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兆和:我心目中的丁绍光老师
【编者按】本文作者/车兆和,原中国驻外国使领馆文化参赞。曾先后在中国驻菲律宾、美国(华盛顿)、以色列、土耳其、南非、韩国和美国(洛杉矶)使、领馆做外交官,曾担任过文化秘书和文化参赞(正局级)。还曾担任驻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审委员,北大艺术学院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特聘专家等。研究领域:文化交流史和世界文明史等。主要著作:《夕阳斜照·文化外交散记》 《荷风细语·一位文化使者的悦读与思考》;主要译作:《似花还似非花•犹太诗人拉亥尔诗选》《红宝石•南非短篇小说精粹》等。

本文作者车兆和(右一)在丁绍光先生(左一) 上海府邸
丁绍光这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文化部工作期间,就接触到他的相关材料。我于1990年赴美国(华盛顿)常驻,更为关注这位在美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华人画家,但一直未能谋面。直到2011年第二次赴美国(洛杉矶)常驻,我才有机会见到这位仰慕已久的华人娇子。那是在欢送陈怀之参赞期满回国、欢迎我抵达洛杉矶履新的“送老迎新”招待会上……

因工作关系,我和丁老师的接触逐渐增多,人也日渐熟悉,彼此话语也多了,最后到了几乎无所不谈的地步。这使我有机会进入他的画室,走进他的心房。四年间的接触与交往,我发现丁老师有几个特点:
一、大事明白,小事糊涂。丁绍光生于中国大陆,成长于中国大陆,受教育于北京。由于他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大陆解放前随蒋公中正先生去了台湾。父亲原计划不久即可返回大陆,可一去就踏上了不归之路,母亲带着他和兄弟姐妹在大陆含辛茹苦地生活。在那个年代,有国民党将领父亲在台湾的人生活如何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丁绍光只有面对现实。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申请到云南教书、创作,矻矻耕耘,后来和几位同道形成了“云南画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再后来,他只身来到美国……
丁绍光是一位经受过磨难的人。然而,当谈起那段生活,他总是淡淡地一笑,从未抱怨诅咒过(至少我从未听到过),也未像有些人那样捶胸顿足、咬牙切齿地大骂共产党。当他谈到毛主席时,还流露出崇拜和敬仰之情。因为他知道,国民党没做到的事情,共产党做到了;蒋公中正没有做到的事,毛泽东主席做到了。中国已由“东亚病夫”一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里当然有毛泽东主席那一代领导人的功劳。丁老师对中国大陆充满无限的爱和深深的情。黑龙江森林发生大火,江南发大水、汶川大地震等,丁绍光老师总是出钱救灾,或带头举办书画义卖活动。这一点,在洛杉矶侨界是有目共睹的。而在一些“小事”上,丁绍光却如此“糊涂”。比如,他的名字常常被人“借用”举办各种名目的活动。有些活动他根本就不知道,有些是事后才知道。对于此类事情,他常常显得百般无奈,有时则抱着“随它去吧”的态度,不在乎、不计较,或者索性装糊涂。

二、江湖侠气,仗义疏财。在和丁老师的交往中,我突出的印象是:这人侠气十足。有他出现的场合,他总是中心人物,不管现场还有多大的高官或多大的侨领。他身材魁梧、个头高大,加上他那艺术家独有的长发,使他看上去英姿勃勃。他说话从来就是直来直去,绝不支支吾吾、左右逢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凡有他出现的宴会,多数为他买单。支持赞助侨社活动是他常有的事儿。我本人有一次陪同一位侨领到访丁老师家做客。到后才知道该侨领是拉着我去丁老师家寻求“赞助”的。我亲眼看到丁老师开了一张十多万美元的支票。后来我才醒悟过来。但也就是从这些事上,我看到了丁老师的“仗义疏财”和对中国大陆的深情厚谊。

三、性格开朗,幽默风趣。丁老师是地道的“北方汉子”。他性格豪爽开朗、心胸开阔,从不蝇营狗苟、吭吭唧唧。他对人襟怀坦荡、有啥说啥。这既是其优点,更是其缺点;遇到君子尚可,若遇到小人则成大忌……
丁老师的幽默随处可见。有一次,我陪总领事宴请丁老师。在谈到黄永玉大师时,丁老师说:黄老正在写自传体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老当时已经九十高龄,他写了四十多万字才写到十几岁。若照此进度写下去,那得写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丁老师说,“我建议他从现在往前写,写哪算哪。” 我当时真地笑喷了!哪有从后往前写自传的?我不知道黄大师是如何回答的,但我觉得那肯定是妙趣横生的对话,因为黄老也是个幽默大师。

四、恪守传统,一介孝子。丁老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来到美国。他经历了大起大落、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在美国打拼三十余年。但从根本上说,他仍然保持中华文化传统。他虽已加入了美国籍,但人还是中国北方人,心还是那颗赤子之心。当他生活略有好转就把母亲接到身边,做个孝子。他深知母亲的不容易。丁老师当时虽已年逾古稀,可是一谈到母亲,他顿时笑容满面。从其言谈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那么热爱自己的母亲,并为她感到骄傲。
有件小事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我带着他和他的女儿到总领事馆办签证。他是可以不来的,但坚持自己要来办。在办证的过程中,他看了看手表,突然一怔地说道:“实在抱歉,我说好今天下午两点钟去看我妈的。我得走了!”我感到非常惊讶,顺口说道:“您说是看母亲?”见我疑惑不解,他笑着补充道:“我母亲今年都九十九岁啦,耳不聋眼不花。我每周都要去看望她……” 说话时他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母亲在,不管你有多大年龄,仍然是个孩子!” 他继而补充道。我这时发现:年逾古稀的丁绍光老师还真是个大孝子啊!
是的,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2016/02/09 车兆和,于北京
——————【人物档案】——————
丁绍光,1939年生于陕西省城固县,祖籍山西省运城解县。从小在北京成长、学习和生活。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62-1980年,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 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 1980年七月,赴美国,定居于加州洛杉矶。201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由著名作家胡笳撰写的传记《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2020年,出版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艺术评论家安德烈.巴利诺撰写的丁绍光艺术评传《丁绍光-千年艺术之源》。
(转载请注明“非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