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知时节
在更青春的时候,我喜欢抬头望雨,看雨水,看雨云,看乌云间的细缝,那里落下了湿润与点点碎光。其实哪有什么好看的呢?下雨的日子尽是一片灰蒙蒙,空气中升起轻浮的湿气,水坑踩湿鞋子与衣襟。可就是这样的气氛吸引不谙世事的少年,他对着雨点,做些幼稚的想象,脑海中的自己忧郁且深沉,不过是有项上屋檐,手边握伞。凌冽的雨珠打不到人,就只是片特别些的风景。
可夏天的雨来去如风,它不会给你搭景篷、悠哉赏雨的机会,夏令时的天空突兀熄灭时,雨便降临在行人的跟前。我不是行人,我骑自行车,雨幕不受伞面的阻挡蒙在我的脸上,像浊流拖拽溺水的人。耳边除开嘈杂的雨声,似乎有沉闷的轰响,是闪电在击鼓,覆盖天空的乌云是鼓面。这就对了,雷声让我短暂想起了去年家乡的夏天,雷雨是每日黄昏的必修,它些微洗去阳光留在地面的闷,又被夜晚的燥热烤干。江南原来都是如此,地价参差俗语各异,都不及云层间对流的温差,雨仍旧是那场雨,夏天还是那一个夏天。可时间总是在变的,永无止境的夏日不存在于现实,往回望的时候,还能嘲笑年少的幼稚,羡慕少年的无忧无虑。
雨似乎小了一点,不及刚落下时的暴躁。回学校的路上常在立交桥下穿梭辗转,那里少见地亮起昏黄的灯,照亮湿润的水泥路。桥下怎会被淋湿呢,那是人与车携来的雨水。雨天的立交桥好像真的成为了一座桥,幽幽立在涌动的水面上;雨天的人甚至丢失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在黑天里开启灯向前行,耳畔只有轮胎碾过水坑与喇叭的嘈杂,人与车与雨像支流交汇在了一起,构成了桥下奔涌的浊流。可人与河流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们不是真的支流,他们不会汇集到广阔的湖海,而会随着延申的道路分开。越接近终点,人便愈发形单影只,直到最后侧耳,听见的只有雨声;雨敲打树叶,雨穿透路面,雨鼓舞雷电,雨抚过屋檐,雨在奏响交响曲,你只听;抬头望,一片灰蒙蒙的天,那是雨的舞台,雨在歌颂夏天。
回到宿舍,登上高层。从窗口向外望时,被暴雨压抑的惊讶从心底浮现。乌云似乎没有那么广阔,远处已乍现天光,那是夏天的黄昏,没有晚霞,没有落日,只有不减的光与热。雨不过是下一段酷暑的前置,明早起来后,阳光会抚开阴郁,夏日会绽放近年来最炽烈的笑容。
夏天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