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终源于善生(深度好文,很多人不知道)

文/耕云导师
韶华易老,生也有涯;逆旅人生,诚如过客。然生当善生,死宜善终,则为人所共企,故如何珍惜此百年岁月,坚善信,知善养,行善道,以克全正命,进而跻生活于至善之境,冀得无忝此生,允宜深思熟计。顾人各有志,不唯秉赋、气质各殊,且亦观点、态度迥异。其间,淑世独善者有之,疾世遁隐者有之,对酒高歌者有之,秉烛夜游者有之,恣情风月、玩物丧志者有之,消极颓废、岁月淹留者有之,乃至以奇谋异阖、睥睨天下、逞驯人伎俩、荼毒生灵之人中修罗,亦时时应劫而生,道途千歧,不胜例举。其浪费光阴、虚掷生命,则同出一辙,悉不得名为“善生”。
虽然,亦颇有英豪、贤哲,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以赢取生命不朽者;至若灭苦乐根,穷生死源,全身脱出牢笼,澈见本来面目,而臻人生于无量光明、圆满之境,则殊难一睹。如三不朽者,姑许其为“善生”,要实亦未跻于“至善”也。
然则如之何乃可?此事譬如“登高须自卑,行远必自迩”,老实行去,终得相应,要旨有三:
一、 坚善信 ——正信三宝,皈依导师,唯法是尚,唯义是亲,切生死念,以悟为期,确立生命目标,坚持理性生活。苟能坚定信念,功德必不唐捐。
二、 知善养 ——节饮食,寡嗜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藉保澄明宁静、身心平衡,以为禅观、静虑之资。不则四大失调,病固是痛苦,五阴炽盛——生理与心理之精力过剩,尤为危险,不可不慎!
三、 行善道 ——善道者,吉祥、离苦之途径也。此须以“根本五戒”为基础,“十善业道”为总纲,具见《佛说十善业道经》。敬劝受持奉行,此不赘述。
此外,尤当效法 大禹 “惜寸阴”精神,时以“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自己警策。存诚务实,敦伦尽分,精勤德业,日知所亡,以发挥时间功效,完成生命之净化、充实、开拓。否则,辜负大好时光者,终必为时光所腐蚀、埋葬。“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可怠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