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金庸武侠剧大盘点(四)

这是盘点金庸武侠剧的最后一篇,主要介绍的也都是清朝的故事,武功上不在天马行空,更加贴近现实。即使这样,也远超现实。
八、鹿鼎记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严格意义上它其实并不算武侠,主角韦小宝几乎不会武功。他行走庙堂之上,游荡江湖之间,靠的也不是武艺与品德,恰恰相反却是油嘴滑舌、满腹钻营。

韦小宝是古代社会厚黑学的典型案例,鹿鼎则是金庸版的官场现形记,它本是对世间庸俗风气的嘲讽,可笑的是事与愿违,它带来是更多人对钻营之人的赞赏。
77 佳视版
由佳视当家女明星文雪儿反串扮演韦小宝,白彪扮演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不知道为何要反串?难道只是为了追求符合原著中韦小宝的年纪?

79 台视版
由游天龙、夏玲玲等人主演。因当年金庸小说在台湾并未解禁,所以本剧只能改名为《少年游》,剧中人的名字也不得不做了替换。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84 TVB版
梁朝伟饰演韦小宝,刘德华饰演康熙小玄子。毛舜筠出演沐剑屏,刘嘉玲饰演方怡,吴君如饰演曾柔,商天娥饰演阿珂,景黛音饰演建宁公主。

梅梅比较偏爱此版与同一年的台版,梁朝伟的鬼马形象十分符合韦小宝的人设。眼珠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嬉皮笑脸八面玲珑。这与他后来,电眼忧郁、沉默寡言的成熟男性角色,简直是两个极端。像他一样可庄可谐的明星,还有梁家辉与钟镇涛。
本剧中毛舜筠与吴君如都是演美女的,后来在电影中都成了女笑星。
唉,世事难料。
84 台湾中视版
这也是梅梅看的第一版《鹿鼎记》。小时候记得重播过三四次,可以说这是梅梅最熟悉的一个版本。李小飞的韦小宝也是一个鬼机灵,十分符合韦小宝油腔滑调的形象。可惜的是,对七位女主角都不太熟悉。

98 TVB版
陈小春版的韦小宝,马俊伟的康熙,梁小冰的阿珂,陈少霞的双儿,刘玉翠的建宁公主。
对许多90后观众来说,这是其童年最难忘的一个版本。但在梅梅眼中,木讷的陈小春,与小精豆子不吃亏的韦小宝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每次看到他“呆萌式”搞笑抖机灵,总有些小尴尬。
倒是建宁公主,演出了一种“贱贱的”神经兮兮模样。

2000 台湾华视版(中华电视公司CTS)
小宝与康熙
张卫健饰演韦小宝,谭耀文饰演康熙,吴孟达饰演海大富,郑伊健饰演陈近南。

这一版剧情与原著差别巨大,凭空增加了舒淇饰演的“小金鱼”。剧中韦小宝特别爱吟诗,本来不合时宜的事情,做了遍数多了,反而成了“特色”。这就是早起的“造梗儿”吧。
张卫健的许多表演,特别是与吴孟达合作的地方,明显又星爷版鹿鼎记的影子。事实上张卫健曾接演了许多烂剧,其中就有“碰瓷”周星驰《少林足球》、成龙《A计划》的电视剧。

谭耀文在港片中一直饰演心狠手辣的反骨仔,背叛出卖自己的老大上位。2008 张纪中版
黄晓明的韦小宝,钟汉良的康熙,舒畅的建宁公主。宁静的陈圆圆,应采儿的阿珂,终于母女俩不再由一人扮演了。

这是张纪中第六部金庸剧,也是黄晓明的第二部。此时翻拍已进入尾声,虽然从选角、到开机、探班,最后上映,张式炒作依旧是新闻不断,但早已熟悉这套的观众,关注度与收视热情大不如前。
2014 赖水清版
这一版梅梅没有看过,演员也没几个认识的。不过饰演苏荃的“东北大花袄”,倒是还能认出来。估计这也是本剧一大炒作热点。

2020 猴版鹿鼎记
2020年末张一山版的鹿鼎记,彻底燃爆了影评,吐槽声不断,彷佛又回到哪个金庸剧被热议的年代。
可惜的是,与当年大胡子早期翻拍的金庸剧一样,漫骂声滚滚。

本剧竟然是央视8套首播,天哪!是那个一年到头,手里仅有的七八部苦情、乡土、中年玛丽苏剧,重播个五六次的央视八套?它还会引进新剧?
【梅言梅语】
鹿鼎记是唯一一部梅梅没有读完原著的金庸小说,拿起过两三次,每次在韦小宝遇到茅十八之后不久就读不下去了。
首先,这个开篇并不吸引人,毫无武侠感觉。金庸先生也没有把它作为武侠作品来创作。
其次,里面韦小宝张口闭嘴各种脏话,让人看不下去。类似的还有倚天中五散人周颠,每次看到他都想快进。确实,这很符合韦小宝的市井出身与人物性格。但文中看到这些字,真的很刺眼。
九、书剑恩仇录
书剑是金庸第一部小说,因为创作年代早,许多地方不如之后的作品成熟,在金庸小说中只算做中下水准。
主角红花会少帮主陈家洛,一露面就是满级账号,整部小说下来,几乎没有成长与改变。只是最终被亲哥哥乾隆欺骗后,认清现实、心灰意冷而已。小说主角的性格模糊不清,心路历程缺少必要的起承转合,导致读者无法与其共情。远不如女主霍青桐与妹妹香香公主让人印象深刻。

陈家洛的存在感,甚至还不如帮中其他几位当家的。例如:夺命追魂剑无尘道长、千手如来赵半山、奔雷手文泰来、魅力人妻鸳鸯刀骆冰、“只爱饺子”的余鱼同等。
红花会众当家的江湖名号与排行,很有传统评书英雄大排位的味道。

陈家洛在回疆神秘山洞里,找到一本古人争夺的秘籍,竟然是《庄子》一书。并由此悟出了一套庖丁解牛拳法。
千方百计、巧取豪夺、舍命相争的“宝藏秘笈”,最后竟是一本中原地带唾手可得的修心读物?不知是否为金庸先生原创,但此类剧情在后世的小说、影视作品中频频使用。
76 TVB版
郑少秋一人饰演三角(陈家洛、乾隆、福康安),汪明荃的霍青桐,余安安饰演香香公主。
70年代中后期佳视靠改编金庸剧赢得了一大波观众,TVB以豪华主角团拍出了这部书剑,与之应对。

84 台视版
此版由游天龙主演,剧名亦改为《书剑江山》。怎么游天龙主演的金庸剧都要使用化名才能播出?

87 TVB版
彭文坚的陈家洛,任达华的乾隆,罗慧娟的霍青桐,梁艺龄的香香公主,黎美娴的李沅芷,美女如云。

92 台湾华视版
何家劲的陈家洛,刘雪华的霍青桐,沈孟生的乾隆。此版本主演们年纪有些偏大。

94 内地版新书剑恩仇录
黄海冰的陈家洛,大美女王菁华的霍青桐,曹颖的李沅芷,马丽的骆冰,王志飞的余鱼同。

这是内地观众最熟悉的一版,最后一集炮打庆功楼让人看的很是憋闷。
黄海冰也是集齐梁(张丹枫)、金(陈家洛)、古(沈浪)三大家笔下大侠的第一人。之后更是出演评书中隋唐第一大英雄秦琼秦二爷。
2002 唐人版
赵文卓的陈家洛,关咏荷的霍青桐,吕良伟的文泰来,陈孝萱的骆冰,谢君豪的余鱼同。

赵文卓从电影届的功夫明星,到长期混迹于电视剧与低成本数字电影圈,可惜了。比起稍晚一点出道,也曾混迹电视剧多年,最后找到定位的吴京,他一直没有找到最适合的道路。
2009 合拍版
乔振宇的陈家洛,不老男神秋倌第N次出演乾隆,周丽淇的霍青桐,颖儿的香香公主。
本剧有不少回疆壮丽实景,对比之前的版本来说也是大手笔了。乔振宇自雪花女神龙以来,古装扮相备受好评,拍了一系列的武侠剧。

十、雪山飞狐+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是金庸第二部武侠小说,而飞狐外传则是其前传性质的作品,但因成书在后,里面许多设定与雪山飞狐中相悖,这也是续写前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雪山飞狐表面写长大后的胡斐为父母报仇的故事,其实是用第三人视角侧面讲述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辽东大侠胡一刀,他与爱妻相濡以沫,与金面佛苗人凤惺惺相惜,被卑劣小人田归农所害的故事。这里的胡斐只是一个工具人,将当年事件的亲历者聚集一堂而已。
但飞狐外传确实完完全全讲述少年胡斐的故事,他与袁紫衣、程灵素的三角恋情。还有“吃书部分”,提前与金面佛苗人凤的交集,到雪山后反倒是两人素未相识。

雪山结尾,金庸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结局。胡斐与苗人凤因误会决斗,生死之间只差一招。到底是胡斐使出破招之法,亲手杀死“准老丈人”苗人凤?还是选择不用此招,父子两人同丧命于苗人凤绝招之下?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在电视剧领域,两篇文章从来都是和在一起拍摄的。
78 佳视版
卫子云饰演胡斐与胡一刀,米雪饰演袁紫衣,李通明的苗若兰,文雪儿的程灵素,白彪的苗人凤,罗乐林的田归农。

85 TVB版
此版本可以说是群星荟萃。吕良伟饰演胡斐与其父亲胡一刀,戚美珍饰演胡斐之母。曾华倩饰演苗若兰 ,赵雅芝饰演马春花,陈秀珠饰演苗若兰之母南兰,景黛音饰演程灵素,周秀兰饰演袁紫衣。谢贤饰演近面无敌佛苗人凤,曾江饰演大反派田归农。

91 合拍版
孟飞饰演胡斐与胡一刀,龚慈恩饰演程灵素,伍宇娟饰演袁紫衣。
本剧将两部柔和后,主要突出的是少年英雄胡斐的故事,其父胡一刀的戏份并不多。

这也是内陆观众最熟悉的一个版本,龚慈恩的程灵素那么温柔、善解人意,迷倒了多少男儿。最后为胡斐而死,是胡斐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
本剧的主题曲《雪中情》、《追梦人》十分经典,传唱至今。
99 TVB版
陈锦鸿的胡斐,佘诗曼的苗若兰。黄日华的胡一刀,邵美琪的胡夫人,
这是少见的胡一刀、胡斐父子分别由两人饰演的。

梅梅一直都认为本剧看点就在黄日华与邵美琪演的胡一刀夫妇,两人完美演绎了这对江湖上夫唱妇随的模范夫妻。
2007 王晶版
聂远的胡斐,朱茵的袁紫衣,安以轩的苗若兰,钟欣桐的程灵素。这是新世纪初期,港台演员、导演集体北上时期的作品。但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这股合拍浪潮逐渐被网络资本所推崇的小鲜肉所灭。

十一、碧血剑
碧血剑中规中矩,主角袁承志的故事,远不如配角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更有看点。
夏雪宜身背一家人的血海深仇,向温家五老报复的手段也是够狠毒。最终被温仪的怜爱所感化,竟然与五老“和解”,却中计被害成了废人。其妻温仪生下女儿温青青后,最终也被温家所害。虎毒不食子,碧血剑中的温家,可谓是坏到头了。只有《连城决》里的凌退思,可与一战。
77 佳视版
当家花旦文雪儿出演温青青,出演过小龙女的李通明饰演阿九,陈强的袁承志,笑星石天的夏雪宜,包租婆元秋的何铁手。

85 TVB版
黄日华饰演袁承志,庄静而饰演温青青,毛舜筠饰演阿九,苗侨伟饰演夏雪宜,“瑛姑”曾庆瑜出演温仪。

2000 TVB版
林家栋的袁承志,欧子欣的闯祸精温青青,佘诗曼的阿九,江华的金蛇郎君夏雪宜,吴美珩的温仪。

不算电影的话,估计这是内地观众最熟悉的一版碧血剑。不同于电影版中被洗白了的金蛇郎君,方华的夏雪宜并非好人,而是为了报血海深仇而不择手段,他最对不起的就是五毒教的何红药了。
2007 张纪中版
虽同为张纪中的金庸翻拍剧,但本剧的存在感极低。也许因为碧血剑并非金庸上乘之作,无论大胡子再怎么炒作,也无法兴风作浪。

【衍生剧】
92 TVB 金蛇郎君
由郑伊健、罗慧娟、尹扬明等人出演。本剧主角并非金蛇郎君夏雪宜,与《碧血剑》也没什么关系。但本剧也有一把金蛇剑,后半段报仇的故事与夏雪宜有些相似。

十二、白马啸西风
白马啸西风是一部中短篇作品,因其平庸,所以常常被人忘记。如果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四处查资料,梅梅都想不起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82 台视版
由姜大卫饰演马家骏,杨若兰饰演李文秀。这也是仅有的一次,白马被搬上荧屏。估计内地观众极少有人看过。

十三、鸳鸯刀——无翻拍剧
这是金庸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梅梅已经记不清了,但记得搞笑的“太岳四俠”,影响最深的就是扛着石碑做武器的一人。
鸳鸯刀的秘密就是四个大字“仁者无敌”,历经千难所获竟是一场空,寻觅的过程才是最终要的成长印迹。现在看这个梗儿已经不在新鲜,很多电影都有类似的设定。比如《功夫熊猫》中空无一字的“神龙卷轴”等。

【梅有话说】
改编、翻拍金庸武侠作品的高峰,大约有六波:
1、1970年代中后期,香港佳艺电视台拉开了将金庸作品搬三电视的序幕,成就了第一波金庸剧高潮。

注:香港佳艺电视台(简称CTV)是香港的第三家免费商营广播电台,在1975年开播,于1978倒闭。佳视曾经制作过“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碧血剑”、“雪山飞狐”等。米雪、白彪、文雪儿等都是出演佳视版金庸剧的著名演员。佳视倒闭后,旗下艺人与制作人员纷纷转投TVB与丽的电视(亚视ATV的前身)。

这之后TVB将金庸剧版权揽入怀中,开启了两波翻拍高峰。与之竞争的亚视只能靠改编古龙、梁羽生、黄鹰(武当云飞扬、大侠沈胜衣)等名家的小说与之抗衡。
2、80年代初期,TVB第一波改编潮,掀起了金庸剧的第一高峰。随着内地电视台的大量引进,这个世代的金庸剧成为了七零后、八零后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3、90年代中后期,TVB掀起了第二波翻拍金庸剧的高潮。不少作品引进内陆后,成为九零后与零零后心目中的经典。
4、8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之前,台湾老三台(台视、中视、华视)轮流翻拍金庸剧。不同于香港的同行,台湾这边版权比较分散,老三台各自牢握不同小说的版权,各自翻拍。

5、进入新千年之后,大陆电视剧行业强势崛起,制作人张纪中高调翻拍金庸剧,许多剧都打着“央视”的名头。这一波翻拍中吐槽之声远大于赞扬,当也有《天龙八部》这样为数不多被观众捧为经典的作品。
张纪中版武侠剧的强项是制作团队强大,采用实地实景拍摄,请来大师级音乐人为其配乐,邀请各领域的名角跨界出演配角,服化道乃至武术特效都下了巨大成本。气象上远非TVB那万年不变,在内置影棚里排除的武侠片可比拟的。但缺点就是讲故事的水准不高,没有武侠气息。空有豪华的硬件,软件部分却一塌糊涂。
6、2010年之后,大陆掀起了新一轮翻拍潮。不同于以往,这一次进入网络时代,一部分剧只以网剧传播。这个时代武侠剧朝偶像剧方向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