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如何辨证


把名老中医临床带教的全过程录制成视频,既有证型分类,又有个案解析。整个过程体现名医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及理法方药的专家特色。有需要可以咨询。
中医四诊如何辨证
一、望诊
望诊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舌质、眼睛等外部表现,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体质。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步,也是简单的一步,但却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1. 面色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来判断病人的气血情况、病情轻重以及病因。
面色红润表示气血充盈,面色苍白表示气血不足,面色黄暗表示气血瘀滞,面色青紫表示气血循环不畅,面色萎黄表示气血虚损等。
通过观察面色,中医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病情。
2. 舌苔
舌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指标之一。
舌苔分为厚腻、黄腻、白腻、黄燥、薄白等不同类型。
舌苔的颜色和质地可以反映病人的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例如,舌苔厚腻表示湿热内蕴,舌苔黄腻表示热盛湿重,舌苔白腻表示阳气不足等。
通过观察舌苔,中医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病因。
3. 舌质
舌质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指标之一。
舌质分为红、淡、紫、青、暗等不同类型。
舌质的颜色可以反映病人的气血情况和病理变化。
例如,舌质红表示热盛,舌质淡表示气血不足,舌质紫表示气血循环不畅,舌质青表示寒凝等。
通过观察舌质,中医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病情。
4. 眼睛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睛来判断病人的精神状态、气血情况、病因等。
眼睛是人体的窗户,通过观察眼睛的神情、目光的明亮度、眼白的颜色等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眼睛神情呆滞、目光无神、眼白发黄等可能是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等病理表现。
二、闻诊
闻诊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声、腹音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体质。
闻诊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中医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1. 声音
中医通过听病人的声音来判断病人的气血情况、病因等。
