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九成宫碑》两个例字,聊聊欧阳询楷书的险绝与痩硬∣周建长廊


一、周

这个“周”字好看,但不好写。不好写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重心不好控制。

我们做一个这样的图示,更容易看出“周”字的特征。
如果说这个字最右边的竖钩是为了表现强烈的内擫笔势而令重心左倾,仍属寻常的话,当中“吉”字的中竖也同样写做左倾的姿态,就很罕见了。
我们对比《皇甫君碑》、《化度寺碑》和《虞恭公碑》的“周”字:

(上图三字,从左到右,依次摘录于《皇甫君碑》、《化度寺碑》和《虞恭公碑》)
这三个作品中的“周”字都没有表现出《九成宫》那种重心左倾的姿态。所以《九成宫》里的那个“周”字,也有可能是欧阳询兴之所至的神来之笔,就算他本人重写一遍,也未必能准确还原其精彩之处。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也是值得考虑的:像“周”字那样倾而不倒的字形,在《九成宫》里不一而足,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建”字也是一个。这一类字形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重心总是左倾的。
这不能不令人揣测,左倾的姿态是否跟欧阳询写字的坐姿或者执笔姿势有关?只是关于这一点,我还没有看到有价值的文献佐证。

二、建

“建”字除了我在上文提到的重心左倾之外,另一个需要注意的要点是:

图中圈出的这个区域要尽可能地把它压紧,换句话说,写“廴”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贴紧“聿”来下笔。我们对比一下下面两个字,就能看出这样做的必要性了:

三、长

四、廊

临写这个字该注意什么?我们做这样一个对比就清楚了:

“廊”字最终的成字形态,取决于上图番号所示的三个笔画如何布置。
上图右边一个摘录自《虞恭公碑》的“廊”字,它的笔画①和②都写得比较长,因此笔画③便不甚抢眼。而《九成宫碑》的做法与此相反。
这两种写法会对最终的成字形态造成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因为笔画①和②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横向的走势,强化它们,字形会变宽绰。而敛住这两笔,突出纵向走势的笔画③,字形就会趋于痩硬挺拔。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九成宫碑&晋公子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