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风而行
人间总有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于我而言,这风自百年前的诗文中来,在现下又焕发出新的含义。 政治题固然枯燥,无数靠死记硬背堆叠在一起的知识点在易错选项面前混淆不清。我的目光投向下一题,题干中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引起了我的注意:王安石变法意味着创新,单就选出答案还是很简单的,但是在答案之外呢? 应当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很难想象他超前于时代的思想是如何与保守派抗衡的。“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面对风,他选择的不是妥协,而是顶风前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变法失败后他选择的不是意志消沉,而是仍憧憬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风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谁遣汝而号”的风。文学上,他开风气之先推动诗文革新运动,一扫西昆体的浮华;政治上,他推行变法富国强兵,任狂风阻路,从未停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而新时代,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胜,既然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那我同样可以在这之外开辟出新的学习方式提高效率吧。我以王安石为榜样,追慕着他无惧无畏、坚定不移的风骨,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读书打卡时我大声朗读,荧光笔标示出的重难点一一烙在我眼中,一幅幅插图串联成不断循环播放的幻灯片;整理易错题时,我将错误选项和相关知识点详细标明,记录在错题本上;背诵读背卷时我反复朗读,找出其中联系句与句的逻辑线,在题目旁边写下一两句方便记忆的谐音。考试前一晚,我将我最不熟悉的专题资料拿出来,准备做一份思维导图。彩笔沙沙书写在空白纸上,仿佛是一道断虹出现在布满阴霾的天空中。相关知识点的联结、相似点的罗列、重点主观题的抄写…… 我思绪中仿佛忽起了一阵风,拨云见月,将阴云尽数吹散。纷乱无序的零碎知识点被无数语句织起一张网取而代之。在无数与创新相关的知识点中,这阵风排开了近乎千年的尘埃,让我看到了向风而行的王安石,看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这阵风从未停歇,它从仓颉造字取代结绳记事开始,在瓷器的烧制中被锻造,在蔡伦的改良造纸术中淬火,在无数变革中熠熠生辉,无数人与王安石一样向风而行,向着创新的风,向着未来的风。 落笔的那一瞬间,我恍惚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队列。窗外的风拂过我,也敦促着我快步赶上他们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