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籍翻译】《中世纪大图册》第二章第四节:基督教的边界

2023-03-20 00:37 作者:医院骑柿  | 我要投稿

基督教的边界

本章目录

清洁派

法兰西的霸权

北方领主与教会对清洁派地区发起的十字军

法兰西面对强大的欧洲联军:布汶战役

耶路撒冷的陷落

西西里的霍亨斯陶芬

中世纪教会与跟异端的斗争

英诺森三世

君士坦丁堡之劫

基督教王国的胜利:托洛萨会战

托洛萨与米雷(Muret)会战

米雷,一场结果惨烈的小规模冲突

威廉·勒·马赫夏尔,一位传奇人物

英格兰与大宪章(Grande Charte)

基辅和罗斯的公国们

12世纪的罗斯和他的东方邻国们

基辅罗斯的兴起与衰落

皇帝腓特烈二世


从清洁派地区到俄罗斯
卡斯泰尔诺拉沙佩尔(Castelnaud-la-Chapelle)的第一座城堡被西蒙·德·孟福尔于阿尔比十字军中摧毁。


       自腓力二世·奥古斯都登上法兰西王位到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去世为止的时期里,拉丁基督教徒达到了自己的极限。尽管仍有因为宗教冲突导致的内战,但是对外国土地的征服越发坚定。但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令拜占庭不幸灭亡的十字军。

       1180年代,宗教冲突削弱了教会的权力。这些反抗运动的共同点是反教士主义。对于异端们而言,教士组成了教宗权威伸向外部的臂膀,还将不可接受的教条强加于人。很多人停止了频繁前往教堂也拒绝缴纳什一税,寻找新方法令基督教主义能与世长存。这一现象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最早是伦巴第的谦卑者派(humiliati),他们主要由制作被单的工厂工人和纺织业学徒组成。

       在这场运动中出现了瓦勒度派。这一名字来源于他们的领袖,瓦尔德(Valdès),他本来是一位里昂的织物商人,抛弃了舒适的生活然后追随基督的教诲向穷人们施舍。瓦尔德向家家户户宣传自己的理念。起初,他的教义得到了教宗亚历山大三世的认可,在得到当地教师的许可后,他就能传教。但里昂大主教,让·贝尔-曼斯(Jean Belles-mains)专横地限制了这种赞许。由于揭发了这一事实,瓦勒度派在1184年的维罗纳主教会议上遭到谴责。尽管遭受迫害,这一运动却在阿尔卑斯山,德国和其他的国家传播开来。他们声称清贫的生活是真正的基督徒唯一应该采纳的生活方式,而且圣经可以被任何诚实的人解读与宣讲。此外,瓦勒度派将圣经翻译成了几个通俗语的版本。

被送给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Andreï Bogolioubski)的腓特烈·巴巴罗萨的有装饰的板子,他是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的亲王。(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

 

清洁派

       清洁派,又或者说阿尔比派,构成了一场长久的诺斯替宗教运动而不仅仅是一场异端运动。他们的教义中存在与巴尔干的波格米勒派摩尼教相似的部分,但清洁派还回应了人们的深层需求,令它能够飞速地扩张。清洁派教义受到的广泛欢迎震惊了中世纪欧洲的支柱,即天主教会与封建社会。

       12世纪下半叶,清洁派运动逐渐蔓延到了朗格多克(Languedoc),莱茵兰(Rhénanie)和佛兰德斯(Flandre),以及意大利北部与东部。清洁派教徒推出了新的教会与教士。他们用强有力的演讲将人群聚集起来。由于他们正在破坏其牧灵活动中最稳固的基础,天主教会对这些持不同政见者保有紧张态度。尽管清洁派内部也有某些分歧,但他们都同意自己教条中的根本基础:世上存在着两个永恒冲突的世界,其中之一是物质的人间世界,被撒旦创造的它对灵魂有害,还有一个是被上帝创造的精神世界,这一王国不存在物质世界里。对清洁派教徒而言,人类的灵魂只不过是被锁在了肉体的躯壳里,他们否认了天主教对于尸体复活的信仰,还否定了婚姻的神圣性。洗礼也被按手替代了。他们严格的教条产生了一种激进的禁欲主义。他们停止了进食肉类和其他来自于动物的产品(鸡蛋、奶酪、牛奶),并提倡严格的素食主义,但是对自然科学的无知让他们依旧能接受吃鱼。清洁派的信条,简而言之,谴责了对生命与誓言的眷恋,他们认为这都是亵渎神明的做法。

       在1184年的维罗纳主教会议上,教宗路爵(Lucius)三世谴责了瓦勒度派和清洁派异端,并采取强制措施使他们屈服。他毫不犹豫就要出兵。于是,对虔诚的动机进行迫害的时代开始了,甚至在拉丁基督教徒内部发起了“十字军”。

驱逐清洁派
展示了卡尔卡松围城战和城市向西蒙·德·孟福尔于1209年投降的插画,成于15世纪。(现藏于伦敦的大英图书馆)


法兰西的霸权

       1179年10月1日,国王路易七世生病了,于是在兰斯主教座堂为自己的儿子腓力加冕。近一年之后,国王去世了,腓力二世·奥古斯都(1180-1223)最终登上了王位。这位国王会让法兰西成为欧洲诸国之首。他在外交文书中自称为“法兰西国王”以及“法兰西人的国王”,并通过征服行为有效地巩固了统治,因此他还经常被人成为“征服者”。他的名字“奥古斯都”,是被来自圣但尼圣殿德僧侣兼编年史作家里戈德(Rigord)以赞美的方式赠与他的。

       卡佩王朝德遗产让腓力二世遵照加洛林传统得到了巴黎和奥尔良的王室领地。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权力并利用贵族和邻居们最微小的弱点莱扩张王室领地。他还设法通过巧妙的婚姻联盟扩大了自己不计其数的财产。起初,他娶了伊莎贝拉,她是埃诺的鲍德温(Baudouin de Hainaut)的女儿,佛兰德斯伯爵阿尔萨斯的腓力的侄女。佛兰德斯南部的领土,阿图瓦(Artois)成了伊莎贝拉的嫁妆。此后不久,他利用了混乱的家族内部冲突,将王室的控制权延伸到了英吉利海峡。于是,最终产生了一件重大事件:佛兰德斯与埃诺,于1191年联合在了鲍德温五世的香槟家族旗下,突然成为了国王强力的盟友。这种新局势让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得以对抗强大的宿敌,安茹的亨利二世,此人会在几年后成为英格兰国王。

       亨利二世极为强大而且距离甚远,他不承认国王对大陆上的采邑们名义上的宗主权。介于从一开始就不和的状况,他们的冲突将会持续整个统治时期。腓力·奥古斯都利用了亨利二世多疑的家族中的冲突,令他们之间不和。第一个机会出现在了1183年,因为亨利二世的三个儿子——年轻人亨利(Henri le Jeune)、阿基坦公爵狮心王理查、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也许应该叫乔弗里,但是这时期他们应该说法语所以就叫他若弗鲁瓦好了】,向他们的父亲发起了战争。每当安茹家族因为利益而内讧的时候,腓力·奥古斯都也能从中获利。最好的机会出现在了1188年11月,此时腓力·奥古斯都与亨利二世在邦穆兰(Bonsmoulins)会晤。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未来的狮心王理查向法兰西国王宣誓效忠,并最终成为了自己父亲的敌人。理查与腓力之间的友谊得到了那一时代的编年史作家们大量的评价。最终,他们发起了对曼恩的入侵,迫使亨利二世无条件投降。次日的1189年7月6日,亨利就死在了希农(Chinon)。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期间,腓力与理查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腓力为了完全取得安茹采邑的控制权而发起入侵时,狮心王理查因为一支箭带来的致命伤死在了1199年4月6日,那时他正在处理利摩日(Limoges)子爵发起的叛乱。

       卡佩家族与金雀花家族为了争夺西方发起了规模庞大的冲突,并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战争。狮心王理查死后,腓力·奥古斯都满足于限制了安茹家族在法兰西领土上的出面。狮心王理查的英格兰王位继承人是亨利二世与阿基坦的埃利诺的幼子,此人从未被当成是继承人,被人取了“失地王约翰”的绰号。约翰与法兰西国王之间的冲突中出现了前所未料但举足轻重的第三人:不伦瑞克的奥托四世(Othon IV de Brunswick)。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站到了自己的叔叔失地王约翰那边,约翰是奥托的母亲的兄弟【她也是腓力同母异父的妹妹,这么想其实腓力也是奥托的叔叔】。

       三方的军队在法兰西北边的布汶(Bouvines)平原上交战。局势并不均衡,盎格鲁-德国方比法国方要更为有利。但是腓力·奥古斯都的战略天赋没有被考虑,这令他占据了先机。忽视那一时期的主流宗教,他在星期天发起了战役,那时1214年7月27日。法国军队取得了碾压性的胜利,卡佩国王的首席传记作家,不列颠人威廉(Guillaume le Breton)认为这是法兰西王国取得的真正胜利。实际上,布汶战役之后,法兰西成为了西方最为强大的王国,被管理最好的国家,并确立了在大陆上的文化支配地位。

十五世纪关于著名的布汶战役的插画(现藏于巴黎的国立图书馆)

 

北方领主与教会对清洁派地区发起的十字军

       教宗英诺森(Innocent)三世于1199年用教宗诏书《Vergentis in Senium》敲响了警钟,他将宣扬善与恶、上帝与恶魔之间存在绝对对立关系的清洁派定位亵渎君主罪。于是1208年清洁派刺杀了教宗特使皮埃尔·德·卡斯泰尔诺(Pierre de Castelnau)作为回应,于是十字军于1209年发动。北方的强大领主们带着大军对朗格多克的贵族与农民们发起了袭击。

       警钟在意大利,法兰西和伊比利亚北部的所有大教堂中作响,但仅有巴尔、讷维尔、香槟和布鲁瓦的伯爵们以及勃艮第公爵向南方发起进攻。从第四次十字军中归来的西蒙·德·孟福尔(Simon de Montfort)领导了对付清洁派的行动。1215年,他在第四次拉特朗主教会议上被授予了图卢兹伯爵的头衔,并立即将被认为是“清洁派教徒”或者“二元论者”的合法的图卢兹的雷蒙德六世解任。奥克西塔尼(occitanie)的领土们同各国发起一场解放战争对抗罗马教会和法兰西王冠。他们于1218年战胜并杀死了孟福尔。1226年,王国法兰西的路易八世发起了王室十字军,击溃了奥克西塔尼的清洁派贵族,把他们赶到了教会的管辖下。1223年,教宗额我略九世发布了教宗诏书《Ille humani generis》并开始彻查,首要目标就是摧毁清洁派或者摩尼教的教会。1224年,惩罚远征的36年后,十字军洗劫了清洁派的城市并折磨了不同政见者,迫使他们承认自己是异端,在最后的阿尔比派要塞之一,蒙塞居尔(Montségur)投降之后,210名异端在要塞脚下被烧死,十字军宣告结束。

清洁派主教辖区
绿色            图卢兹
粉色            阿尔比
棕色            卡尔卡松
黑点            清洁派社区
带光晕的黑点    执行火刑的地方
人物肖像        清洁派与天主教的会议
十字架          天主教主教辖区


法兰西面对强大的欧洲联军:布汶战役

       1214年,得到了霍亨斯陶芬的腓特烈二世帮助的腓力二世的军队,在法国北边的布汶与英格兰,佛兰德斯和皇帝不伦瑞克的奥托四世的联军交战。

       法兰西国王向里尔(Lille)方向撤退,奥托紧随其后并将自己的军队分成了三部分:一组是由伯爵佛兰德斯的费朗(Ferrand de Flandre)指挥的佛拉芒-荷兰军团;由不伦瑞克的骑兵和萨克森与德国的步兵组成的帝国军团;由布拉邦特雇佣军和索尔兹伯里(Salisbury)伯爵领的英格兰士兵组成的达马尔坦的雷诺(Renaud de Dammartin)的军团。法国的两军排列成了线型,但是德国人,他们有三支以上的军团,不能做出同样的行为。在第一场战斗中,勃艮第军队战胜了佛兰德的费朗的军团。在中央,战役如火如荼,但是在左方,索尔兹伯里退缩了;法国的右军能毫无损失的支援,这引起了奥托的军队开始溃散。后者得以逃脱但是输掉了战役。

联军的军队
棕色斜线    骑兵
棕色方块    步兵
腓力二世的军队
蓝色斜线    骑兵
蓝色方块    步兵

 

耶路撒冷的陷落

       在赞吉的儿子努尔丁(Nir ad Din)于1154年进驻大马士革并统一叙利亚之后,十字军诸国之间脆弱的平衡暴露了出来。这一局面在埃及被萨拉丁征服之后变得更糟糕。政策的统一伴随着信仰的统一,这帮助了逊尼派的穆斯林们。在征服了埃及之后,萨拉丁花了十年控制叙利亚,驱逐努尔丁的儿子们,这些人从自己的父亲手中得到了几个埃米尔国。征服叙利亚完成于1183年。这一天标志着一个转折点:耶路撒冷国王的回旋余地明显越来越少。一位身缠疾病的人物领导着王国,他是罹患麻风的鲍德温四世。他的谈判天赋和魅力仍维持着耶路撒冷最后的希望。实际上,他自从1177年开始就很出名,他的军队虽然规模小却训练有素,震撼了萨拉丁的军队,并且在加沙的守军——圣殿骑士团的骑士们的帮助下,于蒙特吉萨(Montgisard)战胜了他们。

       只要他们能够利用穆斯林的战略脆弱和内部冲突,法兰克人就仍能在越来越有敌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所以十字军诸国需要像鲍德温四世那样的统治者,但是沙蒂永的雷诺(Renaud de Châtillon)以及吕西尼昂的居伊(Guy de Lusignan)远没有这般水平。他们狂妄自大,自以为能在战场上击败萨拉丁将军。鲍德温四世死于1185年后,一系列事件爆发了。通过破坏停战条约,并且袭击前往麦加的朝圣者商队寻求与萨拉丁发生直接冲突的那派人压倒了温和派。一系列事件编制了错综复杂的网格,并导致了1187年7月4日那场可怕的哈丁战役(Bataille des Cornes de Hattin)。在这次冲突中,萨拉丁摧毁了十字军的军事资源。这次战败导致耶路撒冷于1187年10月2日被征服,它回到了伊斯兰之家(dar al Islam),伊斯兰教的土地的怀抱。

       在北方,安条克与的黎波里坚持抵抗。耶路撒冷王国的法兰克人跑到了沿海城市泰尔(Tyr),被蒙费拉托(Montferrat)的康拉德施妙计救了下来。到达指定地点之后,他接管了军队。于是萨拉丁开始围城。

       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传到了西方,随着关于国王在政治生命中扮演的角色的辩论,愈演愈烈。腓特烈·巴巴罗萨想要在十字军中寻找加强他对帝国诸侯们的霸权的方法。他说服了英格兰和法兰西的国王们参与远征,但没有兴致等待他们集结军队。他确信仅靠自己一人的势力就能战胜萨拉丁,重夺耶路撒冷并重建拉丁王国,并对其施加德国的影响力。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与国王康拉德三世一起在第二次十字军中于1147年战败的腓特烈·巴巴罗萨,又一次选择了走陆路。上一次行动时遭遇的苦难又一次出现了。新的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Isaac II Ange),毫不犹豫就和萨拉丁谈判避免德国皇帝到来,他们双方都把腓特烈视为共同敌人。最后,在腓特烈威胁要把军队开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后,拜占庭的君主才帮助他在小亚细亚行军。但是一出拜占庭的领土,大军就一直遭到突厥轻骑兵的骚扰。他们还受糟糕的地理环境和缺乏补给的限制。然而,腓特烈还是征服了科尼亚(Iconium),那是罗马苏丹国的首都,并且在亚美尼亚向导的帮助下翻越了托鲁斯(Taurus)山脉 。但是1190年6月10日,他在试图渡过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奇里乞亚(Cilicie)的格克苏(Göksu Nehri)河时,溺死了。

       1189年,王国的耶路撒冷国王,吕西尼昂的居伊,开始围攻重要的港口圣约翰阿卡(Saint-Jean-d’Acre)作为反击。1191年4月,法兰西国王腓力·奥古斯都,在西西里过冬之后沿海路抵达了那里。英格兰国王,狮心王里昂,以差不多一样的路线抵达了,于6月登陆。突厥人最终于1191年7月12日投降。然而,两位国王之间不同的政策分裂了十字军。因为腓力·奥古斯都决定返回法兰西,只留狮心王理查一人对抗萨拉丁的军队时,混乱的局面越发严重。理查在与诸多诸侯争抢耶路撒冷王冠时出色的表现,令萨拉丁清醒过来。于是,这次冲突导致了一份三年停战条约被签订,它允许拉丁人保留从阿卡到阿斯卡隆的沿海地带,并保留了进入圣城的权力。这也为第三次十字军写下了句号,但还有一项成果是,十字军从拜占庭手中夺取了塞浦路斯,并在其上建立了一个拉丁国家。

圣约翰阿卡要塞
这是要塞中的骑士大厅。由医院骑士团与1080年建成,它起初还是一座医院。它于十二世纪变成了一座要塞,于1187年被萨拉丁占领,随后被第三次十字军收回(1191),并被重命名为圣约翰阿卡。1291年,它又被撒拉森人再次占领。

狮心王理查与萨拉丁
英格兰国王与埃及苏丹于第三次十字军期间爆发了多次中出,但还是最终以谈判的行使实现各自的和平方案。这是十四世纪的编年史中的彩画,展示了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战斗,传统上认为画中的二人分别是狮子王理查与萨拉丁。(现藏于伦敦的大英图书馆)

 

西西里的霍亨斯陶芬

       亨利四世,他是巴巴罗萨暴毙之后的继承人,采取了和父亲一样的政策方向。但是他专注于更具野心的目标。他实际上想要让欧洲所有的国王都臣服于自己,让教宗变成怯懦的盟友。

       他的战略的关键就是西西里。1189年11月18如,西西里的威廉二世无嗣而终。他的合法继承人是自己的姑姑,科斯坦察·德·欧特维尔(Constance de Hauteville),亨利的妻子。但是西西里人拒绝接受一位德国国王。于是他们从过世的国王的私生子中寻找一位可以带上王冠的人。可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暗杀,哪怕其中也有不愿意成为国王的人。亨利强迫比萨和威尼斯的船队将自己的军队运到岛上。在他登陆西西里之后,他就能终止诺曼贵族们的微弱抵抗。

       为了避免自己回到德国之后,这些贵族再次反叛,亨利做出了三项主要决策:他把摄政权与指挥权还给了自己的妻子,科斯坦察;他任命自己的兄弟菲利浦担任施瓦本公爵,此人在1184年地美因茨骑士盛宴上站到了亨利一边;他任命了一位出身低微的帝国元帅,马克尔德·安维尔(Markward d’Anneweiler)为拉文纳公爵,并授予了他对亚得里亚海岸的管辖权。在离开西西里前,亨利四世完成了自己成功加冕的抱负:1194年12月26日,他的妻子生下了叫腓特烈-罗热(Frédéric-Roger)的儿子。这个婴儿成了霍亨斯陶芬与欧特维尔家族期许的继承人。

       回到德国的路上,亨利四世放任自己完全支配的野心。确信于自己已经击溃了诺曼人地中海霸权的根据地西西里,他想要将这一政策延申到其余地区,让马格里布的穆斯林诸国,塞浦路斯王国和小亚美尼亚乃至拜占庭帝国都臣服于自己。在这一情况下,他将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的女儿,西西里的鲁杰罗三世的遗孀,伊莲娜嫁给了自己的弟弟菲利浦,并且向拜占庭皇帝提出将两片领土联合在自己这位君主旗下【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1193年,由于得知了萨拉丁的死讯,亨利四世决定准备另一场由德国贵族组成的十字军远征。这也是安抚教宗策肋定三世(Célestin)的手段,此人因为帝国扩张到了亚得里亚海与西西里而气恼。为了准备行动,亨利做出了一个极具野心的政策:他提出将日耳曼帝国转变为世袭制。这激起了德国贵族、教宗与英格兰的反对。亨利四世毫不犹疑对对手们的残忍手段造成了极度的紧张。然而,就在发起十字军与建立世袭制王朝的两个计划看上去就要成功的时候,他于1197年9月28日因疟疾死于西西里【经典神罗一代雄主莫名其妙死于疟疾】。

       在他匆忙起草的圣旨中,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展现了作为政治家的才华和无可否认的才能。实际上,他让教宗教导自己的儿子,让他能接着维系神圣帝国与西西里的联系。此外,他要求马克尔德·安维尔以教宗的臣属的身份保留亚得里亚海周边土地、拉文纳公爵领与安科纳(Ancône)军区。

十字军骑士
装备了长枪与锁子甲的骑士组成了十字军的主力,还有数量更多的步兵,他们一同组成了战役的先锋。这是一个有骑马雕像的青铜水壶,展示的是一位装备了长枪的骑兵。(现藏于佛罗伦萨的巴杰罗美术馆)

 

中世纪教会与跟异端的斗争

       千年以来,罗马处于一个广阔帝国的中心,取得了大量的权力与财富。同时,这种情况导致了严重质疑其政治和社会组织的运动的出现,并引起了积极的反对。

       英诺森三世于1209年11月在所有强大的北方领主面前号召了十字军,参与的人有巴尔、讷维尔、布鲁瓦和香槟的伯爵们。教宗向他们保证,胜利之后他们能获得朗格多克的世袭贵族们的领地。清洁派意外取得的成功激起了与罗马的权力敌对的理念与教条,这种思想无论在乡间还是在手工业者、教士和贵族间都很流行。这一局势导致了现有社会秩序与受压迫者之间的政治冲突。此外,1233年,教宗额我略九世建立了宗教裁判所,于是清洁派的革命性教义流传了开来。

利摩日权杖,其上的场景是大天使米迦勒与一条恶魔龙交战,成于十二世纪。(藏于托莱多大教堂珍宝馆)

 

英诺森三世

       十二世纪的最后几年里,神权的发展和与帝国之间的长期冲突令教宗任期变得复杂。亨利四世死后,一场酝酿多年的反叛在意大利爆发了。教宗策肋定三世死后,情况进一步地复杂化了,这位支持教皇的九十多岁的人经历了其历史上最糟糕的时刻之一。于是,洛塔里欧·康提(Lotario Conti),这位最年轻、最有活力也准备得最好的枢机主教被选出继承教宗宝座。他就职于1198年1月8日,成为了英诺森三世。

       枢机团做出了一个经过反复考量的决策。英诺森是一位法学家、一位熟练的立法者、一位杰出的行政人员,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非凡的政治家。他是罗马教廷教义的坚定支持者,该教义肯定了教皇统治教会和世界的权力的合法性,同时又不拒绝神圣帝国的权威。他在暗中操纵意大利社会反抗德国权威并承认教皇的主权。他还入侵了安科纳军区,迫使马克尔德·安维尔逃往西西里。皇后科斯坦察处于敏感的境地,因为她无法保证自己儿子,腓特烈-罗热,成为西西里国王和神圣帝国皇帝的世袭权力。后来,她得到了教宗的支持。在她死于1198年11月后,她顺理成章地将儿子托付给了英诺森三世。

       然而,政治局势还在持续恶化。除了西西里的困难外,德国还爆发了内战,最终将霍亨斯陶芬从帝国皇冠上除名。得到了归尔甫派和自己母亲的兄弟狮心王理查的帮助,狮子亨利的次子,奥托成为了新皇帝。吉伯林派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施瓦本的菲利浦,被英诺森三世的外交行为激怒了,解决冲突的重担就落在了自己的学生,科斯坦察之子身上。

       跟自己在神圣帝国内部的政治行动相反,英诺森三世与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关系几乎完全出于宗教问题。比方说,教皇希望直接干预异端案件,他特别关注法兰西南部清洁派的兴起。阿尔比就是这场行动中的主要中心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清洁派也被叫做阿尔比派。英诺森三世开始转变自己的策略。此前与清洁派达成和解的照笃派主义者,被主教们取代了,其中就有里尔的阿兰(Alain de Lille),还有道明会修士,这一组织由传教士奥斯马的道明(Dominique de Guzmán)建立。

       这一新行为标志着策略的真正转变:清洁派被为了这一局面而创立的宗教裁判所宣判为异端。该裁判所采取的措施预示着有关宗教团体的前途尤其黯淡。显然,军队被召集起来摧毁他们。

 

君士坦丁堡之劫

       1204年春,为了重夺耶路撒冷,第四次十字军的一支强大骑士部队抵达了威尼斯,但他们被威尼斯人带去了君士坦丁堡。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威尼斯船队的运输费用。实际上,这次绕道是与争夺拜占庭皇冠的派系之一达成协议的结果。阿莱克修斯和他的父亲,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成为了宫廷政变的受害者。皇帝伊萨克被自己的兄弟,阿莱克修斯三世·安格洛斯废黜,并为了令自己无力反抗而被挖掉了双眼【经典拜占庭传统】。随后他就被关入监狱。伊萨克的儿子,阿莱克修斯,成功逃离了君士坦丁堡,前往了施瓦本的菲利浦的宫廷,这是他姐姐伊莲娜的丈夫。得知十字军因为缺钱被堵在威尼斯,未来的阿莱克修斯四世·安格洛斯利用了姐夫与十字军长官的关系,并承诺自己重登拜占庭宝座后就为远征提供经费。这份条约似乎对三方都很有利:十字军能前往宣布的目标,抵达圣地重夺耶路撒冷、威尼斯人能重新专注于将这支大军运去巴勒斯坦、而阿莱克修斯能按自己的继承权夺回皇冠,惩罚自己的叔叔——这个篡位者废黜并致盲了自己的父亲。

       1203年7月,十字军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篡位者阿莱克修斯三世逃亡了,旧皇帝伊萨克二世被释放。随后伊萨克重登皇位,并与自己的儿子阿莱克修斯达成条约,让他成为共治皇帝。8月1日,于圣索菲亚大教堂,阿莱克修斯四世·安格洛斯得到了加冕。但是,在加冕礼之后,阿莱克修斯发现宝库被洗劫一空,自己没有一分钱付给威尼斯人与十字军。局面变得危险,因为十字军驻扎在城市外围,等着还没收到的首次付款。局势开始变得紧张,于是1204年,十字军决定向皇帝发出最后通牒。

       为了试着赖账,阿莱克修斯四世被废黜,然后被夺得权力的阿莱克修斯五世·穆尔楚弗洛斯(Alexis V Murzuphle)暗杀了。这位篡位者毫不妥协,拒绝支付十字军的款项,这令他们极为愤怒。四月中旬,十字军成功登陆了金角湾。一场城市里的危机令他们能发起攻击。他们发现城墙在某段时间没有守军,君士坦丁堡的官员与贵族都逃亡了。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罗(Enrico Dandolo),以及其他的十字军长官进入了宏伟的皇宫。为了令军队满意,他们发起了持续三日的劫掠。

       从没有一支军队能拿到这么多的财富。十字军拿走了所有值钱的物件并摧毁了所有带不走又或者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东西。房屋、图书馆和寺庙的火灾焚毁了这座地中海最大的城市。构成帝国首都近千年遗产的数千件作品被毁。城市化为了废墟。5月16日,伯爵佛兰德斯和埃诺的鲍德温,被选为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皇帝,但他的权力微不足道。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东方拉丁王国的建立,削弱了从突厥人扩张手中保护欧洲的桥头堡。无论是东方与小亚细亚的拜占庭诸国,又或者是恢复帝国的巴列奥略王朝,都没有统治地区的军事实力。君士坦丁堡之劫事件实际上就为这座城市和欧洲落入突厥人手中埋下伏笔。

威尼斯与十字军
第四次十字军的首要目标是重夺圣土,但是将目标转向了夺取君士坦丁堡与建立东方的拉丁帝国。让威尼斯人运输基督教船队的费用是85000杜卡特。因为十字军掏不出这么多钱,他们接受了威尼斯人的方案,征服了达尔马提亚的扎拉(Zara),随后围攻了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基督教王国的胜利:托洛萨会战

       基督徒们在海拔870米的国王港(Port du Roi)驻扎。穆斯林们在橄榄林山丘上驻扎。基督徒们在高地与他们交战。

基督徒展开了阵型,阿拉伯轻骑兵发起进攻。基督徒们击败了他们,但是穆斯林重骑兵遏制了他们深入。


基督徒的第二军队在前军的支持下冲锋,阿方索八世注意到了穆瓦希德军队中的缺口。
基督教国王下令对他的士兵进行最后攻击,他们消灭了穆斯林并成功占领了这座山包。


托洛萨与米雷(Muret)会战

       1210年代,教宗英诺森三世的政策取得了几项主要目标。他利用自己对教会法的了解,向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施压,此人娶了自己的堂妹卡斯蒂利亚的贝伦加尔(Bérengère de Castille),于是这场婚姻因为有血缘关系而被教会宣布非法。根据教会的提议,阿方索九世于1209年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放弃了他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伟大计划。同年,英诺森三世提高了早已表示支持教宗的托莱多大主教,罗德里戈·希门尼斯·代·拉达(Rodrigo Jiménez de Rada)的影响力。比方说,1177年,他就在阿拉孔(Alarcón)城堡迎接了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军队,一起对付穆瓦希德王朝,这是一个新时期的标志。

       这场任命在边境地带广受欢迎。实际上,1195年7月19如,阿方索八世于对抗穆瓦希德王朝的阿拉孔之战中落败,这导致半岛上的局面让人们又一次想起了十字军于1187年在圣土上因哈丁战役遭到的惨败。穆瓦希德帝国似乎要夺回因再征服运动失去的土地。他们害怕会失去如托莱多那样的关键城市。托莱多大主教再次利用了教宗的理念,并将对抗穆瓦希德的冲突定性为十字军。他成功让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七世,纳瓦拉国王强人桑乔,阿拉贡的佩德罗二世和葡萄牙的阿方索二世,大量的法国、勃艮第、英国、德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大量骑士组成了联军。目标是在大战中抵挡穆瓦希德王朝并取得瓜地亚纳河谷的霸权,更进一步,进入那些能保障未来征服瓜达尔基维尔(Guadalquivir)河谷的城市。气势恢宏的基督教大军越过了德佩那佩罗斯(Despeñaperros)并在桑塔·埃勒拿城堡附近的纳瓦斯·德·托洛萨发现了穆瓦希德德军队。

       1212年7月16日,发生了西班牙历史上最出名的大战。穆瓦希德王朝的战败导致他们庞大帝国的迅速崩溃,并令基督徒们,尤其是卡斯蒂利亚国王,确信可以将他们的王国扩张到大西洋海岸以及瓜地亚纳河与瓜达尔基维尔河的河口,并以此作为接下来数十年的目标。

       讽刺的是,这场基督徒对穆瓦希德的战役中的主角之一,人称天主教徒的国王阿拉贡的佩德罗二世,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反对军队以教宗的名义作战。实际上,他随后帮助了自己的妹夫,在奥西塔尼亚(Occitanie)遭到西蒙·德·孟福尔与骑士大军攻击德伯爵图卢兹德雷蒙德六世。进攻方实际上是一场教宗号召的对抗清洁派异端的十字军。然而,图卢兹伯爵真的愿意保护自己的臣属、子民与土地的权力,无论他们有何信仰。阿拉贡国王觉得出于王朝和封建秩序的理由,自己必须帮助雷蒙德,但是帮助这样一个被教宗指控为异端的社区,这位天主教国王就得要面对一支十字军。

       冲突爆发在了1213年9月13日,一场大战发生在了图卢兹附近的米雷(Muret)平原上。西蒙·德·孟福尔德军队得到了教宗将他们定义为十字军的支持,对抗保护清洁派社区的军队,其中就有一支军队由天主教徒佩德罗指挥。这场战役的结果对阿拉贡国王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他战死了。他五岁的儿子,未来的海梅(Jacques)一世,成了西蒙·德·孟福尔的人质,但教宗说服西蒙把海梅送去了圣殿骑士团。

       拉丁基督教作为一个文化、经济和政治整体的定义是由三年内的纳瓦斯、米雷和布汶战役的一系列后果所形成的。纳瓦斯战役决定了欧洲西南方向的边界;米雷战役表现了宗教分裂时不可接受的;布汶战役表现了欧洲的政治命运建立在法兰西、英格兰和德国之间不稳定的平衡上。

 

托洛萨会战
基督教在这场战斗中的胜利,导致伊比利亚半岛再征服的战斗向南大力扩张。来自安达卢斯和马格里布的穆瓦希德军队与诸个半岛上的基督教诸国,教宗至上的十字军以及其他的欧洲国家组成的联军,爆发了发生于1212年7月16日的大战。这是弗朗索瓦·范·海伦(François Van Halen)绘制于十九世纪的油画。


米雷,一场结果惨烈的小规模冲突

       这场十字军由西蒙·德·孟福尔领导的北方领主们组成。他们的目标是夺取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六世以及他的大舅哥阿拉贡的佩德罗二世领导的南方领主们的采邑。

       图卢兹伯爵和阿拉贡国王的军队围攻了加龙河畔的米雷要塞。要塞里的守军只有三十位骑士以及几个步兵。十字军长官西蒙·德·孟福尔冒着被包围的风险带着军队前来支援。阿拉贡的佩德罗二世与他们在城墙脚下交战。富瓦(Foix)与科摩日(Comminges)的伯爵们位于第一列,阿拉贡的军队位于第二列。图卢兹伯爵反对用兵,留在了自己的营地里。尽管人数不多,十字军击溃了前军然后开始攻击后阵。阿拉贡的佩德罗受了致命伤尔他的军队也被击溃了。图卢兹伯爵逃走了然后前往英格兰避难。

国王佩德罗二世(现藏于波布莱特的照笃会修道院图书馆)

 

图卢兹-阿拉贡联军
棕色斜线    骑兵
棕色方块    步兵
法兰西军队
蓝色斜线    骑兵
蓝色方块    步兵


威廉·勒·马赫夏尔,一位传奇人物

       第一位彭布罗克伯爵,威廉·勒·马赫夏尔的最初的功绩是最为一名骑士保护遭到吕西尼昂的居伊攻击的阿基坦的埃利诺。

       他负责英格兰国王年轻人亨利的教育,他参加了众多的事迹以至于成为了活着的传奇,还作为圣殿骑士团的骑士参与过十字军。

威廉·勒·马赫夏尔的卧像,位于伦敦的圣殿教堂(église du Temple)

 

英格兰与大宪章(Grande Charte)

       与法兰西的战争暴露了英格兰君主的限制。在十二世纪后期由一系列大臣与财政部官员们创造的极为有效率的王室行政系统,因为大陆上发生的事件遭到了挫折。在布汶战败以及对法兰西的行动失败之后,失地王约翰极为难堪。因为无法忍受王室行政机构导致的经济停滞,贵族们的愤怒就成了国王必须要应对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1214年11月,大量的贵族于圣埃德蒙(St Edmunds)公墓聚会。他们以大主教斯德望·朗顿(Étienne Langton)出土的儒士亨利一世的宪章为蓝本。大多数不满的贵族位于东盎格利亚和埃塞克斯伯国境内,那里有罗伯特·菲茨沃尔特(Robert Fitzwaler),理查·德·克莱尔(Richard de Clare),埃塞克斯和格洛斯特(Gloucester)伯爵这样的大领主。起初,国王约翰以承诺的方式制止了反叛,然后聚集了军队,并拿起十字架以免遭十字军攻击。当诸侯们拒绝向他臣服时,他狂妄自大地要求教宗仲裁。

       索赔的扩大导致了公开对抗。为了达到目的,诸侯们联合了伦敦人。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后,他们提议在泰晤士河旁的兰尼米德(Runnymede)的草地上于1215年5月17日举行集会。一个月后,6月15日,在坎特伯雷大主教与顾问们的强制要求下,失地王约翰接受了大宪章。根据这份文件,国王要保证永远不会违反封建法律,并且在贵族应该被起诉的情况下始终遵循法律程序。这一条款适用于所有情况。这就保证了没人会在未经诉讼时就被囚禁。大宪章还规定了王冠、臣属与司法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它还成立了由25位诸侯组成的委员会,用于监管国王是否会保守诺言。但是,一从贵族的施压下解放,失地王约翰就收回了陈诺。他要求大宪章需要得到教宗许可。在等待英诺森三世的回复时,他就依赖于自己的官员。雇佣兵长官和一些忠诚派,其中就有彭布罗克(Pembroke)伯爵,威廉·勒·马赫夏尔(Guillaume le Maréchal)。内战一触即发。英诺森三世废除了大宪章并免职了大主教朗顿。同时,他还绝罚了主要的反叛者,禁止袭击伦敦。历任教皇经常使用这种措施,包括禁止个人或团体使用神职、接受圣礼和宗教葬礼,因为它构成了重要的政治施压手段。

       1216年5月,诸侯们决定提出将英格兰宝座让给法兰西国王路易八世,他的妻子是卡斯蒂利亚的布兰卡(Blanche de Castille),那是亨利二世·金雀花的孙女。路易接受了提议并且在肯特(Kent)登陆。失地王约翰逃往了沃什湾(Wash)的沼泽里,但不能阻止失去王室财宝,只能随波逐流。他因痢疾于1216年10月19日死在了诺丁汉(Nottingham)郡的纽瓦克(Newark)。拯救王室的重任就落在了威廉·勒·马赫夏尔身上。1216年10月28日,他令国王约翰的儿子得以加冕,那就是新的亨利三世。新国王还仅有九岁。为了缓和与贵族们的关系,威廉·勒·马赫夏尔提出重新确立大宪章,但是要废除诸侯监管委员会。他还抓住了与法国人交战的时机,那是在1217年5月20日的林肯(Lincoln)的街道上,他很高兴地得知了赫伯特·德伯格(Hubert de Burgh)成功在桑威奇(Sandwich)海战中摧毁了路易八世的船队。不久之后达成了停战,与法国的和平使人们能充满信心,平静地展望王国的未来。

       亨利三世还小的时候,国家起初由威廉·勒·马赫夏尔摄政统治,然后在威廉死于1219年之后,则是一个摄政团体,其中有教宗特使潘多尔福(Pandolphe)、温彻斯特主教皮埃尔·德·罗热(Pierre des Roches)以及审判官(justicier)赫伯特·德伯格(这一职位是宫廷法官,后来成了王室法院的法官)。王国得到了处理内战带来的问题的时机。直到1224年才引来了和平,那时国王约翰的专制代理人,福尔克斯·德·布雷奥特(Falkes de Bréauté)被驱逐了。但是稳定时期结束于1232年,亨利三世决定改变政策。

 

英格兰君主制
这些十五世纪的雕像展示了始于征服者威廉一世直到失地王约翰的诺曼王朝英格兰国王们。(现藏于约克主教座堂)
骑士们
骑士精神是由遵循极为精确的等级制度的骑士们组成的:他们是领主们的臣属,向他们宣誓效忠,他们还遵守着极为严格的荣誉准则。在这幅来自于马修·巴黎(Matthew Paris)所著的《世界大事录》(Chronica Majora)的插画中,理查·勒·马赫夏尔(Richard le Maréchal),第三任彭布罗克伯爵,著名的威廉·勒·马赫夏尔的儿子,在1233年的蒙茅斯(Monmouth)战役中对抗圭内斯的鲍德温(Baudouin de Guînes)(现藏于剑桥的基督圣体学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Cambridge)


基辅和罗斯的公国们

       在大帝弗拉基米尔一世死于1015年后,罗斯历史处于拜占庭文化标志的控制下,它对罗斯的基督徒们有着显著的影响力。这一现象的证明是,希腊的僧侣们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基辅都主教的头衔,这一职位的意思是罗斯东正教会的最高主教。

       罗斯的社会由贵族和乡村组成。农民们不论是自由民还是佃农,都在领主的组织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贵族的代表就是波雅尔(boyards)。波雅尔可能是德鲁日纳(druzihna)护卫队的成员,又或者是罗斯的战友团(comitatus)中担任同样职位的亲王,战友团是日耳曼村庄中的战士团,他们担任了必要的军事职务。

       但是,他们同时也可以是广泛领域内的有钱商人。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权力回到了弗拉基米尔二世·莫诺马克(Vladimir II Monomaque)手中,他的名字来自于自己的拜占庭外公。他是佩列斯拉夫尔(Pereslav)、斯摩棱斯克(Smolensk)和罗斯托夫(Rostov)的王公,后来还继承了基辅罗斯大公的宝座。作为自己的遗嘱,他撰写了《王子们的必备书》(Bréviaire du prince),在其中总结了自己众多的战役。后来,他的孙子,老练的罗斯季斯拉夫(Rostislav)给自己创造了基辅大公的头衔。

       罗斯季斯拉夫死于1169年后,苏兹达尔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Andreï Bogolioubski)进攻了基辅,并将大公国转移到了自己的首都,弗拉基米尔。基辅的支配地位结束了,但是这座城市还是一个大都市。博戈柳布斯基的后代们,尤其是王公罗马大帝(1168-1205),在罗斯与上伏尔加行使了绝对统治权,并且将版图向东延申。罗曼维持了与中伏尔加的保加尔人的商贸关系,并下令按照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人的传统建造石制的教堂。随着来自东方的敌人蒙古人的到来,所有能激怒这些领土的敌意都烟消云散了。

       十二世纪中期,在蒙古高原上诞生了一位世上最有名的军事领袖,铁木真(Temüjin)。在与邻国的长期战争中,铁木真统一了所有的蒙古人,以及其他邻国的突厥菠萝,尤其是阿尔泰(Altaï)山脉中的鞑靼人(Tatars)。这一名字是从“塔尔塔洛斯”(Tartares)分化而来的,这一名字在西方人尽皆知,因为西方人都认为这些人是来自于塔尔塔洛斯的冥河。1206年,在忽里勒台(kuriltai,将军们的大会)上铁木真采用了成吉思汗(Gengis Khan)的称号。起初,他进攻了中华帝国的北方,那时是金朝统治着那里,但他没有立刻入侵统治着南方的宋朝。不久之后,他将注意力转向了西方。血腥的胜利让他一路越过了札格罗斯山脉(Zagros)抵达了伊拉克。

       铁木真死于1227年后,他的兄弟【应该是铁木真的孩子】窝阔台(ögödei)继承了大汗。这次继承在次年部落领袖们举办的忽里勒台上得到了承认。窝阔台将首都定在了哈拉和林(Karakorom),也是在他统治期间开始了对西方真正的入侵。蒙古帝国的大将速不台(Sübödeï)于1236年征服了保加尔汗国。四年之后,他进攻了基辅,并将那里夷为平地。可汗拔都,窝阔台的侄子【这里反而说对了,前文说窝阔台是铁木真的兄弟应该是笔误,总不能觉得拔都是铁木真的侄子吧】,将军队分成了两组。第一组向波兰进发,他们在莱格尼察(Legnica)对抗西里西亚(Silésie)公爵亨利和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并于1241年击溃了他们。他随后向南朝着摩拉维亚(Moravie)和匈牙利进发。另一组,由窝阔台指挥,翻越了喀尔巴阡山脉并深入匈牙利领土。1421年4月11日,在斯拉纳(Sajó)附近的莫里(Mohi),窝阔台战胜了匈牙利国王贝拉(Béla)四世。匈牙利与克罗地亚连自卫都来不及就被毁灭了。

       在他们集中兵力再次向西进攻时,蒙古人得到了窝阔台的死讯,大汗宝座空悬。可汗拔都与他的大将速不台急忙回到了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从那一刻起,蒙古人最终放弃了入侵欧洲的计划。波兰与匈牙利被蒙古人放弃了,他们也可以从损伤中回复,但这将要持续数十年。然而,罗斯依旧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下。可汗拔都常住在了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Saraï),在那里他和自己的继承人们统治着金帐汗国。 

弗拉基米尔二世·莫诺马克
这是这位王公的护身符,他也是最早的罗斯语作家之一。(现藏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博物馆)


12世纪的罗斯和他的东方邻国们

1103

对库曼人(Coumans)的胜利

罗斯人击溃了这一位于黑海北方与伏尔加河流域的东突厥人游牧部落。

1113-1125

弗拉基米尔二世

他击败了库曼人并与利沃尼亚和芬兰作战。为了教育王子们他写下了《王子们的必备书》。

1136

诺夫哥罗德(Novgorod)

这座城市的寡头集团反叛并流放了自己的王公,并成为了从基辅公国中独立出来的寡头共和国。

1169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

基辅被这位王公夺取,并采用了“全罗斯人的大公”的头衔,但他的臣民们于1174年处死了他。

1175-1212

弗谢沃洛德(Vsévolod)三世

波雅尔暗杀了安德烈但并不能阻止权力在多尔戈卢科夫(Dolgorouki)的另一位儿子弗谢沃洛德手中继续增强。

1204

基辅的终末

第四次十字军摧毁君士坦丁堡一事加速了基辅的衰落,那里后来遭到了俄罗斯人和蒙古人的劫掠。

 

基辅罗斯的兴起与衰落

       罗斯,这一名称来自于俄罗斯的中世纪作品,曾是一个东斯拉夫的公国。成立于860年左右,并于十三世纪中叶消失。在这一时期,它已经分裂为诸个公国。

       弗拉基米尔大帝(980-1015)和他的儿子雅罗斯拉夫(1019-1054)的诸王国构成了罗斯辉煌年代的代表。第一批使用西里尔字母写成的作品出现了。罗斯因为无视领土统一的继承系统而分裂了:继承人们更希望裂土封疆而不是臣服于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在其巅峰时期,罗斯扩张到了黑海、伏尔加河流域、波兰王国和将来的立陶宛大公国一带。9世纪时,基辅还是首都。他的人口来自于不同的文化与种群——斯拉夫人、日耳曼人、芬兰人、乌戈尔人、波罗的人,但主要还是三种现代斯拉夫族群: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

诺夫哥罗德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大门上的青铜装饰(成于十一世纪)

 

皇帝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有时也被称为世界震撼者(Stupor Mundo)得到了复杂的双重遗产,这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一边是他的母系家族,西西里的欧特维尔家族自从腓特烈出生于安科纳的杰西(Jesi)附近之后,就塑造了他的诺曼性格和权力观念,那时他在巴勒莫(Palerme)度过自己的童年。另一边,他接受了普世帝国的理念,得到了父系霍亨斯陶芬的遗产,接受了祖父腓特烈·巴巴罗萨的计划,要创立意大利王国(regnum italicum)以及自己父亲的计划,以亚得里亚海、从拉文纳到安科纳作为轴心,以此为平台控制整个地中海。腓特烈二世的方针更侧重于诺曼-西西里那边而不是德国那边。他政府的专制风格对于那些封建贵族们而言太先进了,这些人曾支持他的祖父腓特烈,并得到了召开议会选举皇帝的特权。在他统治的最初时期,腓特烈二世取得了教宗的支持并解除了这些有影响力的贵族,1216年他们并不反对将他任命为罗马人的国王,并于1220年4月的法兰克福将他选举为了皇帝。作为回报,国王在《与贵族和教会的联盟》(Confoederatio cum principibus ecclesiasticis)中做出了重大的让步,这份文件中他放弃了筑造堡垒,向城市发布宪章的权力,还为了教会的利益放弃了征收新税款。

       同年的11月22日,腓特烈加冕为皇帝并许诺参与第五次十字军之后,他回到了西西里,并开始重建并发展岛上的诺曼王国。他得到了两位极有天赋的人物的帮助:贝内文托的罗弗里德(Roffredo de Bénévent)和皮尔·德拉·维格纳(Pier della Vigna),一位条件一般的卡普阿人。王国的重组是一项长期任务,他以非常严格的标准执行任务。这一阶段的最后,1231年9月1日他在梅尔菲(Melfi)颁布了《奥古斯都之书》(Liber Augustalis),这本拉丁语的书专注于对查士丁尼法的深层改革,这保证了能在当地职员组成的有效网络的支持夏创立一个坚实的王国。封建组织从属于皇室官僚机构,它自己被组织成了一个受到严密控制的部门。王国的十一个行省各有一名法官和一名宫廷大臣,分别负责刑事和民事司法事务。资产阶级得以巩固,城市的发展也得到了孤立,还让他们参与王国的政治。农业和贸易因减税和年度交易会的组织而得到推动。它恢复了西欧金币的铸造和发行。

       尽管有效,但这一政府仍无法避免这些措施在诺曼西西里王国之外引起的不和。腓特烈二世在意大利的其余地区采用这种准则几乎不可能。比方说,伦巴第特别反对波德斯塔(podestà)这种人物,他们是取代了执政官委员会,管理意大利城市的治安法官,尤其是此人必须是该城市的外来人。皇帝也不再能限制亲王和贵族们的权力。他在复杂的立法中迷失了方向,与其说它表现的是腓特烈二世的务实性格,不如说这更多暴露了他实施快速改革的雄心,这些改革他本可以在有生之年完成。他的征服在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颇有争议,这种争论持续到了现代。最后,他似乎已经终结了对手们的抗议时,因病于1250年12月13日死在了普利亚的卡斯特尔菲奥伦蒂诺(Castel Fiorentino)。他的死结束了一个时代,并开始了新时代。

       几个世纪以来,这个新时代的标志是政治理想,这种理想一直是腓特烈二世行为的核心,也就是说,国家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或者正如人们在文艺复兴时期所说的那样,是一项艺术的成果。君主已经证明政治应该为经济服务,实际原因应该系统性地高于精神或道德原则之上。他也毫不犹豫地表现出一定的威权主义,以加强经济发展,但是,政治变得不稳定。

       他的信条也深深地影响了精神世界。他将被统治的一座城市或一个王国的不同群体之间的纷争限制在严格的政治冲突框架内。这就是国家参与经济生活的不同概念发生冲突的原因。在意大利,这些派系的人物迅速变得出名并取代了旧的团体——吉伯林派和归尔甫派,他们只是单纯乐于和帝国作对。现在是“白派”与“黑牌”对立,又或者说是“凯普莱特”(Capulet)与“蒙太古”(Montaigu)对立,流传到了后世的文学中。这为真正控制政治权力的商人寡头的建立铺平了道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三座城市是腓特烈二世死后的几十年里,欧洲经济生活的三个主要城市。这三座城市传出的理念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逐渐被欧洲王国里的城市采纳。

       从那时起发展起来的政治斗争激起了经济繁荣,导致了城市发展、艺术扩张和以欧洲主要方言书写的精致文学诞生。经济繁荣的一个显着结果是商人实际上开始对文化表现出兴趣。他们学习了写作的基础知识并开始乐于阅读。他们使用这些工具写下自己的商业生活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真正的商业条约。因此,后代在开始商业冒险之前就有已经有了书面纪录的经验。

皇后科斯坦察
科斯坦察是日耳曼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霍亨斯陶芬的妻子,她还是阿拉贡的公主,匈牙利王后,也是西西里王国摄政【阿拉贡公主,匈牙利王后应该是同名的其他人】。她死于1222年,并在巴勒莫大教堂下葬。这是她的石棺。




【书籍翻译】《中世纪大图册》第二章第四节:基督教的边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