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史公

2021-05-19 04:04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太史公



          冯梦龙《古今谭概》


【原文】

山人某姓者,自负其才,傍无一人。


途中闻乞儿化钱,声凄惋,问曰:“如此哀求,能得几何?若叫一声太史公爷爷,当以百钱赏汝。”


乞儿连唤三声,某倾囊中钱与之,一笑而去。


乞儿问人云:“太史公是何物?值钱乃尔!”

       



【今译】

有一个山里人,某姓山人,自己认为自己很有才学,自负其才,而别人都不知道他。


这个山里人有一次在路上,途中他听见一个乞丐讨钱的声音,那声音十分凄凉恻惋,就循着声音走上前去,问这个乞丐说:“你如此哀求,你这么苦苦哀求,能讨得几个钱呢?如果你叫我一声太史公爷爷,我就赏你一百个钱。”


那乞丐一听有这个好事,就连叫三声“太史公爷爷”。


山里人把自己口袋中的钱倾囊与之,全部拿出来,都赏给了乞丐,大笑而去。


乞丐十分不解,顿时就给整懵了,缓过神来之后,满脸疑惑地问别人,说:“太史公是何物,什么东西?竟然如此值钱呀!”



    

        

【赏析】

明代社会曾涌现过许多山人形象,他们多数交结名贵,附庸风雅,是一些恃才傲物,极度虚荣,故作诡行,沽名钓誉之徒。


其品愈下,愈是愚妄狂傲,这则笑话显然是对这类人的一种机智嘲讽。


故事里的山人的“一笑而去”,表现了山人精神胜利后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心情,而他得到的这种认可并没有任何意义,只可惜,乞儿根本不知道“太史公”是谁?乞儿所说的“太史公为何物?” 正如相声中抖的包袱,产生极大的讽刺效果。


但是,我们在窃笑之余,渐渐品出一些苦涩的味儿来,这个山人,是被扭曲了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求赏识、求理解,求体制内接纳,希望社会承认自己的价值。


他们看重名声到了迂腐不堪的地步,如此的执著虚荣在虚妄面前就变成了愚妄痴绝,未免有些可悲可怜。


太史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