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要治理键盘侠!三部门就惩治网暴公开征求意见,五种情形重罚
近日,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网络上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行为,提出了从严惩治的态度和措施。这是对网络暴力的有力回击,也是对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的有效维护。
网络暴力是一种新型的违法犯罪现象,它不仅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还会造成被害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与传统违法犯罪不同,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被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因此,网络暴力不可小觑,必须依法严惩。
《指导意见》针对网络诽谤、侮辱、侵犯个人信息、线下滋扰、恶意营销炒作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暴力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处罚标准,并提出了从重处罚的情形。例如,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组织“水军”“打手”实施的;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发布违法或者不良信息,违背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等情形,都应当从重处罚。
《指导意见》还畅通了诉讼程序,及时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济。例如,落实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的法律规定;准确把握侮辱罪、诽谤罪的公诉条件;依法适用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加强立案监督工作;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等。
《指导意见》是我国首次针对网络暴力问题出台的专门司法解释,体现了我国对于网络暴力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零容忍态度。我们期待《指导意见》能够尽快正式发布并实施,为打击网络暴力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提供有益的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