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笔记·王维《使至塞上》

2021-08-25 18:07 作者:春日之酒  | 我要投稿

《洛阳女儿行》一诗表现出王维的求仕之心,而他早年也确实去干求名利了。在不到二十岁时来到了长安,与当时的王公贵族们交往。唐朝虽采用科举取士,但一个人最终能否考中依然会受到是否有名气的影响。有名气就容易考中,否则很可能屡试不第,所以考生们在考试之前都要先去打出个知名度。所以当时流行着“行卷”的风气。之所以叫“行卷”,是因为唐代的文字都是写在丝帛上然后卷起来的,所以有些考生事先把自己的诗文写下来,然后一卷一卷地送给当时的名公巨卿,此为“行卷”。(所以唐代也有不少类似的干谒诗,比如2019年全国高考二卷的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

总之工书善画、能诗能文又懂音律的王维,以其高超的才艺与王孙公子交往,声名显赫,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因其有音乐的才能,便做了掌管皇家音乐的太乐丞。他本来可以在这个官职上顺风顺水地一路高升,但他中间因排演黄狮舞的表演而获罪被贬。毕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每个人该穿什么样颜色的衣服,衣服上有什么样的花纹配饰那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不按照规定的来,即视为“僭越”。这黄狮,是只能舞给皇帝看的。所以王维私自舞黄狮,他不倒霉谁倒霉?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王维第一次受到挫折。但他的求仕之路并未因此而中断,此时的宰相是张九龄,玄宗朝很有作为的一个宰相,所以王维就给他写了很多书信,得到了张九龄的赏识,在张九龄的帮助下,王维回朝做了右拾遗。不过朝堂上的斗争变化也是难以预测的,张九龄在与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贬荆州,这对王维来说也是一个打击。虽然张九龄离开朝堂隐退,但受到张九龄推荐的王维仍然在朝为官,也一样给李林甫写诗,与他应酬周旋。叶嘉莹先生认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的东西不能够采取一种决裂的态度,始终不能够放下他的官位,这种个性上的软弱是王维最大的缺点。

在担任右拾遗一职期间,王维曾出使至塞上,奉朝廷之命去前线慰劳将士们,在途中写下了《使至塞上》一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并非统领军队作战的将军或元帅,他只是一个受朝廷之命前来边塞前线慰问将士的使者,只有“单车”,也就是一辆车。“属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归附于唐而保留国号的小国,一种是指官职,点明作者使者的身份。我个人觉得这两种,哪个都说的通,对诗意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影响。反正都是说作者以使者身份出行,孤单地乘着一辆车去边疆慰问,路过了附属的外族小国。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这种植物头很大,茎很细,秋天那边塞上的强风一吹它就随着风满地乱滚,有点子“浮萍”那种没根的感觉。那这蓬草跟着风哪去了?一直到离开中原地带,出了边塞。这不仅仅是作者眼前的所见之景,这也是在暗示作者的出塞。作者说他自己就像蓬草一样离开了中原来到了塞外。此时归雁也消失在了胡天的黄云之中。诗歌的情境默写就喜欢用这两句出作者使用自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内心的独孤感伤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说到这一联,就会想到《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也会忍不住想起我有一年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望着落日中广袤无垠的戈壁滩时,脑海中闪现出这两句诗来。新疆虽然以戈壁沙漠为主,忍受着烈日的炙烤,比不得那树木茂密、雨水滋润的地方,但我觉得这样的风景令人心胸开阔,生活中的一些繁杂琐事似乎也不必计较,由它去吧。我想,也是这样的风土孕育了我们新疆人豪迈热情、不拘小节的性格吧。

回到这两句本身,叶嘉莹先生认为,作者要能够用最精致、最恰当的字掌握景物的特征,把景物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一联就是抓住了“直”与“圆”二字。沙漠上的烟,不管是烽烟还是炊烟,如果在静定的空气之中,它就一缕缕直直地向上升(突然想起了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这个更有烟火气,感觉上也更温馨一点);河水从天边流过来,一轮红日显得那么大那么圆。王维不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而且这么真切地表达出来了。对我来说这两句不难翻译,但其中的韵味却是用我贫乏的语言难以穷尽的,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是需要沉浸在诗境中去细细品味的。私以为,诗歌读的不仅是典故、手法和情感,还有诗歌背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一路走到萧关,碰上谁了呢?是骑着马的斥候。“都护”是指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他可以统领很多属国;“燕然”是指燕然山,不由会想起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二者都运用了“燕然勒石”的典故:据《后汉书》记载,大将军窦宪曾与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打仗,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只是不过表达的情感全然不同。王维此处借用该典故称赞镇守边关的将军骁勇善战,赞美他的武业功绩。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笔记·王维《使至塞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