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历史新题型解题方法——地图信息类

2022-03-31 11:33 作者:袁史部落  | 我要投稿

一、题 型 分 析

历史地图一般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共同体现历史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该题型一般以考核历史地图变化为问题切入点,围绕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的改变,行政区域划分战争形式的发展及进程,区域经济特征,文化交流路线,经贸路线等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

二、解 题 思 路

1. 设问类型

分别提取图A、图B、图C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 解题步骤

步骤一: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解答。

步骤二:读材料

(1) 看地图时间。

(2) 看地图图例,注意地图中的关键词语。

(3) 分析图例的数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判断,并指出结论得出的理由。

步骤三: 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三、真题演练

(2020·山东卷)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解析:

根据图1可知: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东汉(永和五年)。

根据图2可知: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其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人口数10—150之间的地区为江苏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

根据图3可知: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唐代(天宝元年)。

高考历史新题型解题方法——地图信息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