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勒芒惨剧
勒芒24小时耐力赛是位于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城勒芒举行的重大赛事,在世界公众的影响力仅次于F1。不同于F1大奖赛,勒芒24耐力赛对涡轮增压等技术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勒芒赛车是为速度而生,所以人们一直热衷于在现场观看这项比赛,赛车引擎狂野的咆哮和车手之间激烈的对抗无不让观众们血脉喷张。与速度同在的还有死亡,这就是赛车令人着迷的魅力。 但是,1955年的6月11日以沉痛的方式改写了勒芒历史。 回到1955年的这一天,各大车队为了这场赛事已经做了很久的准备,参赛车手中有几位极其出名的赛车手,法拉利、捷豹和梅赛德斯-奔驰三大汽车制造商也聚集于此,其他的著名的厂商也拿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参赛车辆,有法拉利121 LM,玛莎拉蒂300s和200s,阿斯顿·马丁DB3S以及保时捷550 Spyder。当时的人们从未见过如此让人心旷神怡的车子齐聚在一起,尽管每一张门票上都传达了赛车运动非常危险的警告信息,但是,勒芒,对于来看比赛的人们却犹如一瓶葡萄酒,它让人如痴如醉。当天,现场看台被围得水泄不通。 比赛正式开始!赛车手以最快的速度冲向自己的赛车并发动引擎,赛车引擎的咆哮声顿时令人热血沸腾,在引擎的轰鸣声和观众们的欢呼声中,一台台赛车犹如脱缰的野马,疯狂地朝着自己的极速赶去,观众席里人们的情绪愈发高涨。 时间来到下午2时半左右,在比赛进行到第35圈结束的时候,Levegh咬在Mike Hawthorn所驾驶的6号捷豹D-Type后面,在接近维修区前面大直道的时候,Hawthorn超越了Lance Macklin驾驶的 Austin Healey 100S慢车,但是,此时Hawthorn突然看到捷豹让他进站的信号,他越过Macklin的线路,并且突然大力刹车以便能够进站(在那个鼓刹流行的年代,捷豹D-Type首次引入了充满创造精神的碟式刹车),当时处于赛道右侧的Macklin为了躲避前面强行进站的Hawthorn,转向赛道中间。Macklin在他突然转向的时候已经失控,但是在越过中间线的时候重新恢复了行车线路。然而,此时Macklin却处在Levegh的行车线路上。 在比赛进行到2小时24分的时候,Levegh已经发现自己远远落后于比赛领先者。在出一个平缓弯角之后,他从3档换到了4档,并且加速到了直道。发动机排气管的声音变得更加尖锐和嘈杂,他手中的木质方向盘在颤抖。他戴着护目镜,耳塞以及一个美国空军战斗机头盔,身着蓝色裤子,脚穿轻便网球鞋,但是并没有安全带系在身上。在和他的队友——美国人John Fitch交替开车的情况下,他还有将近22小时的比赛未完成,但是此时,疲劳开始侵蚀他的注意力。他在座舱里面是如此孤独,只有他自己和车子。每一次心理暗示——在方向盘上的迟疑,在踏板上的迟缓——都会立即带来效果,那就是获得零点几秒的优势或者损失零点几秒。在仪表盘上,转速表指针画出一条弧线,此时Levegh加速突破了135英里每小时,超越了140。 面对Austin-Healey 100S的突然左转,Pierre Levegh根本来不及躲闪,在超过240km/h的速度撞上了Austin-Healey 100S的左后侧,猛烈撞击后,梅赛德斯300 SLR的气动状态失衡,飞向数十米的高空,最后以极快的速度坠入观众席。坠地后,巨大的冲击力使300 SLR立即解体爆炸,燃烧着的锋利的车身碎片四处飞散,从观众们的颈部、腰部横穿而过,有的甚至直接被锋利的碎片直接斩首,驾驶梅赛德斯300 SLR的Pierre Levegh在剧烈的翻滚中被甩到沟中,头部先着地,头骨破裂当场惨死。更糟糕的是,300 SLR的引擎脱离车身,被甩飞到密集的人群中,几十名观众瞬间殒命!随即,又是一声巨响,300 SLR的油箱由于碰撞发生剧烈爆炸,一时间,爆炸声,哀鸣声、尖叫声交杂在一起,赛场变成了地狱。本来正沉浸在速度与激情刺激中的观众, 情绪一下从极度兴奋变成极度惊恐,纷纷四处逃疯狂逃蹿,幸存的人群散去后,才能清楚地看见,观众席上躺满了残缺不全的尸体,映入眼帘的只有血液、碎片与火焰。法国警方使用从障碍物背后撕下的横幅试图盖灭赛道旁尸体上的火焰。一名男子抱着一名死去的孩子,一名女士俯身对着一具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尸体哭泣。其他尸体散落在这辆奔驰赛车撞毁的栅栏附近。
再回到赛场上,此时,比赛竟然照旧进行着。驾驶6号捷豹D-TYPE赛车的车手Mike Hawthorn看到因为自己刹车酿出的惨烈事故后,自责不已,然而,Mike Hawthorn的上级却要求他继续比赛,就这样,他只好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继续留在赛道上,但是此时他已无心恋战,地狱般的场景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像一把锋利的短刀,一刀刀地刺向他的心脏。 在这场事故8个小时之后,尽管当时他们以两圈的优势领先捷豹,梅赛德斯车队还是忍痛召回了Juan Manuel Fangio Stirling Moss所驾驶的19号300 SLR赛车以及Karl Kling André Simon所驾驶的21号300 SLR赛车。梅赛德斯尝试说服捷豹退赛,但是遭到了拒绝。,间接导致这起大事故的捷豹,坚决不肯退赛,并声称退赛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坚持继续比赛的理由是,一旦停止赛车,数十万观众轰然散去,必定会造成交通堵塞,影响紧急救援工作。不久,消防人员赶到,用水喷向向剧烈燃烧着的奔驰300 SLR,到他们不知道的是,50年代的勒芒赛车为了追求速度,使用的是更轻的镁制车身,燃烧着的车身一接触到水,便开始更剧烈的燃烧。熊熊烈火在赛道旁燃烧了几个小时,赛会组织的有关人员将死伤者运走,把所有的碎片清理走后,便宣布比赛继续进行。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次比赛最后的冠军,竟然就是这场重大事故的始作俑者——6号捷豹车手Mike Hawthorn!比赛结束后,Mike Hawthorn以胜利者的身份走出赛场,会场外,鲜花和掌声将他围绕,Mike Hawthrown和队友Bueb在颁奖台上还高兴地喷香槟来庆祝。 正所谓,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他们好像忘记了刚发生的那一幕幕惨剧,他们也好像看不到赛道旁血肉模糊的尸体,在这起事故,赛车手Pierre Levegh在内的84人死亡,120多人受伤。 这次惨剧之后,奔驰宣布退出赛车运动,如果没有这次惨剧,按照当时的赛况,获得胜利的很有可能是梅赛德斯-奔驰。而正因为这次事故,捷豹在梅赛德斯-奔驰缺席的情况下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年横扫勒芒战场。法国、西班牙、瑞士和德国也宣布禁止赛车运动在其国内举行。接近30年后,奔驰和捷豹才重返赛车运动,2010年,梅奔才正式重返F1赛场。但瑞士至今仍然不容许赛车运动举行。 话说回来,谁?谁该为这场重大事故买单?是Mike Hawthorn的减速右拐?是Lance Macklin的突然向左变道?还是Pierre Levegh的车技问题?调查的答案:都不是。 最终的调查结果是:赛道的问题。有报道称,Pierre Levegh在比赛前就已经投诉进站口赛道之间的距离太窄,未设置减速车道等问题。只是,Pierre Levegh至死都没有料到,他竟然就是自己提出的意见的牺牲品。 对于这位法国车手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那么简单。这标志着他在勒芒战场追求冠军已经超过了30个年头。他已经快50岁了,他的未来已经托付给了这辆300 SLR、这最后一次比赛。在Hawthorn扩大优势的时候,Levegh知道那决定自己命运的梦想已渐渐破灭,犹如捷豹排气管的尾烟一样飘向了天空。它正在烟消云散。 就这样,没有任何一个车手为这场事故负责,而不久后,勒芒赛场就重新进行了大整改。虽然车手都免责了,但舆论的苗头依旧纷纷指向Mike Hawthorn,他也只好在自传中道出自己的委屈,认为自己不应该遭受谴责,并且又含沙射影地将焦点转移到26号车手Lance Macklin身上。 Lance Macklin也很委屈,毕竟是迈Mike Hawthorn突然减速右转,他才不得不向左变道的,于是,他一纸诉状,起诉Mike Hawthorn诽谤罪。只是,事情的走向更加具有戏剧色彩,这起诉案还没有定论,Mike Hawthorn就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离世了。 Pierre Levegh和Mike Hawthorn,这两个因共同参与了那一场汽车耐力赛而无形中结下瓜葛的赛车手,最终都英年早逝,前者死在了赛道上,后者死在了高速路上…… (注:梅赛德斯-奔驰300 SLR基于1954-1955年F1冠军车型梅赛德斯-奔驰W196打造,两者共用了大部分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底盘,它把W196的直列8缸发动从2.5升扩大到了3.0升,马力从290匹增加到了310匹马力。SLR是德文Sport Leicht-Rennen的所写,对应的英文为Sport Light-R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