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之类】悲剧的愉悦
很多时候,我都忍不住怀疑今人对悲剧的欣赏能力乃至接受能力,尤其是在看到一些视频的评论区动不动就是🔪和😭的emoji组合之后。就galgame而言,我更偏爱有悲剧结局的——这里的悲剧结局不包括选错选项进入的 带有惩罚性质的BE 也不包括那些毫无征兆,纯粹为悲而悲的BE——因为通常来说敢做悲剧结局的剧情不会太差。这个“敢”字或许就揭示了问题所在:本来,能接受并欣赏悲剧的人就是少数。 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到过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当时他还是个孩子,读到圣经《约伯记》中约伯失去儿女与家产,悲伤得撕裂自己的衣服的故事时,往往带着病态的愉悦在房间里来回走一个小时,几乎要流下眼泪。(见于译林版《卡拉马佐夫兄弟》413页注解,转引自陀氏的《书信选》)我也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当时我在玩《少女神域~少女天狱》,看到那位爱慕男主却被人操纵的葵坠下悬崖以及那张她满身是血的CG时,我几乎是立马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带着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我用的是手机模拟器)。那时我还没意识到这一行为的古怪之处,后来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看到这条注解才猛然回想起来。这倒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葵这个角色(我还挺喜欢她的),也不是因为我对R18G有什么特殊的喜好,而可以归功于一种我称之为“悲剧的愉悦”的东西。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每部真正的悲剧都向我们表明,“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之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而充满欢乐的。”按我的理解,悲剧通过毁灭美好的事物这一极端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我们心中对美好的期望(尽管我们往往不会意识到),反过来肯定了生命中这些美好事物的意义。以上文中我自己的经历为例,葵在此之前就已经做出了“永远离开”的暗示,在她走向终点的过程中我就已经隐约猜到了她的结局会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玩家仿佛“亲眼看见了意志的沸腾,动机的斗争,激情的涨潮”(尼采语),在无意识中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结局;悲剧效果在CG浮现的那一刻达到顶峰,此前暗示的一切悉数应验,开弓没有回头箭,故事已经无可挽回。这种愉悦大概只有BE之后的TE可以匹敌。然而,很可惜,《少女神域~少女天狱》这部作品在整体上并不能算太好。 “悲剧的愉悦”这一表达看似矛盾,但其实不难理解。欣赏悲剧的终归是少数,不过我还是希望各位读者/观众/玩家至少先请分清悲剧和喂屎的区别,还有就是不要脆弱到动不动就是“是🔪呜呜呜😭”一类的评论了。 2022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