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3芜湖无为市事业单位面试培训班】-面试热点:基层创新
【面试热点】
基层创新是改革的基本路径、重要方法和强劲动能。但是部分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在基层实践中出现了“为创新而创新”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尚优解读】
创新是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推动顶层设计落地、提升治理效能的主要方法。当前,各地基层治理都大力倡导创新。然而,一些基层部门患上了创新“强迫症”,文必见“创新”,言必称“创新”,仿佛只要披上了“创新”的外衣,就象征着“进步”“用心”,但这其实是对创新精神的背离。
为什么这些“玩概念”式的伪创新在基层治理中大行其道、屡禁不止?
其一、从主观因素来看。个别基层干部政绩观偏差,急功近利,只求短效,一味钻研用创新成绩为自己的履历添分加彩;
其二、从客观因素来看。干部工作能力有限,观察基层角度不广,措施办法不多,认为干得好就是考核好”的错误理念;
其三、从干事氛围来看。是个别部门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对“伪创新”现象没能及时发现、铲除。
伪创新,不仅损害了ZF公信力,破坏了政策严肃性。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会伤害到基层政治生态,影响治理绩效。因此,必须综合施策,对“玩概念”式伪创新进行治理:
其一、端正作风来治理。全体干部都要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务实作风开展工作。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对创新项目要仔细考察、严格论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可操作性;
其二、完善体制来治理。要增强地方治理的“透明化”。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来完善民主监督体系,促进ZF部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可以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改变忽视治理绩效的传统管理方式。
其三、优化机制来治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基层治理绩效好不好,主要是看群众的感受、群众的口碑,而不是看“创新”有多少。应完善基层考核制度,树立“重实绩”的正确导向,引导各级干部围绕中心工作真抓实干。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狠刹“伪创新”之“伪作风”,还得坚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气神,以全面从严治D的铁腕韧劲,抓好作风建设、筑牢实干精神,坚决防止各种隐性变异的形式主义卷土重来,吞噬基层良好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