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摘录
第一集 使者

戈壁坚硬,黄沙漫漫,阳光炽烈如火一般燃烧,走上很远,才能看见一片绿洲和稀疏的人烟,然后又是荒漠、戈壁。劲吹的风沙铺天盖地,危险无处不在。

从甘泉宫出发那一刻算起,一个13年来杳无音信,几乎被遗忘的男人(张骞),突然像穿越时空一般,活着回来了。
当这个男人再次望见巍峨的长安城时,匍匐在地,长跪不起。

第二集 通道

武威: 即武功君威之意,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君威到达河西

张掖: 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

酒泉: 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敦煌: 即盛大辉煌之意
汉武帝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将他经略西部的梦想,留在了河西走廊上

第三集 驿站

西北的黎明干燥寒冷,祁连山的轮廓线清晰起来,通向西域的道路若隐若现,远处驻屯部队营区里传来狗吠声,对于地处河西走廊西北端的悬泉置来说,这将是格外忙碌的一天。

当面对河西走廊璀璨的星空,人们或许会被历史带来的回响深深震撼。光阴流过,那个时空背景再也无从复制,但汉帝国留在河西走廊的边关生活却依旧感动我们的心灵。

第四集 根脉

在今天的河西走廊上,人们几乎再也寻找不到那些大儒的踪迹,但祁连山凛冽的雪线还在,那些讲学修行的洞窟还在,还有考古发掘出的历史遗迹。

第五集 造像




第六集 丝路



焉支山,祁连山的一条支脉。黑河发达的水系孕育了这里丰富而茂盛的植被,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不远处辽阔的天然草场,正是盛会的绝佳地点。(隋炀帝邀请西域诸国首领举办宴会)

当年河西走廊上的盛况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念,繁华早已随风而逝,但岁月并未掩埋一切。

公正的说,正如“大业”这个年号,杨广一生短短十四年的帝王岁月还是颇有建树的。他开凿运河,开疆拓土,经营西域,重开丝路,奠定了大唐帝国兴旺繁荣的基础。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基于求成, 不恤民力,耗尽了国力,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正如后世学者对他的评价:“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尽管背负了诸多骂名,杨广仍不失为一代有为之君,河西走廊理应铭记他。

曲终人散,已是夕阳西下(裴矩:历经北齐、隋,唐三个朝代)。裴矩走上了长安的城楼,他向西眺望,仿佛看见一队沿着丝绸之路走来的西域胡商,正伴着夕阳,从金光门走进了长安城的西市大街。

第七集 敦煌


弹指间,沧海桑田,一霎那,转身千年。

第八集 会盟



第九集 苍生


(鄂本笃是元朝之后有记载的第一个由陆路到达中国的欧洲人,但是鄂本笃的离世也宣告了西方世界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探索的终结。明朝政府僵化消极的政策,在有意无意间令丝绸之路越来越走向凋敝)河西走廊上没有了来往的商旅,仿佛一条失去了血液的动脉,迎来了历史上最黯淡的岁月,只有前朝留下的防御建筑,才能让人依稀想起,过去金戈铁马的岁月,以及无数英雄征战西北的往事。

战争与和平,是河西走廊永恒的主题,探索与建构,是河西走廊时断时续的乐章。

伫立在河西走廊的莫理循,凝望着无边无际的沉寂苍凉,他的内心深处或许已经隐约意识到,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这条封闭衰落中的大通道,正是清帝国命运的走向。

当一些人聚精会神,凝注于过往沧桑痕迹的时候,另一些人正在等待、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第十集 宝藏


在曾经的历史通道上,作为通往广阔西部的咽喉,河西走廊是那么地意气飞扬,更洒下过无数先辈的血汗,沉淀了太多的期待与渴望。而对21世纪的中国人,这条横贯东西,扼控咽喉的超级通道,地位愈发凸显,也必将肩负起更多使命。

结语:
两千年前,张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去的探索征程,才有了一个帝国沿着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生动岁月和这条通道日后的别开生面。
从走廊东西两端同时走来的学者和僧人,携带着古老的典籍和经书,穿越乱世动荡的年代,思想和信念依然生生不息。儒家和佛教的光芒沿着这里照射了整个东亚,而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也让河西大地变得博大、宽容。
河西走廊像一个楔子,楔入了中国广袤的西部。和平的使者纷至沓来,以会谈与结盟的方式,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
身处广袤的西部和遥远欧洲海岸的人们,也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踏上了东行的路途。
从此,穿越河西走廊的丝路绵延伸展,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旅途中坚持的梦想。
在这条神奇的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重复轮回,把一个个遥远的国家联络成一个更加宏大的格局:天下!
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

但河西走廊始终就在这里,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
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视频地址:《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