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常务的杂学课堂之 水浒传中林冲为什么排名在关胜之后
近来看萨孟武老师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中的一章,林冲为什么排名在关胜之后,感觉颇有启发,虽然萨孟武先生有点过度联想,但却的的确确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有关五虎将。
关于梁山排名,历来有各种阴谋论学说,常务一概不采用,仅仅从作者的创作思路来说说关胜排名为什么在林冲之上。
关胜本身在《水浒传》中存在感远不如林冲,而且论资格也是不如林冲,但是作者却将关胜排在林冲前面,这个原因在于“五虎将”。
五虎将是对三国时期刘备账下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位将军的统称,最早来自于陈寿三国志,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陈寿仅仅是把这五个人列传写在一起,并没有提出“五虎将”的概念。
按照易中天老师的说法,三国真正应该是“四虎将”,因为关张马黄的官职分别为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而历史上赵云的级别这四者都要低,所以在陈寿写列传的时候排序也是“张飞马黄赵”。赵云是最末一位。
所以在早期的《三国志平话》中五虎上将的顺序是关张马黄赵。而后面随着三国故事的流传,这个排名渐渐发生变化:
黄正甫本前为关张黄马赵,后文关张马黄赵
嘉靖本和周本前关张马黄赵,后关张马赵黄
朱鼎臣前关张马黄赵,后关马张黄赵;
叶逢春本和郑以桢本,前后都是关马张黄赵
汤宾尹本,关马张黄赵,后关张马赵黄
余像斗本,前关马张黄赵,后关张马赵黄。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是清朝毛纶与毛宗岗父子修改过的,他们将赵云的位置放在了第三位,成为了现在的“关张赵马黄”。
这件事值得注意的是两点:
第一,历史上是没有“五武将”一说的,但是这一说法在民间各种戏曲小说中广为流传,除了各种三国衍生出的作品,其他作品比如《水浒传》,《狄青演义》,《大明英烈传》等等都有各自的五虎将,甚至到清朝时“五虎将”这种说法被收入《四库全书》。
第二,不论排名怎么改变,关羽永远在最前面,而“关张XXX”的说法是最流行的。
明白了五虎将的之后,就能理解为什么《水浒传》的作者要把关胜放在林冲前面了,因为这两个人的创作原型分别是关羽和张飞。
关胜的原型是关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书中明确说过关胜是关羽的后代,也用青龙偃月刀等等。
而林冲的原型是张飞这一点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原因在于我们对林冲和张飞都存在认知偏差。
首先说一下张飞,张飞是历史上形象最复杂的人物之一,大概存在着四种形象:
第一种是历史上的张飞,历史上张飞是有勇有谋的名将,被列入了武庙之中,而同一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辽、周瑜、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诸葛亮是十哲)。
第二种是文人化的儒将张飞,明代很多作品中提到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说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象在书法上的造诣恐怕都难及张飞,而且张飞还会作诗赋等等。但考证过后这并不是真正的张飞,而是明朝人把张飞“儒化”了,曾经有人专门写过“文人张飞”这种形象出现的原因。
第三种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要注意,《演义》中的张飞也不是我们现在心中的张飞。《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手持丈八蛇矛,豹头环眼,性如烈火,但是却是“有勇有谋”,各个版本中的《三国演义》都特意强调过这一点,张飞并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在智商上也仅仅像曹操孔明这种才能压他一头。
比如张郃算是曹魏的名将,而张飞曾经击败过张郃,赞诗中曾提到: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
因为这个形象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根据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塑造的形象,所以比较接近历史原型。
第四种则是我们现在认知的张飞,有勇无谋,如果想到《水浒传》中谁最像张飞,估计人们都会说说李逵。在前些年高希希拍的《三国》中张飞就是这种形象。至于他为什么不肯按照《三国演义》的原著来塑造张飞的形象?大概就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我们心目中的张飞并不一致。
而林冲的形象,就是第三种张飞。
但是要注意一个顺序问题,《水浒》的成书年代应该比《三国》稍早一些,所以准确的说,《水浒》中林冲的形象和《三国》中张飞的形象都是来源于元末明初人们口中流传的张飞形象。
这个张飞形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是武器丈八蛇矛:
《水浒》中的林冲和《三国》中的张飞都是使用丈八蛇矛的。
第二是外貌:
《水浒》中的林冲: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出自《水浒传·第七回》
《三国》中的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三国演义·第一回》
第三是性格:
《三国》中张飞的性格暴躁,性如烈火这是广为人知的。
而人们对林冲性格认知却有偏差,都认为林冲是一种软弱、逆来顺受的,其实是不对的。
原著中的林冲是那种典型的“恃强凌弱”的人物,当有人调戏她娘子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揍那个人,但是发现那个人是他上司高俅的时候却忍了下来。
实际上,林冲对下层的人正是那种暴躁,性如烈火的人,原著中曾经明确提到:
“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出自《水浒传·第十回》
所以实际上林冲在《水浒传》中的形象也是性如烈火,但是因为恃强凌弱,所以被很多读书的人误解为“逆来顺受”(因为水浒中对欺凌下层的人这点都不以为意,甚至梁山屠个村的是毫不在意的,所以读者如果不认真读就真以为梁山上都是好汉了)。
而且古代小说喜欢名字对仗,林冲对的陆谦,他们俩的性格也是一个“冲”,一个“谦”。
可见,作者写林冲的时候正是把张飞那种性如烈火按在这个林冲这个人物上。
最后则是作者的明说,作者在书里都明确说到了林冲的原型就是张飞。
嵌宝头盔稳戴,磨银铠甲重披。
素罗袍上绣花枝,狮蛮带琼瑶密砌。
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
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
而我们现在对林冲有认知偏差是受到了民间戏曲的影响,比如戏剧《宝剑记》中林将林冲描写成了一个忠君爱国儒生形象。《宝剑记》对京剧有很大影响,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取自《宝剑记》的京剧剧目《夜奔》。因此,我们对林冲的认知从“小张飞”变成“儒生”。
说了这么多大家就应该明白了,《水浒传》的作者明确提到了: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为梁山五虎将。而他的创作思路上,关胜和林冲是按照关羽和张飞来的。
而民间五虎将的顺序不论怎么变,关羽的顺序都是在张飞的前面,这就是为什么关胜会在林冲的前面。
而这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读书的思路,就是通过作者的创作条件和局限来思考一些问题,而不是通过主观臆断来搞某些不着边际的“阴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