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自行火箭炮,国产GSL111履带式火箭扫雷车

发生在1979年春季的那场自卫反击战中,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布置的密集雷场,为了保证部队顺利展开进攻作战,不怕牺牲用身体排雷,此举既让人感动也让人无奈,这说明我军当时缺少专业的扫雷设备。经过近半年的讨论,在同年11月后履带式火箭扫雷车的研制工程全面启动,成果就是乍看像自行火箭炮的GSL111履带式火箭扫雷车。

该扫雷车采用了321型履带式底盘,这是一款运用广泛的中型履带式底盘,我国有多款履带式装备都使用了它,例如83式152毫米榴弹炮。底盘结构大体上没有变化,主要是安装了扫雷火箭弹发射架与炮塔相结合的作战系统。
GSL111在底盘后部安装炮塔,炮塔整体尺寸低矮,在它的头上是两副导轨式火箭弹发射架,发射架由液压升降设备控制俯仰,发射架在放平的时候还有一个卡锁,可以保证在车辆机动的时候保持稳定。

发射架发射GSL211火箭扫雷弹,这是一款尺寸偏大的弹药,直径就达到了425毫米,因此发射架上一次只能安装两发弹药。火箭弹尾部有4片折叠尾翼,发射后展开,但它在战斗部脱离火箭弹的时候会在扭簧的作用下旋转角度,增大火箭弹的阻力,从而顺利实现弹身与战斗部的脱离。
战斗部内有32个串联安装的炸药包以及相应的引信,这一串爆炸物两头被一快一慢飞行的弹体连接,这样就能顺利展开,落地后形成一个条状爆破带,长度在120~130。引信有撞击引发和延时引发两种模式,两个引信安装在这一串炸药包的头尾,使用前一种模式的时候只需要一头的引信触底引发即可接连引爆,此时大部分炸药包还没有落地,它们会在地面上空几米高的地方爆炸,延时引爆则在整条炸药包落地后爆炸,前部引信的延时为6秒,后部引信为15秒。这两种模式可以针对不同的地雷和地形进行爆破。

在发射架上,每一条发射轨道上都有左右两个液压动作的稳定器,轨道尾部还有一个挡弹器,它们一起运作将火箭弹牢牢固定在发射架上,这样可以避免车辆在机动的时候弹药脱落。
在车体的左后方还安装有一台小型吊车,额定起吊重量为1吨,对于单枚火箭弹就重达7、800千克的弹药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要想单纯依靠人工装填在战斗中是不切实际的,有了吊车后大约6分钟能完成一枚弹药装填。这台吊车也能临时客串工程车,担任一些简单的起吊任务。

GSL111的自卫武器为一挺7.62毫米机枪,它的安装方式与众不同,机枪安装在炮塔的右前部,安装在球形座的机枪拥有一定的自由射界。
GSL111火箭扫雷车在作战中最大射程将近900米,战斗部可以对非耐爆反坦克地雷场开辟出最大宽度在5~20米、纵深在110~150米的安全地带,足以让部队正常通过。

虽然GSL111火箭扫雷车的扫雷能力很强,但是它也有一些缺陷,例如一次只能携带2发弹药,这对于需要顶在前线开辟通道的扫雷车来说可能不够用,而再装填工作危险,难以在交火的前线完成。综合各种原因,GSL111履带式火箭扫雷车在我军中只有少量服役,也算是比较稀有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