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设计思维工作坊中的idea碰撞

2022-10-15 09:51 作者:ralentir  | 我要投稿

9月底,通过NPDP课程,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设计思维的实战训练,体验了产品从想法到制作出原型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经历了很多"aha"moment。

在实战中设计思维有如下输出:

1、干系人地图

2、竞品分析

3、用户访谈

4、用户画像

5、用户体验地图

6、问题聚焦

7、头脑风暴

8、原型

9、电梯演讲稿

10、反馈记录表

11、路演演讲稿

在整个课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以下几点:

1、实践选题的更换。在课前定确定了10人小组和“智能摄像头”这个实践选题(没有经过讨论任意定的),正式开课后发现很多组员不熟悉这一领域,能找到的相关资料也很少。于是课题在队友的建议下换为“知识管理系统”,因为这是每个公司在走向成熟的时候大都会面临的一个需求,需要一个系统去将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管理,便于新员工的学习、公司内部资源的共享,降低员工和公司之间的耦合性。当时认为每个人都对此会比较熟悉,便于产生想法。但是事实证明这只是自认为的理所当然,在第一天课程快结束时,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实践进行到问题聚焦环节,结果大家发现对聚焦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空间很窄,很难再继续进行。因为聚焦的问题是:提高用户搜索目标资源的效率,其实是很技术的一个问题。我们面临了抉择的两难,换个题目则需要重新走一遍已经经历过的流程,工作量很大;硬着头皮继续当前选题,将会降低接下来的课程体验,接下来还需要做产品原型等。接下来我们找老师去寻求建议,经验丰富的老师了解清楚我们的问题,给了两个方案:继续已有选题,可以画软件类的原型设计,但是没有实物展示,课程体验会差一些;选择其他小组的选题,基于已有的框架继续课程,这样不用再补之前的输出部分。接下来的抉择过程让我印象深刻:刚开始积极表达想法的小组成员自发讨论起来,两方貌似不上上下,没有偏向。在老师的建议每个人轮流表达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结果却是一边倒偏向换选题,仅有两个人选择的是继续选题。换选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管理系统"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普及,而且也很难做出实物具像化,导致挺多队员不熟悉这个方向也很难快速去进行想象。所以,被动表达者的想法也很关键,需要有经验的主持人控场。

2、用户体验地图。梳理用户从开始到结束购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的体验进行打分,找出体验较差的环节,并分析原因讨论对应的解决方案。

3、头脑风暴的实施。头脑风暴是一个发散的收集创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不对任何想法进行批判,旨在收集更多的idea;轮流发言,每人每次说一个想法,以防先发言的人将想法都说了,降低后发言者的参与度。

4、一切用解决方案描述的都是伪需求。曾经有一个案例,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团队接到一个需求"我们需要更便宜的保育箱",这是最终需求么?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想要更便宜的保育箱是因为当地的保育箱的使用率很低,导致新生儿的死亡率升高,所以想通过降低保育箱的价格来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所以最终的需求是让新生儿能使用的上保育箱从而提高生存率。通过进一步调研,发现保育箱的使用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医院离家远,希望时刻看到孩子,不便于其他工作。于是通过聚焦问题,设计出随身携带的婴儿恒温箱,新生儿的生存率大幅提高。所以,需求不是需要具体的产品,而是要解决的问题,在跟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要能识别出伪需求,发掘用户的实际需求。

以上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点点想法,记录一下~

在设计思维工作坊中的idea碰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