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器到原始瓷器

一、上古至秦汉。
其实在煮茶流行的时期,茶与茶器的发展几乎是平行的,两者间并无太多交集。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茶经》刊世之前,茶的“社会地位”并不明显。故而,这一时期对于茶器的选择,更多的像刚刚接触茶的我们一样用手边常用的器具,拿来就直接的泡茶、喝茶。属于比较典型的拿来主义,甚至会有一器多用的情况,而且也没有太多审美和功能上的需求。
在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出现使得人们有了用来吃饭的器具。而这种早期的陶器几乎都具有“敞口、宽腹、圆底”的特点,这无疑是“形随功能”的简单的模仿。

随着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饲养家禽、家畜,慢慢的我们可以在陶器的器型上看到“仿生”的出现。这种仿生的对象也从最早的植物仿生,渐渐扩大到了动物和人的仿生。慢慢的器具造型变得更复杂,然而实用功能却没有因此弱化,反而得到了提升。渐渐的人们为了器具可以更加实用,开始有意的加入设计。当然,在这期间还加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从而有了审美和精神的诉求。
而随着制陶技术和窑炉技术的发展,陶范被烧制了出来。从而到商代,催生了青铜器的快速发展,自此“青铜时代”到来。当然在发展过程里,陶器的纹饰和器型影响着青铜器;而青铜工艺的进步,又推动了陶瓷的发展。
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确立,为了彰显身份和地位,陶器也在向着瓷器慢慢的转变。商晚期的时候,窑工们在烧窑时偶然发现:窑内扬起的草木灰落在器皿表面,受热融化后形成了很漂亮的灰釉,至此形成了原始瓷器。然后工人们就把这种无意的发现,有意的去摸索、使用,也为原始瓷器的大量出现打下基础。

这种光洁、易清洗的原始瓷器,显然比陶器更受欢迎,也加速了陶器的衰落。但是这种玻璃质的灰釉,还属于瓷器的萌芽阶段,学界称为“釉陶”(近些年火起来的“落灰釉”“柴烧茶器”等等,本质上都属于这类)。而同时期源起的原始青瓷,也于东汉中后期逐渐的完成。在汉代还是以青瓷为主,以越窑青瓷为佳。至于黑瓷嘛,还是比较少的存在。而宋代为了适应斗茶的需求,黑釉瓷器触底反弹便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