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施德楼marstechno 770

曾经在网上浏览自动铅笔帖子的我,第一眼就被这支笔迷上了——施德楼marstechno 770(以下简称新770)。那干练的造型,工业风格的金属笔握,凸显专业的蛋糕头,还有一抹成熟又不显沉闷的蓝色,一下命中了我的好球区。在此之前,我不曾知道自动铅笔也能如此富有现代美感。

早在2010年,沙丁猪老师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了施德楼mars 7系列的好笔,尤其盛赞了新770。这可谓是我的启蒙帖,带我走向了云玩家的道路(丢人)。我也因此对这支笔心往神驰。
9年过去了,我终于有幸搞到一支,赶紧趁热评测一波。并且正如我标题所示,新770的神话终于在事实面前破碎了……

造型无需多言,简单干练,却又相当耐看,对不喜欢古典造型的我来说,可谓正中下怀。笔的前半端是不锈钢材料,表面有车床留下的痕迹,不像光面那样晃眼,也不像磨砂那样低调,尽显钢铁本色。

笔握以环形回路来止滑,视觉上不像金属滚花那样繁杂。但是,这个笔握很滑很滑,甚至比纯塑料握手还滑,这就令我十分难受了。
层层递进的蛋糕式笔头给人以精密测量仪器的feel。深蓝色的塑料笔身则是光面的,似乎很容易留下毛痕。而网图也显示,表面的字很容易磨损掉。

这支笔功能上的特色在于两点:可回收的护芯管和缓冲机构。首先,护芯管集成在一个碗状的塑料件前端,而这个塑料件通过环状凸起固定在笔头内。当松开爪瓣,用力按下护芯管时,护芯管连同塑料件就能收回至笔头内。但这个所需的力大到令我怀疑人生,更别说这么大的摩擦力会有塑料件磨损和断铅的隐患。

其次,这支笔有缓冲机构,即机芯上装有弹簧,能随笔芯上下移动。一般来说这个机构仅仅是用来缓冲过重的落笔,而施德楼硬是用这个机构玩出了花样。如上图所示,硬度标识直接印在了内管上,通过笔身上的小窗口透出来,可以通过旋转来调节标识。
在爪瓣卡住笔芯的情况下,内管高度会有所下沉,此时硬度标识出现在窗口处,并且不能随意旋转。而爪瓣没有卡住笔芯时,或往上拔内管时,此时内管高度上升,就可以旋转内管,再松手让内管下沉,即可调节标识。
甚至护芯管的回收机制也利用了缓冲机构的特性,强行把机芯和内管往上怼了一截,才得以收纳较大的塑料件。

接下来说说最大的槽点:塑料出芯,塑料内管,塑料螺纹。按压手感廉价,也令人担忧其寿命。这支笔在机构上搞了那么多花样,结果核心部件全部塑料,优秀的设计,全部木大!相比之下,老770是金属螺纹和金属出芯,也没弄任何乱七八糟的功能,看着就稳定得多。

给新770下个评语:外强中干。它有着我最喜欢的造型,表面上的用料也不俗,内部却令人无语,使用手感只能说差强人意。完全不像网上吹的那样神乎。
当然,各人有各自的体验,我的意见也不过是主观的牢骚而已。既然网上有那么多笔友喜欢这支笔、日用这支笔,那么便能说明此笔的性能可能并不孱弱,还是建议自己体验一哈。

链接
施德楼mars 7系列的几款好用的笔: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9aeb10100gy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