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气球非法进入我领空10余次,到底要不要击落?具体看这一种情况
中国外交部指出美国气球非法进入我国领空十余次,但中方为何没有击落?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具体要看这一种情况,而美国方面无疑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不顾中方的呼吁,美国方面持续地拿“气球事件”进行炒作,在击落中国气球之后,更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对六家中国企业和机构进行制裁,此举尽显拜登政府借题发挥攻击中国之能事。面对美方这样的态度,中国也不再隐忍,中国外交部发起了新的反击。2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国非法气球进入他国领空不是什么稀罕事,仅在去年美国的高空气球就曾10多次地非法飞越中国的领空。汪文斌强调,美国方面“应当改弦更张,反躬自省,而不是抹黑指责中方”。虽然美国方面随后仓皇否认,但世界各国都清楚,按照美国惯用各种间谍手段来刺探他国机密的风格,中方公布的数据可能保守了。

应该说,高空气球作为一种观测载具,其中相当一部分缺乏动力,确实有可能出现失控而进入他国的情况。之前进入美国领空的中国气球,就是典型的无动力气球遭遇强气流而失控,这是人力无法控制的。然而,也有一些气球属于具有自身动力,且搭载复杂观测设备的类型,这些气球是值得防范的。通常来说,卫星更注重以提供图像,而气球则可以长时间地滞留在某些区域以收集无线电信号并以此进行逆向定位。而且,考虑到高空气球的飞行高度,其有一定概率可以躲入探测雷达的上视盲区,因此有可能能够长期地潜入重要军事目标附近空域进行活动。中方公布的10余次发现美国气球飞越领空,这个数据可能只是中国发现的,没有发现的也许还有不少。那么,为何中方在发现“入侵”气球之后,没有直接将其击落呢?

其实,之所以不直接击落进入领空的气球,是因为要考虑到行动的后续影响,这是采取击落行动的阻力。同时,也必须要判断进入领空飞行物的性质,这是采取行动与否的重要参考。首先,如果总是采取强硬行动,直接将领空中的外部飞行物击落,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国际争议。要知道,历史上就出现过苏联防空部队误击民航客机的事件,那样的事件是悲剧性的。所以,能够不采取军事手段的话,尽量不采用军事手段进行应对,这可能是中方没有击落美国气球的原因之一。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判断进入领空的飞行物的性质,而后再做出是否击落的决定。

例如,如果进入中国领空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气象气球,只是因为失控进入,那么我们自然没必要强硬对待,可以容许其飞过。但如果进入领空的,是一个具有高度侦搜能力的间谍气球,那么我们就需要严肃地对待了。如果进入领空的不仅是间谍气球,而且其正向着我国军事重地飞去,那么对于这一类目标,要采取什么行动就不需要多说了。也许正是因为上述的因素考虑,即使中国在过去发现了一些美国气球进入领空,但中方还是抱着尽量克制的态度,没有采取开火击落的方式。然而,美国方面现在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他们直接击落中国的民用失控气球,并以此作为抹黑攻击中国的工具,这就不免令人感到十分气愤,而中国未来可能也会考虑采取应对的原则。

正如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中所指出的那样,美国方面对一个民用气球采取击落的行动,明显“过度反应”。而美国政府持续炒作这一话题,则显得“没完没了借题发挥”,中方对此十分不满,并且保留做出对等反制的权利。既然中国提到了对等反制,这似乎意味着未来中国也会用美国方面采取行动的风格,来应对那些进入中国领空的飞行物。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方面继续在气球问题上没完没了地攻击中国,那么将来,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解放军也对进入中国领空的外部飞行物,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飞行物采取类似的击落措施。美国方面既然要为难中国,那么他们就要做好被中国反制的准备,这不是中方不克制,完全是美国做了初一,中国才做十五,拜登政府必须记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