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破除截拳道迷思!截拳道概念不是截拳道?截拳道一定要强侧置前?


网友观点:李小龙本人给截拳道最重要的定义就是强侧置前,以前手作为重击以应对街头中突发反应时能高效的首先命中对手并获得时间跑路。截拳道概念一系把李小龙的东西搞得面目全非,打着李小龙的名义来宣传自己那一套东西,并且胡乱杂章的融合技术。我相信如果李小龙在世他不会承认这一套体系。
为道塾观点:1、截拳道概念并非"杂乱无章”的随意融合。它首先是建立在以李小龙振藩功夫(1967年振藩国术馆教学体系,即所谓早期截拳道体系)为技艺核心,遵循李小龙吸收-摈弃-形成自我进化说、四个格斗范围全能格斗说的原理基础上,加上伊鲁山度师傅个人定向选择的菲律宾武术、马来武术、泰拳、修斗、CSW(由伊鲁山度弟子埃里克创立的格斗降服摔跤体系)等其他11个兼修武技而形成的伊鲁山度氏截拳道概念发展体系。
诚然,截拳道概念不能等同于李小龙原传截拳道,但截拳道概念是李小龙亲传弟子在李小龙截拳道基础上的支流发展,两者之间是源与流的传承关系,绝非随便一个人无传承、无源头的随意混合的产物,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个前提。
几十年来,在伊鲁山度师傅主导的截拳道概念先入为主的全球性传播之下,截拳道概念在国际上取得长足发展,也得到广泛认同(包括非议,因为它会造成如上述网友的困扰,带来对于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的混淆和误读)。

简言之,没有李小龙原传振藩功夫作为核心基础,没有四个范围说等截拳道概念,截拳道概念将不成其为截拳道概念,这是它区别于任何无传承的随意混合的所谓“自我截拳道”的根本所在。后者与李小龙、截拳道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他们声称受到了李小龙的概念或理念的影响。
截拳道概念当然不等同,甚至如某些人说的能够替代李小龙原传截拳道,事实上,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采访中,伊鲁山度师傅都一再强调:
1、“截拳道概念不等同于李小龙截拳道”;
2、“如果你没有掌握李小龙原传技艺振藩功夫,你不能说你是截拳道弟子”。
截拳道概念的发展和成长,既有历史的必然,也符合人类技艺传承由于个人实践、个人感悟、个人境遇不同,所带来的必然的分支、分流发展的自然规律。即使是李小龙的亲传弟子,即使是强调原传,事实上也是各有理解和侧重。
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或如禅宗,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且作如是观。
但,无论如何,九子再不同,他必须要具备龙的基因;五叶再不同,它必须以禅宗原理为根本,同理,作为截拳道,无论你给它加上了什么前缀或后缀,首先必须要具备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的基本属性和特质。否则,任何所谓“自我截拳道”的标榜,都不过是野狐禅式的产物,只能贻笑大方。

2、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的传承很重要,这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惟有简单直接高效的原传截拳道的源头清纯,李小龙截拳道才能源远流长,才有可能持续为每一个截拳道后学在实践上提供“站在巨人肩膀上”起步的高起点支持,以及在未来的自我武道探索中,成为后学者不断自我发现、自我表达和自我解放的精神上的指引和科学格斗实践的行动指南,才有可能在截拳道支流遭到污染时,回本溯源,正本清源。
毫无疑问,李小龙原传截拳道,是截拳道的根和源,一切所谓截拳道的自我发展,包括截拳道概念在内,如果没有这个根和源作为基础,任何所谓“自我截拳道”都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将和李小龙及其截拳道毫无关系。
截拳道概念得以成立的基础,就在于它首先是建基于李小龙原传振藩功夫/截拳道基础之上,并在其核心原理、原则上,秉持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换言之,如果说截拳道(李小龙原传截拳道)是长江的源头,那么,截拳道概念就只是长江其中一个发展支流,这个基本关系我们必须明确而不能混淆。
为道塾认为,固然有些截拳道人钟情于概念一系的自我发展,国内外也同样有一批人在认真做着李小龙原传振藩/截拳道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他们都是后李小龙时代截拳道自然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原则上,不冲突,两相宜。
但,如果你的初心是传承李小龙的原传截拳道,那么,在截拳道概念和其它所谓“自我截拳道”之中,选择李小龙原传截拳道作为入门、精进基础,无疑是根正源清的第一选择,没有之一。

3、掌握截拳道后的自我发展究竟向何处去?没有标准化、绝对化的唯一答案。
李小龙亲传弟子们的一些个人发展导向,可以作为我们后学者的一个参考。
比如,黄锦铭师傅强调截拳道原本传承,体育化的修炼,将截拳道作为一种自我健身、自我成长,助益生活的工具和途径;伊鲁山度师傅将截拳道当做一个自我武术融合发展的基础平台,既鼓励他的弟子,比如保罗·弗奈克追求街头、军警格斗实践,也鼓励他的弟子,比如埃里克·保尔森向职业搏击方向发展;而西雅图时期李小龙完全聚焦街头格斗,他的弟子杰西·格勒弗一生传授的就是科学的街头格斗技,将简单、直接、高效的防身自卫作为修习导向......
非要一个答案的话,最佳答案,无非是像李小龙一样,成为真正的无限制全能科学格斗者,可以面对任何水平的对手,自由游刃于无限制和有限制的格斗之间,如水适应,克敌制胜;成为以武入道的生活的艺术家,成为永无止境的学习者,成为与时俱进的格斗科学探索者,立足自我发现,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
原则上,真正的截拳道人应如水,在什么方向上发展,就要顺应个人特长,适应那个方向的特性和要求,并取得成功。
截拳道本质上是促进每一个习练者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武道哲学和格斗科学。

4、关于截拳道强侧置前的原理,有时候变成了一些截拳道人的执念,这就变成了束缚,导致了我们不能全面的去理解它。
举个栗子,在遭遇街头突袭情况下,如果那一瞬间你的强侧相对对手距离更远你会如何?非要以强侧出击,还是遵循近取原则?(相对强侧置前,截拳道更强调任何姿势下的近取能力和意识)。
如果你无法速胜,遇到相持,你又该如何?这时候,强侧置前是有优势的,即使如此,左右兼练兼用,会让你更有优势,对手更难适应,李小龙本人就是最佳榜样。不妨再回头去看看宗师在电影教学片中的专业表现:比如在《死亡的游戏》中,当他与不同风格对手相持时,他以强侧置前为主,自如切换站架,无限制全能综合格斗。
在为道塾看来,对于所谓强侧置前的完整的理解应该是,保持控距机动,强侧置前主导,左右兼练兼用,简单直接近取要害,速战速决或尽快直接逃离,脱出险境。
综合上述,所谓强侧置前恰恰不是网友所言突发情况下第一反应和行动时的第一要求——用哪一侧你无法选择,只能是近取为第一要义,这就要求你两侧都要练好,相反,强侧置前是在与对手相持情况下,你能够选择的时候的第一原则,但仍然需要你有左右兼用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将会成为你的战术优势的一部分。
总之,为应对街头360度的攻防之需,或为了增加擂台搏击的战术应用优势,截拳道人一定是应该左右兼练兼用的。这也 是李小龙当年在振藩国术馆教学时的基本要求。
我们不能过于拘泥于某个局部原理(比如强侧置前)去绝对化截拳道是或不是,这会妨碍你的截拳道如水适应的整体思维。
最后顺便说一句:格斗速胜并非截拳道的最高自卫原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提前截击任何不良企图、趋势,防患于未然,不战而胜,是截拳道的最高自卫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