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如何认识汗:谈中医治病过程的出汗 根据汗的机理和作用,中医学还常通过发汗来治疗

2021-07-07 16:26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中医如何认识汗:谈中医治病过程的出汗

根据汗的机理和作用,中医学还常通过发汗来治疗疾病,此即“八法”中的汗法。

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主动发汗,使腠理开泄,汗液外出,进而祛除表邪,解除表证,即“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儒门事亲》)。先贤通过观察发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素问·生气通天论》);并认识到经汗所散之热,多是因为外邪郁闭肌肤而成,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谓:“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谓:“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热论》还言:“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这些均提示汗法具有祛除表邪及开郁泄热的作用。

张仲景对《内经》的思想有深刻领会,把发汗作为祛邪外出的重要途径,并付诸广泛实践。《伤寒杂病论》不仅详细论述了汗法在六经病证,尤其是太阳病中的应用,创立的麻黄汤、桂枝汤及其类方,更是把汗法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值得一提的是,桂枝汤所主治的太阳中风本有“汗自出”,张仲景却仍治以辛温之剂,通过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而竟有以汗止汗之功,可谓奇观!此外,他还创造性把汗法用于杂病治疗中,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疼,法当汗出而解”,“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风水,其脉自浮……当发其汗”;“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等。另外,还对发汗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提示,如关于桂枝汤的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而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皆不可发汗,等等。

后世据此认为,凡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使气血流畅,营卫调和,皆是汗法的作用。因此除适用于外感表证外,汗法还能用于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上半部的水肿,风寒湿痹,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者等。

其实汗法在临证中的运用尚不止于此,一些医者根据发汗能激活气血、祛邪外出的作用,进一步探索、扩大了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如用于治疗银屑病、荨麻疹、带状疱疹等。

综上所述,可作以下总结:①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是“阳加于阴”、自主调节的结果,对燮和阴阳、保持内外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②出汗也是一种病理反映,是阴阳失衡的征兆,耗气伤阴是其直接后果,因而当辨证而治,合以敛汗以减少耗散;③出汗还是一个邪气外出的途径。根据中医学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治疗思想,即“凡逐邪者,随其所在,就近而逐之”“逐邪者,随其性而宣泄之,就其近而引导之”(《温病条辨》),合理、充分利用这一途径,通过主动发汗,给邪找出路,因而其应用虽以表证为指征而又不必完全囿于此。


中医如何认识汗:谈中医治病过程的出汗 根据汗的机理和作用,中医学还常通过发汗来治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