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数字还是胶片,其实韩国人也很纠结

2023-02-20 19:00 作者:畫外音voice_over_  | 我要投稿

今天是干货小画上线。


最后一部用胶片拍摄的韩国电影《雪国列车》


《雪国列车》是有记载的最后一部用胶片拍摄的韩国电影。


数字是现在的趋势所向。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电影与电视的界限、2D与3D的界限、拍摄现场与后期制作的界限都正在消失。


那么,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从技术上来看,新时代的到来是否真的能将与新电影的相遇提前呢?


Technology 1 数字时代的开始


于2013年8月1日上映的奉俊昊所执导的电影《雪国列车》,是有记载的最后一部用胶片拍摄的韩国电影。


2010年引进的数字放映机也完全取代了胶片放映机的位置。如果提到胶片特有的广泛色感和阴影表现的话,就会说起“即便如此,这依然是数码无法超越胶片的固有领域”之类的话,胶片成为了一件令人怀念的小事。


就这样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韩国电影界所展现出的数字实践过程已经到了多说无益的程度。


其开端就是,由导演金应洙所执导,Myung Film和MBC Production共同制作的HD(High Definition)长篇电影《欲望》(2002年)。 



不用等到胶片出来,通过设置放在拍摄现场的显示器就可以立即确认拍摄和表演的状况。与使用胶片的模拟系统(Analogue System)相比,预算相对较低的特点显得尤为突出。


当时实际拍摄的时间是2个月,纯制作费用是9亿韩元。最重要的是,该片在韩国国内首次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同时上映。现在我们所熟知的“IPTV同时上映”就等于是从那时开始的。因为电影现在已经不再是胶片而是“文件”了。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Star Wars: Episode II - Attack of the Clones》(乔治·卢卡斯,2002年)的拍摄装备是索尼的 HDW F-900,同样用这款装备拍摄的《欲望》和《惊魂历险》( 尹尚浩,2002年)之后数码摄像机迅速普及,韩国国内长篇电影拍摄现场的风景也完全改变了。


当时也是用数码设备拍摄的电影《时失2公里》(申政元,2004年)取得了有意义的成功,KBS和电影振兴委员会共同发表了低成本HD TV电影制作计划。 


通过公开招募选出的5部影片分别给予支援了3亿韩元的制作费。正是用这笔经费制作完成的由柳相昱导演执导的电影《棕榈树丛》(2005年)顺利上映。


此外,曾受邀参加温哥华电影节的蔡琦(音)导演的《闪耀的谎言》(2004年)是韩国首部HD独立长篇电影。


被CJ CGV数字长篇电影制作支援项目(CJIP)选中的李振宇导演的HD电影《8月的星期天》(2005年)也在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映了。通过电影院、网络以及电影节,数字电影时代正式开启。


Technology 2 摄像机“RED ONE”和“ALEXA”的登场


之后成为韩国电影现场大势的是“RED ONE”摄像机。在金容华导演的电影《国家代表》(2009)中首次使用了RED ONE相机,因其画质卓越,于是也被用于电视剧《推奴》(2010年)的拍摄。


在那个年代“用电影镜头拍摄了电视剧”这件事成为了热门话题。之后由金喜爱、刘亚仁主演的电视剧《密会》(安畔锡,2014年)也使用了RED ONE进行拍摄,展现了“电影般的影像”。


现在,不仅在韩国电影现场推广普及了分辨率达到胶卷级别的数码摄像机,后期制作方面也不再需要在过去模拟电影现场所必须的数字化过程(digitizing,为方便编辑将胶片转换为录像的工作)了。


继RED ONE之后,阿莱(ARRI)公司的“ALEXA”摄像机最近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欢迎。并获得了不仅拥有出色的分辨率而且比RED ONE更接近胶片质感的评价。


原本阿莱是与潘那维申(Panavision)公司一起主宰着胶片电影市场的一家公司,因RED ONE相当受欢迎所以阿莱似乎有些踌躇不前。


2010年阿莱公司推出了Alexa,并希望能够借此夺回主动权。


于2016年同时上映的朴赞郁导演的《小姐》、罗泓轸导演的《哭声》以及延尚昊导演的《釜山行》都是用Alexa拍摄出的作品,同年推出的电视剧《鬼怪》(李应福)也同样如此。


仅仅在几年之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外,在由传奇摄像导演达吕斯·康第负责拍摄的奉俊昊导演的《玉子》(2017年)中,其主要场面是用阿莱的另一款摄像机“Alexa 65”拍摄完成的。



这是一款集阿莱技术于一身的2D数字大屏幕专用摄像机,全世界仅有10台左右,以租金昂贵著称。


《荒野猎人The Revenant》(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2015年)和《碟中谍5:神秘国度Mission Impossible: Rogue Nation》(克里斯托弗·麦奎里,2015年),当然还有奉俊昊导演的新作《寄生虫》也都是用这款摄像机拍摄的。


去年李沧东导演的《燃烧》(2018年)因使用Alexa摄像机拍摄而成为了话题。


时隔8年的新作与以前不同使用了数码摄像机,虽然因时光变幻这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李沧东导演和数码摄像机的首次相遇本身就是个有趣的话题。


实际上他也在制作报告会上表示“感受到了数码相机更能适应电影的即兴性”,暗示了这次电影的不同风格。和他之前的电影有所不同,正是由于从《燃烧》 初期就开始有所展现的多样性摄像机工作才得以实现的。


此外,由于电影中的凌晨和傍晚,也就是被电影人称之为“Magic Hour”的时间段在电影中经常出现,只有数码摄像机才能够如此迅速适应。


现在说着“还是胶卷颜色更好”这种模棱两可话的人已经完全消失了。超越经济性和效率性等产业和系统结构,甚至从美学性的顾虑上来讲,真正的数字时代被开启了。



Technology 3 一半的成长,3D立体电影


对于被认为与数字时代一起大放异彩的3D立体电影(以下简称为3D电影),在可以被称之为其发展巅峰的《阿凡达Avatar》(詹姆斯·卡梅隆,2009年)上映之后影响力就逐渐消失了。


首先,上映数本身正在逐年减少,3D电视也是如此,虽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投入3D体育转播之前一直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令人有所期待,但之后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除去电影《地心引力Gravity》(阿方索·卡隆,2013年),事实上自《阿凡达》之后就再没出现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D电影了。


需要戴上3D眼镜这种观影不便的问题依然会被指出。曾被认为将会爆发性增长的3D电影市场,比起制作“纯3D电影”,而是以“这部电影提供3D版本”的形式在特定的人气电影中占据着某种“选择权”。


韩国最早的3D电影是李奎雄导演执导的《天下壮士林巨正》(1968年)。由申英均、朴鲁植、尹正熙和泰贤实主演的《天下壮士林巨正》影片全长90分钟,在电影的后半段中展现了10多次立体影像。


第二部是林权泽导演的《梦女》(1968年),这部影片是由曾经拍摄过《天下壮士林巨正》的摄影导演张锡俊在弥补了前作缺点的基础上用发明的“范斯科夫3D立体摄像机”拍摄而成的立体电影。 


之后虽然掀起了例如金仁秀导演的《恐怖庆典》(1986年)等3D电影的制作热潮,但终究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之后过了很久,才在电影振兴委员会的主导下制作了韩国国内首部数字立体实拍短片——崔益焕导演的《Mot》(2009年)。


还制作了打着“3D色情电影”旗号的《娜塔莉》(朱庆中,2010年)以及Mofac Studio参与制作的《深海之战》(金志勋,2011年)。


后来,在金容华导演所带领的DEXTER工作室制作出的电影《大明猩》中,首次以100%电脑绘图的方式制作而成了大猩猩“灵灵”的角色。



制作3D电影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利用“rig”系统从拍摄阶段开始制作3D电影,另一种是将按照既定方式拍摄的影片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用“Converting”的方式以更低廉的价格制作成3D电影。


 如果说《深海之战》是以后者的方式制作而成的3D电影,那么《大明猩》则是以前者的方式制作而成的。


但是从《娜塔莉》开始,到《深海之战》再到《大明猩》,韩国3D电影中没有一部能够受到市场上的欢迎并收回制作成本的。


再加上,《大明猩》上映后一周左右,3D上映场的上映率只占据了全体上映的15%左右。因为2D上映率达到了85%,所以几乎没有观众知道《大明猩》是一部正式的3D电影。


如此看来,无论是2D放映还是3D放映,“放映环境急需改善”的问题依然存在。


And… 新技术能否成就更为新颖的电影呢


电视台也早已告别了模拟方式。在我们每周都看腻了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场,几乎每位嘉宾都拥有超过10台能够拍摄4K视频的DSLR摄像机机位,或是对于出演者每人都携带着一台以“GoPro”为代表的动作摄像机的样子我们也习以为常。


所谓动作摄像机,是指超小型广角摄像机,它小巧轻便还具有防水能力,在进行户外拍摄时可以灵活运用。


如此,数码相机以机动性为武器为节省时间和费用做出了巨大贡献,过去不可能的拍摄也都成为了可能。现在,无人机又克服了不可能的拍摄,已经跨越电视领域,进入了更深的韩国电影领域。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电影与电视的界限、2D与3D的界限、拍摄现场与后期制作的界限都正在消失。


那么,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从技术上来看,新时代的到来是否真的能将与新电影的相遇提前呢?


翻译 / 柠檬  排版 / 优琪

你们的 “点赞”、“在看” 、“评论”、“分享”

就是小画(mai)前(zhou)进(bian)的动力^^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拥有者所有

*禁止二改二传截取部分,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请勿摘抄复制


画外音VoiceOver

微博画外音voice_over_

微信号voice_over_

B站畫外音voice_over_

投稿p78i6n@163.com



数字还是胶片,其实韩国人也很纠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