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宋词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
去年第一次听蒋勋讲过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印象特别深刻,以至于时不时吟诵,尽管不懂其中首尾之意。读完《蒋勋说宋词》后,我应该理解了这三境分别是指什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当人生由春夏的繁华、炽热突然转入秋天的萧条、沧桑时,人生阅历渐长,视线不再被繁华的表面阻隔,进而能更透彻地理解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为了理想或某人而作出牺牲的执着与不悔。写到这儿,觉得自己蛮可悲的,目前的生活里竟没有一件事或一个人能让自己执着、不悔;也不知自己能否有这样的勇气,去为了一个人、一件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因为它很熟悉,但始终不知王国维所表达的第三境界是什么。一开始以为这是“看山是山”的第三境,但终觉不贴切。又认为是“专注当下,不断往前,回首时发现已经到这儿了”的顺其自然。但又缺少“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迷茫与彷徨。现在结合蒋勋的观点理解为:当想做一件事时,会怀疑这个选择值不值得、正不正确,在一次次的选择、迷茫与彷徨中坚持,最后成为那个期望中的自己。
《蒋勋说宋词》我蛮推荐的,作为初学者,如果没有人带我去读一读宋词,或许今生都无法感受到宋词的美。蒋勋所讲的宋词有蛮多主观成分以及些许不严谨的地方,这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主观是正常的,不严谨也是能接受的,最终是要自己去读宋词,自己去感受好与不好。
宋词也好、唐诗也好,对我而言都是比较主观的。我不可能只读蒋勋分享的诗词、或者作者所写的诗词,而是生活中出现的诗词。诗词的美,只有与生活发生联系时才会涌现,不一定是蒋勋分享的美、或作者想表达的美,而是我此时此刻感受到的美。
第一次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时,就沉浸在脑海的画面里——伫立花海底下,风裹挟花香,摇落片片花瓣。当然这首词写的是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比喻节日里放的花灯、孔明灯,当了解背景后,元宵佳节的热闹画面又呈现在脑海里,这是另一层美。诗词有很大的独立性,有时不受作者和创作背景的束缚。如果此刻能感受到她的美,此刻是独属于你的——可以与别人一样、也可以完全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