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21)

2022-10-27 19:34 作者:东爸的NERF  | 我要投稿


【图片 1.1.2-042】食尸鬼(GhoulGrinder·ZOMBIE STRIKE·2020)

  发表于2020年所属于僵尸系列的食尸鬼是一款奇特的发射器。

  食尸鬼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10发,发射精英弹,栓动式上膛,设计有模块化的钱管接口与尾托接口,并带有一个尾托,弹轮后方可以额外装载5枚精英弹。

  食尸鬼的原型为云石锯,为了还原这一点,设计师将发射器的弹轮,由精牛样式的海绵体堆叠,改为了弹尾堆叠。这种设计有效的降低了发射器的横向体积,代价仅仅是横向纵向长度略微增加。但这种设计代价十分巨大,即是气缸无法正对软弹尾为其供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设计了一根长长导气管,这使得这款发射器的空气利用率极差,射程堪忧。值得一提的是,日后的翻转系列继承了这种导气管,使用的理由更是与食尸鬼如出一辙。

  食尸鬼的拉栓通过螺纹与主体连接,玩家可以随意拆下。但另左撇子诟病的事,发射器的拉栓只能安装于左侧,这意味着发射器只能右手持握,显然是一种对左撇子不友好的设计。而从结构来看,设计师完全可以在右侧也开拉栓空,使得玩家可以自行选择装左或装右,而设计师偏偏没有如此。笔者推测可能是因为右侧要喷涂logo并涉及外观,不适合开孔,但这依然不能阻止玩家认为这是个遗憾。

【图片 1.1.2-043】急袭 (Rush-40·hyper·2021)

  发表于2021年的所属于超越系列(hyper·2021-现在)急袭和围攻(Siege-50·hyper·2021),以及所属于竞争者系列的飞弧螺旋(Helix XXI-2000·飞弧螺旋发射器·RIVAL·2021)为NERF历史上最早采用重力供弹的直塞式气缸发射器。

  虽然三款均为重力供弹原理的手动发射器,但飞弧螺旋与另外两款采用弹仓供弹的超越系列发射器还是有很大区别。飞弧螺旋采用的是固定路径的供弹槽,竞争者球弹只能在其内沿固定方向固定排列前进,如此看来,其也可以认为采用的是无弹簧无供弹板的内置弹匣发射器。

  急袭采用弹仓式供弹,载弹量30发,发射超越球弹,滑块式上膛。

  急袭的弹仓为透明材质,这是竞争者传下来的惯例,与竞争者类似的,急袭的弹仓也有较大的装弹口,这可以使得玩家快速为发射器进行装弹。与竞争者不同的是,超越弹的体积非常小,在固定体积下,他装弹量更大,设计师抓住了这个特点,为超越系列发射器设计了可以夹在发射器导轨上的弹药舱。玩家可以极为轻松的用弹药舱快速的为急袭等发射器加装超越球弹,这也是为什么超越系列发射器普遍导轨众多的原因。

  虽然采用弹仓式重力供弹,但其内构与克洛诺斯极为相似,这点证明了克洛诺斯得成功性。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急袭在待射点与弹仓之间设计了一个“斗”,从结构来看,软弹会先进入斗内,而斗会随着上膛联动倾斜,将其内的软弹倒入待射点。这种设计很好的解决了发射物过小带来的供弹异常的问题。但遗憾的是,由于超越球弹材质选择失误,其自身有着很大的粘性,这导致球弹很难有效的进入斗内,导致供弹失败。这成了超越系列发射器的通病,截止2022年前9月,所有的超越系列发射器在使用时都需要频繁摇晃,才能保证供弹顺畅。

  值得一提的是,急袭再上膛时会将整个弹仓向后拉动,这种将载弹器具拉动的设计也是NERF最早的。

  围攻采用弹仓式供弹,载弹量50发,发射超越球弹,泵动式上膛,可连发。

  超越采用霰弹枪式外观,诚然,其无法霰弹发射,不过发射器还是原了连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射器的可玩性。不过,这种连发遇上超越球弹的沾粘特性,就成了地狱组合。当连发使用时,围攻非常容易空放,这是因为球弹黏在一起无法供弹,而且解决方法只能是边发射边摇晃,而这是又无法进行连发。最终,围攻成了一把尴尬的发射器。

  飞弧螺旋采用弹仓式供弹,载弹量20发,发射竞争者球弹,泵动式上膛。

  相对于急袭和围攻,飞弧螺旋的弹仓中的球弹是以固定轨道向下滑落的。这种设计有效的避免了摇摇乐问题的出现,弊端则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载弹量。为了增加载弹量,飞弧螺旋设计了两条平行的轨道,每条轨道载弹量10发。虽然有两条轨道,但实际上飞弧螺旋一次只会发射一枚球弹,实现这一功效的是位于轨道终点的一个分弹器。这个分弹器在一次上膛时只会将一枚球弹送入待射点,并且是一左一右交替,这使得发射器可以交替发射左右轨道中的球弹,而弊端则是玩家必须将两个弹仓都装入等量的球弹,否则就出现空枪的情况。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下落的设计,使得飞弧螺旋无法如同其他发射器一样通过反复上膛,来使得发射器霰弹发射。

  手动模式的弹仓式载弹发射器可谓姗姗来迟,笔者原以为NERF会在竞争者系列早早的推出此类发射器,却千算万算没想到供弹问题。如果使用竞争者球弹来制作弹仓式发射器的话,供弹系统就会出巨大问题,即是如何解决每次只使得一枚球弹进入发射舱的问题。对于超越系列来说,解决还算简单,设计师在弹仓与发射舱只见设计了一个斗,这个零件一次会吃尽一枚超越球弹,在上膛时将吃进去的这枚倒入发射舱内。虽然竞争者也可以使用类似的结构,但这会出现发射器体积过大的弊端。而即使无视内构所造成的发射器体积增大的问题,球弹在弹仓内如何顺利的落入倒斗,以及要设计多少颗载弹都使得竞争者球弹采用弹仓式给手动模式发射器供弹是一个悖论。而即使是通过球弹体积减小所完美解决了发射器载弹数量与内构零件大小问题的超越系列手动发射器,也无法解决球弹在不因为自身原因产生的沾粘下过下顺利落入倒斗的问题。

  而事实上,这种弹仓供弹唯一的优点是玩家可以快速装弹,但遗憾的是,由于供弹不顺,玩家即使能快速装弹,也要将时间浪费在摇晃发射器上,加减一算,其实并没有节约多少时间。

  不过考虑到超越球弹的大小,以及使用弹匣所带来的仿真问题,近期的手动超越系列发射器使用弹仓式供弹的可能性依旧巨大。

  笔者猜测以后的手动超越球弹发射器会不会开发出与上膛机构联动的松弹器呢?

【图片 1.1.2-044】双重粉碎者(Double-Crusher·MAGE XL·2021)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2021年所属于MEGA XL(MEGA XL·2021-现在)系列的大卡车(Big Rig·MEGA XL·2021)、推土机(Boom Dozer·MEGA XL·2021)和双重粉碎者,为新时代后发射软弹最大的直塞式气缸式发射器。

  大卡车采用燧发式载弹,载弹量1发,发射MEGA XL弹,滑块式上膛,发射口下方可以额外装载两枚软弹。

  作为一款燧发式发射器的大卡车,实际体积远超半自动弹匣式发射器STF(STRYFE·冲锋发射器·N-STRIKE ELITE·2013).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发射的软弹过大,为此需要足够大的发射管、气缸和足够强的弹簧。而使用足够强的弹簧的代价是上膛所需力量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又为大卡车设计了一个牺牲上膛距离的省力齿轮组。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造就了大卡车巨大的体型。

  推土机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6发,发射MEGA XL弹,泵动式上膛,可连发。

  由于发射巨大的MEGA XL弹,所以推土机有着历史上最大6发弹轮,这成就了发射器巨大的体积,同时从结构来看,推土机采用的是与精牛一样的步进,而非轨道。诚然,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因为拨动杆形变而造成的弹轮旋转不到位的问题,设计师为推土机的棘轮设计了一个外壳,通过外壳限制拨动杆使其无法形变,以此来解决弹轮旋转不到位的问题。

  从内构来看,推土机是唯一没有设计省力齿轮组的MEGA XL发射器,原因很简单,为了限制发射器的大小。如果设计省力齿轮组,推土机至少一比现有的再大上30%。而为了避免影响上膛手感,推土机使用了一个较轻的弹簧,而这又使得其射程有速下降。

  推土机是唯一设计有除了导轨之外的模块化结构的MEGA XL发射器,其带有一个尾托接口,玩家可以安装任何模块化的NERF尾托。诚然,没有一款适合推土机,无论装上哪款都非常奇怪,这个拖的意义在于提高发射时的稳定性。

  双重粉碎者采用外置式载弹,载弹量2发,发射MEGA XL弹,泵动式上膛,尾托可额外装载两枚软弹。

  双重粉碎者是MEGA XL系列唯一的设计有智能空保的发射器。诚然,原因在于MEGA XL弹实在是太大了,单一气缸无法为两枚软弹同时供气至发射足够的距离。与大卡车一样,双重粉碎者设计有省力齿轮组,其牺牲了上膛距离换来了轻松的手感。双重粉碎者的尾托可以装载两枚MEGA XL弹,但与以往的发射器不同,软弹被镶嵌进了尾托内。原因很简单,MEGA XL弹的体积太大,如果采用与老款一致的外置式,就会极大的增加发射器的横向长度,这极其影响发射器的使用体验。

  诚然,对于先驱者时代,尤其是早期的发射器来说,但新时代后,NERF的发射物偏向小精简发展,最大的通用发射物,是只能通过压射发射的榴弹。诚然,相对于榴弹,MEGA XL弹还算小。MEGA XL的推出的主要原因是丰富弹种,并且受到了部分玩家的欢迎,但遗憾的是直至2022年9月,NERF依然没有公布出了首发三款之外的发射器,这意味着这三款发射器可能并不理想,MEGA XL极有可能沉沦。

【图片 1.1.2-045】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 (Amban Phase-Pulse Blaster·LMTD·2021)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2021年所属于LMTD系列的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为NERF最长的发射器。

  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采用燧发式载弹,载弹量1发,发射精英弹,泵动式上膛,带有声光效果。

  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全长达到了恐怖的1.2764M,在其面前,任何狙造型发射器都是儿戏。可惜,由于要尽可能还原外观,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只能采用燧发式载弹。

  发射器的装弹方式很有趣,需要半上膛才行。玩家首先要将下拉前推,到位后仓盖弹起露出吃弹杆,玩家将一枚软弹从后装入吃弹杆内,因为此设计,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并没有设计限位杆,随后玩家需要手动将仓盖合上,最后后拉下拉,完成上膛。这种复杂的上膛方式源于外观还原考虑,在此前提下还要保证能够发射,为此,设计师设计了一个如此复杂的被一些人贬低为大号jolt的结构。诚然,NERF只能还原外观,而无法还配色,因为原色无法过审。

  而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还原外观,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变为了一款奇怪的发射器,玩家无有效的抵肩和持握,这使得发射器的手感非常糟糕。同时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有着NERF最长的内管,这使得其射程极为堪忧。

  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共有两种配色,分为LMTD版和青春版,诚然,就两者的差异来看,笔者认为这是无安全不一样的两把发射器。LMTD版的叉子为塑料材质,内置需要2节7号电池驱动的声光效果。青春版叉子为NERF海绵材质,无声光效果,前管需要自行组装。

  值得一提的是,安巴相位脉冲发射器虽然与其他发射器一样采用了螺丝固定,但由于有碍外观的完整性,设计师突破性的为发射器设计了螺丝孔遮盖,这使得发射器无法再完好的前提下被拆解。有意思的事,青春版同样有遮盖设计,这使得青春版的前管装上后不做暴力拆解根本无法拆卸回盒。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2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