则是其中的代表——这艘拥有三层火炮甲板和96门火炮的战舰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战列舰之一。不过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需要同时在海上对抗英国以及在陆上对抗法国的荷兰人终究难以为继,在17世纪末走向衰落,海军实力也一落千丈。到20世纪初,荷兰海军只能运作一些小型舰艇,执行近岸防御策略。不过曾经有过辉煌时期的荷兰人从未放弃过复兴海军、走向大洋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主力舰自是必不可少的。

荷兰人曾经拥有过强大的海军,这幅画作描绘的是1666年6月10日,荷兰战争委员会成员登上旗舰“七省”号(图右)检阅部队的场景,该舰于1692年受损,1694年报废,1694年建成的“七省”号即为继承其舰名及地位而建

1.前奏——1912年铁甲舰计划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经济能力和国内造船工业实力有限,荷兰人的海军主力和众多欧洲小国一样,以吨位较小、速度较慢但是装备较大口径主炮的岸防战舰为主力。1898~1907这10年间,荷兰皇家海军开工了6艘5000吨级的岸防铁甲舰。不过就在最后一艘岸防舰——装备史无前例的28cm大口径主炮“七省”号(此前的5艘均装备24cm口径主炮)的建造计划获得通过时,英国人已经服役了“无畏”号战列舰。这种划时代的战舰令荷兰人倍感压力,他们认为自己的海岸线,尤其是海外殖民地将面临更大的威胁——自家的岸防舰在面对前无畏舰时尚有一战之力,但是在面对无畏舰时则毫无抵抗能力。而距离自家最大的海外殖民地——东印度群岛不远处,刚刚打赢了日俄战争的日本海军正在进行快速扩张,日本的“准无畏舰”河内级也是开工在即,荷兰人将其视为最大的威胁。1910年,“七省”号建成服役,荷兰海军部随即决定在下一年度设计建造更大型的战舰,以应对无畏舰的威胁。

荷兰“七省”号岸防舰,主武装为两门28cm主炮,拍摄年份不详,其上方为一架汉莎-勃兰登堡W.12型水上飞机

不过尽管荷兰海军认识到了自己亟需更为先进的战舰,但是由于本国位于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并没有足够大的船坞,以及荷兰海军部长温特霍尔特在议会提及此事时遭到众多反对(很多人认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会有违荷兰的中立立场,并会导致无止境的军备竞赛损害本国经济,同时荷兰陆军也反对海军分走更多预算),荷兰人只得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一个基于“七省”号设计的放大版岸防舰方案。1911年6月17号,首个草案被提交至国防部,该方案与“七省”号相比并无太多变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安装了两座双联装28cm主炮炮塔(七省号为单装)、多达10门15cm副炮(七省号为4门)以及三具鱼雷发射管(七省号并无鱼雷武装)。增加的武备令该草案相比于“七省”号,标准排水量增加了约1000吨。不过国防部对此方案并不十分满意,他们认为这款军舰相比于此前的5000吨级的岸防舰,在面对无畏舰时并无明显区别,尤其是其最高不过16节的航速——相比于动辄20节以上的无畏舰,这个航速实在是过慢。不过阿姆斯特丹海军造船厂表示,这个设计方案是根据船厂现有的船坞大小设计的,再大的话船厂是无法容纳的。荷兰国防部立刻指示,可以暂缓新舰的设计进度,将扩建造船厂任务设定为优先。

1911年底,荷兰议会针对新舰方案进行了讨论,海军部长成功以“铁甲舰1912”的项目名称争取到了更多的预算。1912年三月,荷兰海军部召开了会议以便确定新舰的各项技术指标,会议得出结论:武备应维持此前“七省”号改进方案,但是原方案中45倍径的主炮应该更换为50倍径;舰艉应增加一具鱼雷管;航速要至少20节。阿姆斯特丹海军造船厂随即提供了7600吨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尽管使用了10000马力的轮机(七省号为8500马力),航速依旧只有18节。造船厂表示,按照现有船坞大小这已经是最佳选择,要想达到20节航速需要至少9500吨,22节需要11500吨——在荷兰只有外国投资的私营造船厂能满足这些需求。海军部最终还是决定选择7600吨18节的方案提交国防部,不过国防部此时已经获得了瑞典的“瑞典”级岸防舰的方案数据——这艘瑞典战舰拥有4门28cm主炮、8门15cm副炮、最厚达200mm的主装甲带、22.5节的航速,而其吨位只有6800吨。国防部由此对本国的方案十分不满,而与此同时西班牙的15700吨级的无畏舰“西班牙”号下水,荷兰议会内部也有更多的声音表示这种战舰将是更适合荷兰海军的方案。同时还有激进的意见认为,荷兰应该外购当时更为先进的26000吨级超无畏舰。不过无论如何,7600吨的“铁甲舰1912”方案尚未定案就已经走到了其生命尽头。1912年5月,国防部正式终止了这个项目,荷兰海军开始转向无畏舰项目,而一直亏损的阿姆斯特丹海军造船厂也就此倒闭。

“瑞典”级与“西班牙”级的出现成为了压倒1912年铁甲舰计划的最后一根稻草,图为“瑞典”级岸防舰二号舰“维多利亚女王”号

2.起始——最初的无畏舰计划

由于荷兰议会决定驳回海军的新造舰方案并同时决定关停海军所拥有的的唯一一座造船厂,时任海军部长温特霍尔特辞职以表示抗议。不过此时议会内部早已达成共识,那就是荷兰海军需要的是无畏舰。1912年9月,接替温特霍尔特担当海军部长的亨德利库斯·科林(此人在1925年当选荷兰首相)开始联系德国弗雷德里希·克虏伯-日耳曼尼亚造船厂驻荷兰的代表,希望他们能够为荷兰设计一型无畏舰。由于荷兰海军下属的造船厂已经倒闭,荷兰海军只能将自己的主力舰梦想寄托在外购上。

在科林部长与德国造船厂代表的会面中,荷兰人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战舰应能满足同时在本土和东印度群岛服役的需求;标准排水量21000吨左右;主炮应为34cm或35cm口径,数量至少8门;航速应能达到21~22节;水线装甲带厚度至少250mm,主炮塔正面装甲300mm;动力系统方面荷兰人则希望德国人能够提供燃煤锅炉、燃油锅炉和油煤混烧锅炉三种方案以供评估选择。荷兰人设定如此指标的参照对象是当时刚刚建成服役的新锐舰——英国的“超无畏舰”猎户座级,因为他们认为对于自己的海防需求来说,这型军舰将是性价比最高,同时也是最为稳妥的方案——15700吨的“西班牙”级此时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26000吨的巨舰则会显得过于昂贵。

英国人的超无畏舰“猎户座”级的出现使荷兰人提高了标准

1912年11月25日,日耳曼尼亚造船厂根据荷兰人的要求提交了草案设计。该方案在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内部代号为743号方案。该方案舰长174米、宽27米、最大吃水深度12米,标准排水量21300吨,轮机出力34000马力,设计航速22节。武备方面采用8门50倍径34cm主炮,4个双联装炮塔为类似于无敌级的翼式布局;其他武器则包括12门位于炮廓内的50倍径15cm副炮,14门50倍径7.5cm速射炮(8门位于甲板上并有防盾保护,6门位于舰艏艉的炮廓内)以及4座53.3cm鱼雷发射管。防护方面,250mm的水线装甲带保护着核心区域,舰艏装甲带厚度为80~150mm,舰艉为100~150mm,上部副装甲带厚度由主装逐渐减薄至150mm,副炮装甲带厚度150mm,主炮塔正面装甲和炮塔座圈外露部分装甲厚度均为300mm,水平装甲厚度25~60mm,司令塔正面装甲厚度400mm。动力方面,德国人根据荷兰人的要求提供了三种锅炉方案供选择(纯燃煤/纯燃油/油煤混搭),不过轮机均采用了3台德国产的日耳曼尼亚蒸汽轮机,而荷兰人也最终选择了3台燃油锅炉+9台燃煤锅炉的混搭方案(原因是纯燃煤的话有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舰员数量也更多;纯燃油则会存在海外补给困难的问题)。

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为荷兰提供的743号方案,采用翼式主炮布局
743号方案的装甲结构图,水线装甲带厚250mm,炮塔座圈外露部分为300mm

荷兰人对日耳曼尼亚造船厂提供的方案各项性能都十分满意,但是依旧提出了一些异议。德国人的方案采用了翼式主炮塔布局,而在1912年末这个时间点上,各国海军都意识到翼式布局的缺陷而倾向于将所有主炮布置于中轴线,荷兰海军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向德国方面提出了意见,希望能将新舰的主炮布局修改为前二后二的背负式布局(类似于美国南卡罗来纳级)。不过德国人表示,使用背负式布局将会无可避免地增加重量,荷兰海军由此同意将吨位限制提升至22000吨。1913年4月,日耳曼尼亚造船厂提交了修改过后的方案,新方案除去将主炮布局修改为前二后二的背负式之外,还根据主炮布局的修改对船体内部的舱室安排进行了一些优化,例如锅炉舱数量从3个减少为2个,烟囱从两个合并为一个,并且为了节省空间,锅炉配置也更换为6座燃油锅炉+2座燃煤锅炉(每个锅炉室均为3+1配置)。为了节约重量,新方案对装甲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水平装甲最厚处减薄至40mm,司令塔正面装甲也减薄至350mm,而后部指挥塔的装甲则干脆减半至200mm,而位于水下的防雷突出部的结构厚度也从40mm减薄至37mm。这项代号为753的设计方案完美符合荷兰海军的所有要求,海军部长科林对此十分满意,不过其他海军部高层表示对于是否采用这个方案仍需要讨论,一些细节需求也需要再度进行详细审视。这一拖就又是几个月时间,而随着不久后海军部长科林卸任(1913年8月卸任,随后他出任荷兰巴达维亚石油公司的CEO,去印尼管理挖石油事务去了),一切又都起了变化。

采用背负式主炮布局的753方案,注意其只有一个烟囱,船体尺寸与具体性能与743方案无异

3.百家方案争鸣

由于荷兰海军于弗雷德里希·克虏伯-日耳曼尼亚造船厂的合作是由科林主导的,因此在他离职之后,荷兰海军部决定重新审视全部合作计划。1913年11月10日,荷兰海军部经过会议讨论后决定,应邀请国外各大造船厂参与一次公开招标,以确保自己能获得最优设计。会议上还确定了招标时应使用的技术指标,具体与科林向日耳曼尼亚造船厂提出的要求并无太多变化:21000吨、8门34cm主炮、21节最大航速以及250mm水线装甲带。相比于此前方案的要求,招标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

  • 副炮方面要求为16门15cm副炮,相比于日耳曼尼亚方案增加4门

  • 要有至少2具侧向鱼雷发射管,最好能有4具,舰艉也应有一具轴向鱼雷发射管

  • 续航能力至少应有5000海里/12节

  • 应使用纯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的动力组合

  • 烟囱根部应有装甲防护,为了减重可以酌情考虑削减舰艉装甲

  • 应装备无线电通信站和通信中心

  • 4个主炮塔应各装备一个测距仪

荷兰海军向来自于英、德、意、奥的11家造船厂发出了竞标邀请,并要求有意参与的船厂应在1914年6月之前提交设计草案。不过在1914年3月份,荷兰海军修改了招标要求中的部分指标,吨位限制提升至25000吨,航速提升至22节,续航力要求提升至6000海里,同时要求上部副装甲带厚度从150mm提升至180mm。

在科林领导海军部时期就一直在致力于此项工作的德国弗雷德里希·克虏伯-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依旧是最先响应的一家。他们早在1913年底就拿出了基于此前753号方案再度修改过的方案。由于严格的吨位限制,德国人这次采用了两个4联装主炮炮塔以缩减舰体长度,其他方面则维持与753号方案相同,并在其上按荷兰人最新的要求进行了改进(例如纯燃油锅炉)。不过由于荷兰人更倾向于使用4座双联装主炮炮塔(四联装炮塔存在过多不稳定因素),这个方案并未进入进一步讨论,但是也促成了荷兰海军其后修改招标技术指标要求。

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基于753方案设计的四联装主炮塔方案,用以应对荷兰人苛刻的吨位要求

1914年6月,荷兰海军至少收到了来自6家造船厂提供的草案,不过如今大部分资料已经遗失,留下档案的只有日耳曼尼亚(德国)、布洛姆-福斯(德国)、维克斯(英国)和阿姆斯特朗(英国)四家工厂的方案。日耳曼尼亚的方案(代号806)基本上就是此前他们提供给荷兰海军的753方案的翻版,只是按照荷兰海军的新要求进行了改进;布洛姆-福斯则提供了内部代号为733的方案,舰型与总体布置与日耳曼尼亚的方案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布洛姆-福斯的方案安装了4台轮机,采用4轴推进,并同时为荷兰人提供了换装14英寸(356mm)口径主炮的选项;而英国的维克斯造船厂提供了代号694和695的两个方案(两个方案的不同仅仅是694有两个烟囱,695只有一个),他们也为荷兰人提供了安装14英寸主炮的选项,不过英国人的方案上并无荷兰人要求的舰艉鱼雷发射管——因为他们认为这项装备并不实用,反而会增加设计建造难度。所有造船厂都表示自己可以在1914年10月份完成动工准备,并在28个月内交舰。

布洛姆-福斯的733C方案后半部分,该方案计划安装14英寸的火炮,采用单烟囱布局和平甲板船型(船型与题图的日耳曼尼亚806方案相同,这是25000吨方案相比于此前22000吨的日耳曼尼亚753方案的最大区别)
布洛姆-福斯733C方案的前半部分
维克斯的694方案简图,英国人提供的方案吨位仅有22800吨左右,相比于德国人提供的25000吨级方案在性能上有所欠缺

面对如此多样的选择,荷兰海军挑花了眼。有资料指出,海军部内部大部分人都比较倾向于布洛姆-福斯造船厂的方案——这家造船厂为德国海军建造了多艘性能优秀的“大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并且他们提供的方案在各项指标上几乎都是最优,还能够安装50倍径的14英寸口径巨炮,所需要的建造时间也最短(大约27个月)。不过就在荷兰人犹豫不决之际,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随后英德两国纷纷扣下了各自建造的多艘外贸舰艇,尚未作出最终选择的荷兰无畏舰方案也只能就此胎死腹中。而海防需求依旧严峻的荷兰海军,只得退而求其次,根据本国造船厂的能力选择建造7000吨级的舰艇来加强本国、尤其是东印度群岛区域的海防。这项宏大的无畏舰采购计划发展到最后,为荷兰海军带来的却仅仅是三艘自建的7000吨级“爪哇”级轻巡洋舰(其中一艘未建成,即实际只有两艘服役)。

由于外购无畏舰计划因一战爆发而胎死腹中,荷兰人只能退而求其次,自建7000吨级的“爪哇”级轻巡洋舰,图为刚刚建成服役的首舰“爪哇”号

(待续)


七省联盟的海军复兴梦——荷兰20世纪主力舰建造计划简史(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