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 [12-1]

2023-05-11 09:19 作者:帅伴  | 我要投稿

【12-1】

【哲理启迪】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德] 鲁道夫·奥伊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书籍封面


“人生绝非一场虚幻的施与”


感谢陪伴~


【摘 —— 旧有的解答    现代的文化】


(A)

·【把生活看作一个整体】

·宇宙实在太过真实,人类生存的矛盾实在太显眼

·抱有强烈【宗教信仰】的人,很可能会【过高】地看待他自己以及他的毕生工作

·从外表上看,人属于一个可见世界,但在内心,人已经发觉存在一个【更深刻的实在】

·【生命哲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德、法等国非常流行,它以【人的生命、人的生活、人的价值、人的历史文化】作为理论对象,【强调生命的精神创造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


(B)

·人的思想需要受到【监护】

·【生活第一】,而不是思想第一

·【人格发展~独立的精神生活】

·【批判的论述】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的进步,往往把生活兴趣的中心【从不可见世界转向可见的世界】

·历史的发展就是【精神生活的具体化】,是它【由分散孤立到内在统一】的发展史

·(内在论唯心主义)【创造性劳动】能够调动起人的一切才能,使他作出合理健全的判断


(C)

·在精神的问题中,【每一个“不”字后面通常都有一个“是”字】

·突然我们的工作是为谋求进步,就必须有【明确的问题和明确的突破口】

·奥伊肯希望实现这样的社会:【它摆脱了必然性的压力,并以体现和珍视一种独立的精神性为己任】

·奥伊肯认为,人是自然与精神的会合点,人的义务和特权便是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地追求精神生活,克服其非精神的本质

·生活的意义之所以对我们模糊不清,主要是因为我们【被我们应当采取的立场所分裂】,而且哪一方都不可能吸引人们普遍接受它自己的特定信念


(D)

·【可见的世界】是兴趣的主要对象;

·思想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追求彻底而清晰的强烈愿望】

·【劳动】:抓住一个对象并按照人的目的来塑造它的活动

·凡是抱有过高希望的地方,反应相应也会过大~【失败会导致深刻的沮丧和最阴郁的怀疑】

·一个人与世界对立起来后,确实可以无限地扩展他的领域,但是他【绝不可能离开它而采取一种全新的立场】

·【自然主义】对人漠不关心,仅仅视之为一种无意识的机械结构的组成部分,【理智主义】则认为人只是一种思想进化的容器、工具和器械~都不把生活的进步归之于人


(E)

·思想~【独立】

·(歌德)【必然性是最好的律师】

·尽管有一切表面的扩展,【人的内心生活却在收缩】,各种限制更紧地包围着他

·凡是把全部生活看作确定了的并具有自然那种永恒性的,对于思想必定是一种【遗憾的限制】

·心灵,从来不满足于单纯的成果,必须要回到自身,问它自己的「内心生活」得到了怎样的收获

·【进步】并不在于通过增加项目使系列延长,而在于【从一种体系向另一种体系的富有启发性的转变】


(F)

·任何事物都可以作出【双重解释】

·倘若一个体系越是前后一贯地加以阐述,便越是表现出自毁性

·就世界而言,是【自然与理智的对立】,就人而言,则是【社会与个人的对立】

·给予现代运动以力量和热情的,首先是它们体现了【为实现各项原则而进行的斗争】

·越来越细的分工和专业化,意味着人的全部能量只有越来越小的部分得到发挥,其他的都被【闲置】不用

·无论思想在【独立的第一抹曙光】里显得如何朴实无华,但微小的火花会突然爆发成烈火四处燃烧,并将熔化感官经验的固执僵化


(G)

·思想起源于人,但它又【反对】人~思想根据自己的本性,制定出某些规范性要求,规定了人所必须遵循的路线,迫使他付出各种辛劳和牺牲

·倘若把【共同体】放在第一,把它的繁荣看作衡量生活中一切成就的唯一标准的话,社会整体必然有其自身的牢固基础,而完全独立于它的成员的任性和固执

·【倘若诉诸于直接经验意味着人的生活必须听凭一种已经存在的宇宙过程的支配,那么诉诸于直接经验决不能使生活丰富而有意义,也不能保证它的自我实现】


(H)

·【考虑宇宙的无限性】

·新理念与新原则的开端,常常严重扰乱生活的平衡

·人是一种【思考和反省】的存在,他必定追求一个【包罗万象的整体】

·以助长和增进人的直接利益为目标的整个文明,不可避免地打上【贫瘠荒芜】的印记

·社会主义的文化主要指向【生活的外部状况】,个人主义的文化乐于面对【生活本身】~都有把人【理想化】的倾向


(I)

·【精神的创造】只有在以它为目的而被全心全意地接受和追求的时候才会成功~必然由某种【发自内心的强制性的动机】激起

·某种可能使人类的生存彻底瓦解的【尖锐对立的出现】,会引起一种对个体更紧密地联合的向往,引起让生活服从某种权威组织的控制的渴望

·人必须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同化世界」,使之成为他的直接的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笔记 [12-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