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六月随笔

2023-06-12 15:17 作者:uni_Rebuild  | 我要投稿

每次这么写都会变得很沉重……自己的事。达咩人间。但还是想写。

也许我的脑子更适合从现实抽离,胡言乱语胜过精心编撰。但是不行。


又一年六月,稍微认真点,进行回顾。

经历了很多失去。

物质上的断舍离,对自己现实所有的具体直观评估,不过这些东西,怎么积累的经历的……我还记得刚获得这样事物时的心情所想,如今已经沦为杂物,尘埃累累,归类于“可以不要了”。所谓事物承载着记忆的功能,不过睹物思人与事。

我知道我迫于形势,一口气丢掉了很多也许还有价值的东西。理性判断或许并不理性。既然已经做出选择,结果不可改,怀念与可惜也不需要。

一同失去的,还有生活环境。好不容易适应了的、熟悉了的道路、风景、方位,尤其可贵的床帘遮蔽下独属自己的空间,在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些之后,就要永远地失去了。

没去过的地方、没吃过的饭堂窗口、没做过的事,明明还有很多,想不起来的,也不需要想了。

从“在校生”除名,连校门无法再踏入。这片空间不再属于我,或者我本就只是过客,仅仅四年的许可罢了。

说起来好笑,对于“毕业”这件事,我最深的感触居然是——无处可逃了。

住所只剩那个厌恶、压抑的【家】。连同我的躯体、思想、习惯,重新塞进去,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还想感叹些什么呢?高考之后就沦陷懈怠向下包容的精神,注意狭窄自我中心求生问死,沉溺于网络小众文化,回避必要不必要的社交,敷衍拖延学业……说是零也不为过,能拿得出手的履历可以说完全没有。

为了不跑题,还是专注于最近一年时间叙述——所谓的“得到”。

现实与天真预想的天壤之别。

从义务教育算起,十六年间以“学生”身份存在于校园,按部就班地学习、测试、考核、实习、答辩,再苦闷焦虑惶恐,倒也都过去了。理所当然的。

不只是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整个系统相关,若是卡在哪里,其他人也会来推一把,指导过关。偏科?总分够就行。挂科?再考一次就行。总能走下去的,同一批人。

问题就出在这里。思维惯势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就算再狼狈无措也能成功落入下一个阶段。

但不是的。在失去了“学生”这一身份庇护之后,从既定轨道进入了无序空间,似乎往哪儿都行,成功学听过不少,创业、求职奇迹同样。前途光明、无限可能的未来?幸运的不是我。理所当然。

正如大三在课上自我剖析时所言,当时就是我的人生巅峰,前后都再糟糕不过了。

我再清楚不过,又不够清晰。

我要去往哪里?我期望什么?我拥有什么?我的劣势?我的适应范围?我的身体?我的脑子?我的心脏?

被困在压抑房屋,面对的是无止境的自我感动道德绑架,不断产生的家务。

走进一间间办公室/会客室,面对的是傲慢刻薄敷衍的隐私刺探价值评估,附加夸张漫谈、胡乱揣测。

时间,金钱,精力。

阳光,汗水,焦渴。落雨,折伞,潮气。

关节与肌肉酸痛。放开的想象收束。气笑与忍耐,恶心得想吐。

重复。

重复。

重复。

日况俱下的身心。看不到的未来反复闪烁光明黑暗,干脆挖掉双眼。反正不会再坏了。

嗯?开玩笑的哦。

一点也不好吃——数次精神崩坏的时候想着把自己煮了,但是不太好清理现场啊。

得过且过地,到了今天。

认知上最为接近自我了断乃至绝望恐怖的一年,表面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有价值的感触?

当然有,我很会积累总结生活经验。

自我感动是大忌。

无论是观察他人或自己,这一点都最为关键。典型就是中国式父母,经久不衰的“妈妈爱吃鱼头”这类论述。“你可以不那么做。”我只想这么说。

回想起来,我委屈自己的经历也不少,顾虑着想象中他人的需求。被吓倒,自我怀疑,踟蹰不前,低行动力,目标不明——称之为“想象力的怪物”。

想象出来的困局,与现实存在的困局。

往往有着专家之类大谈特谈,企图振奋局面。

看得到哦,社会现状。无法乐观啊。

我可以自信满满,勇于挑战,积极向上。但现实不是我中二地心怀期待就能实现心愿的。一次次尝试,落在我身上,就只有一种结果。但这不代表对我全部否定。只聚焦于个别关键词、典型个例,忽略整体情况,把相关当做因果,得出的论断必然是失真的。

经历得多了,我也累了,审慎分析线上能得到的信息,线下纯粹碰运气,无论什么结果都能接受。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回想重要的人生抉择,自己能够做决定的不多,其中作为关键的不少。自个儿填报了全部志愿,加入机构,确定不考研,自选论文方向,投递简历面试培训,辞掉看起来待遇不错的工作。已经无处可逃,无可后悔。

能看到的/表现的只有一面。个人狭窄的认知范围占主导。

对于不认识的人,第一面就决定了关于对方的全部预设。

对于认识的人,以自身的认知习惯预设,逐渐填充替换,或干脆就这么认定了。

看得到的是外在表现,内在动机所思所想基本全凭想象,参照首先是自己。信息匮乏的时候,以自己的背景填充。意识到他人与自己不同,不是个愉快的过程,也不是短暂的过程。首先预设他人和自己一样,省时省力。

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人没那么有兴趣认识你……

我由于脸盲的缺陷,会更多地注意观察,以在脑子里加强关于对方的印象。

转换角度看待事物。

眼前太困顿,无论如何进行不下去了?时间线放大到十年、一生,不是宽裕了很多?

惯性思维无法解决?参考别人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也能尝试。试错不可怕,增进经验嘛,停滞搁置就仅此而已。

没能做到常人价值体系的“正事”,就是浪费时间?有没有可能,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

接受新鲜刺激的必要性。

只是刷着不断更新的自媒体,看似接触了很多信息,绝大多数没有营养,内心的土壤板结,轻敲就会碎裂。

得看书,看有深度的、在理解范围的东西,顺着他人思维延伸出去,使自己充盈。虽然清楚,用着各种借口,这一年貌似只看完了几本余华的书,稍微补充点情感价值。

阳光对缓解抑郁情绪很有用。

前提是存在阳光、愿意走进阳光。大自然的治愈能量啊。

……

 

阳光舒心一点的叙述?

有哦。当然的,我很会自我关心,顺带半死不活地疗愈。

虽然很久没翻书了,理论呀知识呀变成了迷蒙的灰尘,不至于忘光,也不再满口术语张扬着自以为是了。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些,也正常地活着,各自从生活中悟出些什么,继续努力活着。绝大多数人,都这样普通地生活着。普通就足够了。

有点事做,确信生活中还有我能控制的、得到成就感的东西。没有完全失智,以至于无法欣赏美好,看点花花草草小动物,听点新歌新曲。适度了解当今时事,不至于与社会脱节。照顾自己还有余力,就去找找投稿,翻翻评论,维护我推。买点好吃的和我推专辑犒劳身心。

抛开世俗功利的考虑,如先前所言,我捡起了小语种,精神状态临界值以上时每天会学两小时左右。顺带无奈捡起了英语,因为存在感太强了,没办法绕开。

由于缺乏激情及状态压抑,23年几乎没写过新东西,写作计划不得不搁置。多次试图将角色与场景加入做梦素材,仍旧毫无灵感。兴趣领域梳理、个人感触回忆……基本没有写作动力。六月对我或现实意义上都很重要,所以支棱起来写了本文。

还活着的话,就存在可能性,不是吗?

我会努力的。

已经熬到我推恢复活动了啊……

不会逃的。全部接受。

 

 


六月随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