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给5年后的自己:持续、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最近抖音有一个很热的梗:叫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意思就是当我们站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做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命运的齿轮就开始悄悄转动了。
很多人都说经济环境不好,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慎之又慎,网上曾有个说法:35岁以上没人要的,你得自己干。
这句话我也不是很认同:如果35岁以上你还在职场,想出来自己干首先得具备脱离平台自己“单干”的动力和能力,如果没有,可以尝试去提升自己
如果已经离开了职场,那么是否能面对“独自创业”后的孤独、迷茫,作为自由职业者必须找到自驱力,这就需要有一个目标感,你持续、坚持的去做,并把它当做有意义的事情,所有困难、挫折都得让路,没成功前,你还得苟着。

曾经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版图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19世纪末,一个横跨地球近1/4土地的“大英帝国”曾屹立于地球之巅,建立起了以英镑为锚的世界货币循环体系,拿到了铸币权,就像现在“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麻烦”一样,英镑体系制约了当时其他国家的发展。
很多欧洲列强包括美国都对此不满,这也为一战爆发埋下了伏笔。其实美国在1894年GDP就超过英国了,但它选择隐忍等待机会和平崛起。
但德国不同了,国内被经济危机洗劫后的糟糕环境使它不惜一战,结果被“日不落”老大哥按在地上打了两次。
一战美国是积极参与的,但因为战后英国实力还过于强大,所以它仍没有选择在欧洲驻兵与英国正面对抗,从而赢得老大哥信任,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并借助一战、二战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
直到后面二战后期,欧洲被打得稀烂,美国才介入战争收割胜利果实、并在欧洲开始驻军,建立起了以美元为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至今。
因为美国非常清楚自己和平崛起的路径,所以它也一直提防着潜在的挑战者,包括后面的苏联、日本、德国和欧盟,无一幸免都遭到了美国的疯狂打压,中国亦是如此,这也是2016年贸易战爆发的潜在原因。
我们走的也是上世纪初老美和平崛起的道路,不免在很多领域要和美国进行竞争,所以美国也建立了很多小圈子来针对我国,包括以前成立的“五眼联盟”、“TPP”、还有刚成立的“亚洲小北约”等等,各种小心思如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但我国奉行的政策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工业领域,我们摸着美帝过河,工业皇冠上的钻石都快被薅秃了,仅剩光刻机、芯片等还没摘冠,革命尚未成功所以至今还在拼命奋斗;

在军事领域,老美负责制作PPT,我们负责“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实现,比如最近DF27的试射,实现5000公里内海域任意发送东风快递到移动靶舰,虽然我们明确说明不是针对某方航母,但确实让老美狠狠地刷了一波被害妄想症。
当今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天然意识形态的区别,决定了中美博弈也绝非一朝一夕能结束。只能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如果说把中国当做一个身体,那脸面就是南海,从新世纪初到现在,这里就曾遭到3次严重的挑衅:01年侦察机相撞、16年中美舰队南海对峙、再到去年“老妖婆”窜台事件。
但我们都保持了战略定力,并予以对等的反击,坚决表达了英勇无畏的决心与勇气,让美国的阴谋没有得逞,并付出了惨痛代价。
2023年,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依然波诡云谲,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会议(从7月24日会议总体形势的判断,来理解当下的机遇与形势),分析了当下的形势,并做出了有效的政策调整方针。
国际环境形势越演越烈,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很多领域开始了变化和优化,也正式宣告了房地产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孕育当中,等一切春暖花开之后,谁还会记得树木的凋零,旧money已经成为了新money的养分。

主动引爆自身的一些问题,好过被对方利用。从经济周期来看,这个过程不会短,目前从美林时钟来看我们已经处于衰退的尾声了,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经济将重返复苏的快车道上。
之前疫情期间很多人抱怨药价上涨、医疗挤兑严重,但国家迟迟没有下场,让市场自行干预调节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但并不代表没有登记小本子,没有拉清单。
疫情结束后的7月,一场盛况空前的医疗反腐就拉开了帷幕,不少医院的蛀虫食利阶层纷纷落马,所以要对国家有信心。
旧时代的清场,必然带来诸多阵痛,让我们把时间拉长,3到5年后或许会出现新的一轮财富康波周期,所以这个时候更要守住自己的投资定力,耐心等待就好。
想写给5年后的自己,当下什么是最重要的?肯定是投资自己,投资自己有很多方式:比如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自己的整合资源能力,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提高自己的快速学习能力。
做这些之前,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然后选好一个赛道,然后不断地在这个领域去精进就好了。
当时转行做保险,其实也考虑了很久,我觉得在这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只有50万以内的定期、国债和人身保险才有给人带来一个确定性,有了这个认知,我就去决定去保险这个赛道做了。
有了认知,还得靠一个自驱力,自驱力是什么呢?就是驱动你持续、坚持地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认为做保险的意义就是能够帮到别人,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保险能给你一个保障的确定性,帮你隔离这些风险,所以人人都需要保险。
以前觉得做保险很LOW,确实这个行业行格很低,但是天花板够高,就是最厉害的保险销售他也不能说什么都懂,他有可能是精进于某一领域。
能帮到别人这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改变了我自己,从不怎么发公众号文章到开始尽量坚持日更,从不愿意接触陌生人到期待和各个行业的人链接。
当下,不管你是否处于35岁危机、或者困于职场的内卷中,我有三个观点想分享给大家:
1、人生不是只有一条道路,而是一片旷野。如果你在一个平台里想继续干,那么不要把平台的优势当做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那个行业最专业最有影响力的人。
如果你觉得迷茫,感觉这份工作内耗严重,那么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利用时间学习,可能1年,可能两年,然后破圈,去尝试新的领域,去能展现你优势的领域。
你的能力并不仅仅限于工作的格子间,跳出来你会发现自己潜在的优势,可能有更适合你的土壤去发展。
2、就是尊重自己的决定,就像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个不经意的决定,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悄悄转动,所以你要自己的决定负责,对自己选择的事业负责,你要不断持续、坚持的去做这个事情。
比如我选择了做保险,那么我就要尊重客户的真实需求,不光是售前的需求分析、风险诊断,还有售中的方案制作、核保争取,还有售后的保单整理、续期提醒,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都要精进。
3、找到合适自己的工具提升影响力,很多人说自媒体的风口不在了,这个我是严重不同意的。
只不过对于新入行的人来说,自媒体的风口可能在转变,像几年前崛起的知乎、公众号,到后来的抖音、哔哩哔哩,再到小红书、视频号,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场景扁平化,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行业的意见领袖。
我觉得输出其实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能帮你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选择做保险,也是这个坡道够长,并且是自己喜欢的,那就持续、坚持地做下去,把它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
如果你还处于职场焦虑期,那么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然后选好方向去探索,为自己选好的方向付诸于学习,让自己在这块领域不断精进,而且早做比晚做要好。
选好方向,那么这对于你来说,又是一片未知的蓝海,那么请保持这个热情,找到自己同频的人,最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优秀的人,可以去模仿他、可以去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想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付诸于行动。
这个转变,有可能会带来你短时间内的收入锐减,但是你会爱上每一天进步的自己,因为你知道你热爱这件事情,所以深耕下去,未来的收入可能是目前收入几何倍数的增长。
并且因为热爱,你的内心充满愉悦,比如说我选择做保险经纪人,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这些都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你内心也能获得极大满足。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出自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我就用这个作为结尾吧。在历史与时间的洪流中,我们渺小得不过是一粒沙,但你要学会独立判断,而不是随波逐流,因为你所有的付出最终都会回馈给自己。
持续、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5年后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往期精选文章:居然有只涨不跌,终身年涨幅接近3%的金融房产你确定不要?
仅4%受访年轻人不熬夜!熬的每一次夜,都在消耗甲状腺寿命
不幸的事情总感觉离我们挺遥远,直到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
这款中英人寿重疾险《康享人生》真不错,值得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