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上弦射箭
硬要说,这也不是第一次射箭,还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朋友带去射过两组,二十四支箭。

名字很是有趣,上弦射箭馆。沾点二次元成分的都会想到鬼灭:“这不会是什么上弦之鬼的俱乐部吧。”
射箭时思绪不能乱,动作要果决,我所体验的虽并非传统弓道,弓也是奥运会比赛所用的反曲弓,不过从中确实能感受出“修心”二字的含义。
馆长从零开始教学,先是第一组(一组箭12支)五米靶的收黄(落点全在黄色区域,9环和10环),再是第二组进入八米靶的105环,之后的两组107环。上弦馆内最远是15米靶区,馆长说着只有八米靶收黄(110环+)才能进入该区域,但是今天破了例,让我能够在后头的三组箭在15米靶区上弦。
“靶实心虚,心实靶虚。”
靶在远处,靶实心虚;靶在近处,心实靶虚。想象身处在七十米靶的场地,若把准心看实了,靶在远处虚着乱飘,容易涣散注意。而把靶的黄心看实了,动作是千锤百炼过的,准心就让它虚着吧,当虚着的准心盖住靶时放弦,优雅至极。

只射了96环,用的是26磅金属馆弓,瞄具仍在调整,所以若将箭的集中落处平移一下,15米大概能是勉强收黄。这样的天赋让馆长有一丝惊奇(也并不是什么很好的天赋),我开始了反省,这没有什么好开心的,这需要反省。

反思
就像上弦之鬼,天赋也是一种异常,也是一种诅咒。“世界上的悲哀,莫过于浪费天赋”是一种压力,若事事都有一点半点的天赋,就在方方面面都是压力,而且还要面临说你是在凡尔赛的压力。平庸即是亲切,天赋具有疏离的特质,也具备吸引的特质,像是在玩火一般。问题在于选择,天赋是可以摒弃的(不展现即可),这是该被骂凡尔赛的点——拥有主动选择权,而未被天赋眷顾的则是事事平凡的大道之心,快哉人生的自在心。天赋是对比出来的,倘若不去做任何对比,也不会有天赋这一说,所有的天赋在真正的天赋面前也都是平庸,正如话语权永远存在于第一位,而不在二把手。所以自在心的看透,快意的态度是人人皆所需。不过也不可少了努力磨砺天赋不摒弃的坚持,这可能是一种比较个人的审美,也可能是更加社会主流的审美——积极上进。摒弃天赋,摒弃了一种压力,而产生了另外一种压力——天赋者的平庸之罪。当然,佛了躺平了,这平庸之罪也就消解了,这也是一种社会主流的审美——摆烂美学。
上弦之鬼的诅咒,在日之呼吸的炽热面前,又算什么呢,愿常思、看透、自在快意,也要执着、上进、负重前行,负起拥有天赋的责任来,“世界上的悲哀,莫过于浪费天赋”。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身天赋的路上,当你感觉神在创造你时去除了一切“天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天赋,不必艳羡什么所谓天赋者的幸运,在正态分布的大钟上,任何一处都有其各自的苦痛,身处任何一处都能笑着的,是愚蠢又智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