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参加武术比赛感想
疫情过后各种活动开始增多。时隔两年的山东武术精英大赛(嘉祥)也重开了。今年除原本武术精英大赛外还挂上了“沿大运河”武术项目系列赛的名头。可能是暑假原因,报名人数很多,1200多人。主体就是山东省内各武馆,也就是大家学武最容易接触到的场所。从人群组成上来看,年龄越小越多,但也有不少60岁以上的老前辈出来交流。趁着身体还行,也是到处玩玩。不少前辈还是身手矫健。从武术分类上来说,年轻人大多是竞技套路,规定拳参赛最多。另外就是太极拳,集体的,个体的都有很多。剩下一小部分才是各种传统拳法。其中还是以当地武术居多,比如嘉祥本地就是文圣拳,另外山东多螳螂,查拳,洪拳等。年轻人的传统套路很多也是竞技套路,到四十以上组,就是一般传统出身了。玩竞技的很少到这个年纪还出来蹦哒的。C组(18-39)短器械,因不分组,除了我弟子全是竞技套路,虽然限制专业运动员参赛。但有很多18岁左右将要走专业路线的孩子参赛,很多都有了较高水平。 从参赛传统拳种来看,三大“内家拳”因为太极分了出去,形意和八卦人非常少,比其他几类拳种少很多。八卦可能就是练的人少,形意会的可能挺多,但是动作简单,根据评分规则可能很难得高分。传统拳法按照竞技套路规则来评分,这是光大传统拳练习者都在诟病的事情,普通小朋友随便打完一路自选拳,起评分都比老武师的传统套路高很多。长拳类的,动作丰富一些的也更容易得高分。传统武术确实需要不同的评价体系。 从参赛过程上来看,接触到的武术人都很热情,没有人自称大师来装x,因为都是同行,大家都喜欢交流。网上那些网红能代表个“屁”的传统。虽然不敢说参赛选手多能打,但只从拳脚器械里展现出的精气神,就能让人看着不好惹。很多老前辈展现出的灵敏身手也充分表现了武术训练的现代目的——健康。 个人体会,传统武术随着年龄增大,都越来越喜欢器械。参加器械比赛的比拳术要多很多。另外山东省八卦掌练的人人真不多。整个赛场可能就三家到四家,推广八卦掌还得努力。另外为了评分,传统套路也得丰富动作和展现形式,裁判的眼光和传统拳门内的眼光可能完全不同。展示的拳应该想着是给外行人看的。 附一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