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相似三角形》

2023-04-18 09:03 作者:小明同学ソ  | 我要投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相 似三角形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形状相同的图形及相似多边形 基础上,这为过渡 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 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 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 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和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渗 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练习 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应用;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在本章及初 中数学中的地位,新课标及大纲的要求,学生认知规律, 心理特征把本节课的重难点 定为:)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 运用 (四)教材处理《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 动中”的教学要求根据从实物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先 学,总结概念,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适当的交流合作,加深对概念 的理解以突破重点,通过大量的练习应用让学生由对概念的理解变为运用,使学生共 同进步。 二、说教法: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让学生先学,借助“读 (看)—议—讲”结合法 ,完成概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合作探讨或独立完成练习加 深对概念的理解。再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 练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等方法解决概念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 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 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借助练习,通过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来完成本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 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 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借助练习,通过合作探究,独立考来完 成本课的目标。 (一)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将学生以前后排4 人为一小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准备好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二)探究新知 动手实践,形成概念 T: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好的地图上标示出 三个城市的位置,并顺次连接这三个城市。 S:顺次连接三个城市,得到两个三角 形。 T:请同学们将三角形剪下,并测量出它们的角和边。 S2:(学生动手测量) ①∠A=∠A′= 度,∠B=∠B′= ,∠C=∠C′= ; ②AB= cm,A′B′= ; BC= ,B′C′= ; AC= ,A′C′= ; T:△ABC与△A′B′C′的三边有何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导读提 纲,进行自主学习(包括阅读课本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影响他人学习的情况 下,允许和同学小声交流、讨论,同时师巡视学生学习过程,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 对中下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但是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过程。在练习阶段 中,可叫一些学生到黑板进行板演。 (学生根据观察和体验的过程,归纳定义,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 1、相似三角形定义及表示方法(出示两个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表 示,强调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2、想一想 如图:(1)(2)中的 △ABC∽△A′B′C′,△ABC∽△ADE,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 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 是学生认识定义所揭示的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属性)教师强 调:各边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边,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边 3议一议 (1) 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A B CA′ B′ C′ ADEB C  (3) 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给学生思考空 间,只 要合理应予激励评介,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练习 (1)在下面的两组图中,各有两个相似三角形,试确定x、y、m、n的值 (一组较为 简单的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快速准确地完成且书写格式规范。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了 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掌握的准确程度。) (2)有一块呈现三角形形状的草 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 这条边长5cm,其他两边的长都 是3.5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3).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与等 腰直角三角形A′B′C′相似,相似比为3:1,斜边AB=5cm。 (1)求△A′B′C′的斜边A′B′的 长。 (2)求斜边A′B′的高。 (用相似比的概念求三角形的边,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 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换检查,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模仿例题的解 题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时 注意什么?3、全等三角形是否是相似三角形?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达力)教师总结补充: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运用性质时对 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同时知道相等角所对边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角是对 应角。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其对应边的比为1。 (五)作业 必做 题P36页1、2、3题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关于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教学,课本 内容较少,如何使知识容量、 思维容量 x 20 22 30 483a 1045° 88° n° 2a y 55° 45° m°

尽可能饱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 1.首先设置

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两幅中国地图入手,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思考新的问

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2.整堂课设置问题,层层深入,给学生

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

感悟,一切的新知识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探索,而没有

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要用

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让课堂由学生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初中生的

认知特点,本节课力求形成“创设问题情景→构建模型→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模

式,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评价 1.诊断性评价:

本课时教学开始时,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通过复习相似多边形

的概念,弄清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

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法进行优化,体现因材施教的原

则。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巡视提问、小组讨论、练习反馈等方式对

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及时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节奏,组

织好师生活动,提高课堂效益。 3.终结性评价:在课时教学终结前,利用学生归纳

总结和布置作业,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价,考查学生是否初步达到教学目

标,并为后续教学是否进行调整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教学最优化。 六、板书设计

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三角对应角相等,三边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 2.

相似比:相似三角 例1 随堂练习1 (学生板书)

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相似与全等这两个概念的区分 例2 随堂练习2 (学生

板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最后,让我对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倾听表示感谢,如有不

足,请多多指正,谢谢!

来源于易-公-教-育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相似三角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